對于高等職業教育數控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看法
蘇茜
[摘 要] 數控技術作為當今高速發展的一門先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加工制造業。本文從數控專業教學改革方面,就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應如何培養令用人單位滿意的“應用型”數控技術人才提出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 數控技術 教學改革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國際產業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許多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看好中國市場,將部分制造業進一步向我國轉移,我國正在成為世界制造工廠。制造業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我國制造業要打造“中國制造”的品牌,要真正成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須要有先進的制造技術與一大批掌握先進制造技術的人才作為支撐。數控技術的廣泛應用和高速發展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數控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既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又有專業操作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的數控技術人才。針對這一特點,下面對高等職業教育數控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幾點看法。
一、課程體系改革是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課程體系改革首先是知識結構內容的改革。由于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特殊要求和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的特點,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就應該按照“實用、適度、夠用”的標尺來設置。由于高等職業教育要求培養的學生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因此,如何設置課程,在有限的時間里培養出合格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課堂上什么內容都涉及,想讓學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可以說,想法是好的,但是在時間受限的情況下,這個目標是很難實現的。所以我們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就應該采用“精簡、壓縮、增加、綜合”的方法,對理論課程部分削枝強干, 刪繁就簡,精簡重復交叉的內容,壓縮甚至刪除一些不必要的課程,增加與專業能力培養密切相關且應用廣泛的課程,把培養其綜合能力所需的課程內容按照知識點和技能點加以篩選綜合,形成新課程,這樣對利用有限的學時產生好的教學效果更為有效。由于數控技術大部分都應用于模具加工制造,因此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可以適當增加與模具加工工藝、模具設計制造技術等相關的知識內容,也可將有關的內容進行整合優化成一門課程,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更能增加他們的競爭力。另外,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可以有針對性的開設一些輔修或選修課程,其中可包括人文、社科、經濟、管理等方面的課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自身個性發展的需要來選擇,以此進一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其次是教材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教材的選用上,可以采用符合本校教學實際情況的自編教材,也可以采用一些公開出版發行的經整合優化的用于高等職業教育數控專業的新教材。教學過程中應少推導公式, 而是重視所得結論及其該如何應用。在教學形式和方法上,盡量采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盡可能在實驗室或實訓場所組織教學,實行理論教學與實驗、實訓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及技術應用能力。第三,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 根據培養目標要求,建立以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實訓三大模塊為主線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做到三年不斷線。一年級主要進行基本技能實訓,使學生對所學基礎理論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并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級主要進行數控專業技能實訓,使學生熟練掌握本專業要求的專業技能。例如安排幾周實訓時間,對數控專業的學生進行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的操作技能培訓,利用其所學的數控編程與操作,數控加工工藝等知識,完成對一些不太復雜的零件從編制加工程序到實際操作數控機床進行加工并進行工件的檢測的整個過程,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對所學專業的興趣,還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深入了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并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三年級主要進行綜合技能實訓,讓學生參加勞動部門組織的職業技能鑒定考核,獲得相應的數控操作技能職業資格證書,并通過采用多種形式的產學結合,如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主要是一些企業或工廠,參與生產及就業環節,完成崗位職業技能和素質的培養,實現從學生到生產第一線操作者的角色改變,畢業后能盡快順利的適應工作,縮短磨合期。
二、實訓基地建設是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高等職業學院校內實訓基地條件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實訓的效果,設施完備、先進的實訓基地為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與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學校在購買數控機床建設實訓基地時應考慮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所使用的數控系統“主流”產品。這主要是為了使學生能很快地適應工作。否則,從學校出來雖然經過實訓并有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由于在學校培訓時所使用的數控系統跟所在企業使用的數控系統不一樣,到了企業還得花上一段時間來培訓,那么這樣的學生肯定是不受歡迎的。但是實訓設備也不能只有某種“主流”系統,也應該考慮適當的配置一些其他的系統,盡量做到綜合搭配。雖然開放式數控系統價格比較昂貴,但是有條件的學校還是應該考慮購買一些。因為開放式數控系統功能比較全面,而且是今后數控系統的一種發展趨勢。另外在這些數控系統中,除了具有傳統的RS232接口外,還應備有采用TCP/IP通訊協議的以太網接口,為數控機床聯網提供基本條件。由于當今世界范圍內制造業發展的總趨勢是從數控機床的單機加工向制造過程的集成,而實現制造業集成的前提首先是開放式數控系統的采用,假如一個學校培養的學生沒有接觸過開放式數控系統,對實現網絡化制造沒有認識,那么這樣的學生也將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而被淘汰。此外,建議在進行實訓基地建設時盡量采用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相結合的方式。由于數控設備一般都比較昂貴,假如單靠學校自籌經費、或靠國家立項撥款來解決經費的問題是非常被動的,所以學校可以采用與企業簽訂實訓基地建設協議,將企業的生產基地直接作為學校的校外實訓基地,這樣不僅可以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而且需要這方面人才的企業也是樂于與校方合作的,因為通過這種校企聯合培養方式培養的學生可以更快的了解企業用人要求,明確學習任務,確定學習目標,增強職業意識,有利日后更快地適應崗位工作。
三、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專業教學改革的保障。師資隊伍的質量是高等職業教育質量非常關鍵的影響因素。僅僅掌握數控專業理論知識的高學歷人才,或是僅有豐富的操作數控機床經驗、不了解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欠缺理論知識的實訓師傅,都不是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特殊要求的人才。只有既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學生,才能保證高等職業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因此,一方面,作為教師本身應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另一方面,學校應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業生產第一線參與生產實踐,或安排教師參加一些科研活動,全面提高專業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
由于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工作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探索與改革階段,而數控技術又是一種高速發展的先進技術,如何使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出來的數控技術專業人才能夠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理論知識過硬,又擁有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還需要我們在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辦學模式,辦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辦學方法,并不斷完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致力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受到用人單位歡迎的數控技術實用人才。
[1] 周濟, 產學研結合是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J], 職業技術教育,2004(6)
[2] 吳巖,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定位中的若干問題[J],職業技術教育,2004(19)
[3] 盧洪勝,專業課教師的素質特征與教材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