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陳嵩
摘 要:上海將在全國率先實行中等職業教育三校(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的統籌管理。為此,文章在對上海市技工學校廣泛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統籌管理這三類學校具體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統籌
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三類職業學校是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的幾十年,這三類學校在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為企業培養技能性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歷史的原因,在管理體制上,前兩類學??傮w上歸口教育部門管理,而技工學校主要歸口勞動部門管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政府職能的轉變,這種條塊分割式的管理體制已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并受到各方的關注,因此,統籌管理三類學校已顯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本文就此問題結合上海市職業學校發展現狀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
一、職業教育管理的現狀和特點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基本格局是:中等專業學校主要由行業或區縣舉辦,職業高中基本上由區縣舉辦,這兩類學校統一歸口教育部門管理;技工學校則主要由行業和企業辦學,勞動部門實施綜合管理。2005年,上海市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合計117所,技工學校44所,這其中當年招生的學校41所,占三類中等職業學校總數的四分之一強;三類中職學校共招生5.81萬人,其中技工學校招生0.66萬人,占11.4%;三類中職學校在校學生22.54萬人,技工學校在校學生3.14萬人,占13.9%;三類中職學校畢業生7.11萬人,技工學校畢業生1.43萬人,占20.1%。
教育部門管理的學校大部分屬于事業編制學校,因此辦學經費能基本得到保障,師資隊伍相對比較穩定。專業設置以三產類居多。近三年來,上海市普通中專和職業高中三產類專業畢業生的比重都在80%以上;但相對而言,教育部門管理的學校,其“雙師型”教師、實驗實訓設備和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基礎條件較差。
勞動部門管理的學校具有較強的行業或企業背景,許多學校與(行)企業有著天然的聯系。按辦校性質分,目前上海市41所技工學校中屬于企業辦學的有21所,占一半多,而屬于事業性質的學校11所,僅占26.8%,與中專、職業高中大部分屬于事業編制的情況形成鮮明反差。這一狀況與我國技工學校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創建之初的定位(即為企業培養具有一定政治文化素質和較強動手能力的技術工人)有著密切的聯系。時至今日,這種聯系仍然是技工學校的一大特點。據統計,目前上海市有34所技工學校分屬17個不同的委辦(見表1)。
表1技工學校按委辦的分布情況
由于技工學校的行業或企業背景較強,因此其專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的相關度也較高。技工學校的一批以二產類為主的特色專業,是中專和職業高中所不可替代的,這些學校和專業在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中,特別是為上海制造業的發展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我們對上海市32所技工學校做過調查和統計,結果表明,在累計210個專業中,二產類專業占82個,其中1個國家級示范專業、12個市級重點專業中的11個均屬于二產類專業,在所有210個專業中,加工制造類專業占到38%。另外,17所學校具有各專業的職業資格鑒定站(所)累計達28個,如江南造船(集團)職業技術學校等4所與造船和港口業務聯系緊密的技校及相關專業、以數控和機電類專業為主的上海市高級技校以及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等,這些學校在過去幾十年中,在各自的行業中為培養技能型基礎性人才方面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另外,一批特色鮮明的重點技校成為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到目前為止,上海市41所技工學校中,有6所為國家級重點技校,3所為省部級或市級重點技校,另有5所為A級技校,這些學校不僅是技工教育整體發展的龍頭學校,而且在上海乃至全國中等職業教育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師資隊伍方面,技工學校的專業教師也具有一定的優勢。據統計,目前上海市技工學校1800余名專任教師中,專業教師和實習教師的比例占三分之二。
二、現行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條塊分割式的管理體制,難以進行統籌協調,專業設置重復,辦學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學校辦學規模小而分散。據統計,目前上海市中職校開設“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的學校數多達一半以上,開設“會計”和“文秘”專業的學校數也在30%左右。就上海市技工學校而言,據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保守評估,目前41所學校中,辦學水平一般或較差的學校至少有12所,占30%左右。許多技工學校事實上已出現“表面上的多頭管理,而實際無人管理”的局面。管理上缺乏統一性,在招生等方面又處于相對的“弱勢”,許多學校的辦學條件得不到改善,教師隊伍也日趨老化。在被調查過的32所技工學校中,只有8所學校有 200米及以上環型跑道;46歲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7%。這一局面任其發展下去,不利于上海職業教育形象和地位的整體提升。
二是現行的管理體制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特別是近年來由于經濟體制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等原因,一部分行業、企業在轉制改革中,要求學校資源剝離,學校面臨自主辦學和自籌資金發展困難的局面。這也是導致近年來技工學校總體辦學規模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上海市技工學校招生人數由1995年的1.72萬人下降到2004年的0.66萬人。減幅達61.6%(同期中專、職業高中招生人數的平均減幅在30%左右)。從技工學校數量看,僅2003年到2005年的二年間就減少一半多,并呈繼續減少的態勢。從校均規??矗?005年技工學校校均規模不到800人,遠低于中專和職業高中的規模水平(2005年上海市中專、職業中學的校均規模分別為1700人和1600人)。技工學校辦學經費得不到保障,目前只有少數幾所技工學校的辦學經費有部分保障,而大部分技校僅靠學費和培訓創收維持運行。據對所調查的32所技工學校的統計,有29所學校其學費和培訓創收占總收入的60%以上,其中的17所學校完全靠學費和培訓收入來維持運行,即使是事業編制的一些技校也大部分是差額撥款或無撥款的狀況。32所學校中,只有4所事業編制的學校有財政撥款,其中撥款額超過學校收入來源50%的學校僅一所,一些學校由于長期缺乏辦學經費而難以為繼,面臨關閉。
三、改革管理體制的若干舉措
(一)建立高層的管理協調機構,并形成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由分管副市長主持,市教育、勞動、人事、財政等部門及主要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參加。通過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和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并協調教育、勞動及有關行業部門的工作,制定和落實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加強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領導,促進職業教育的健康、協調發展。
(二)為統籌三類中等職業學校的協調發展,提升職業教育的整體水平。在操作層面上對技工學校管理體制調整分兩個階段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第一階段為過渡與調整相結合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在維持現狀、平穩過渡的基礎上,增加政府投資,并進行體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一是技工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由勞動部門轉入教育部門統一歸口管理。實施統一管理后,學校的主辦單位、屬性、經費渠道、產權等不變。
——由教育部門統一負責技工學校招生計劃的編制和落實工作,建議取消按學校類別劃分的中等職業學校分批招生辦法,統一招生口徑,實行公平競爭。
——技工學校相應的業務管理歸口教育部門。并由教育部門統一進行各?;厩闆r的年度統計工作,但在統計指標的設計上,應結合考慮技工學校的特點。
——技工學校的審辦、停辦等涉及學校生存的一些重大變更應及時報批教育部門,并由教育部門協同其他相關部門統一協調和審核。
——技工學校的一些日常教學活動,如:分專業的教研活動、其他科研活動等由教委相關職能部門統一安排和管理,勞動局相關部門協助。
——各技工學校專業教材的選擇原則上按原有選擇方法,以后逐步按教育部門出臺的有關規定操作。
——對教師的培訓、職稱評定和資格認定工作主要歸口教育部門,但對專業課教師和實驗實訓教師的資格認定工作建議由勞動部門相關專家共同參與。
——學生管理工作由教委相關部門負責,總體上參照目前中專和職業中學的管理程序。對今后學生的考試和考核工作,文化基礎課、專業課主要有由教育部門統一負責;專業技能考核(包括發證)擬充分依托勞動部門的天然優勢。
二是積極探索技工學校的體制、機制創新工作,變被動的“關閉”為主動的“整合”,做強、搞活學校。
——各技工學校自身應主動發揮能動作用,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借助與行(企)業、其他中等職業學校、區縣政府等聯系緊密的優勢,積極探索多元化辦學的新路。如各區縣的技校可由當地政府部門牽頭,與當地的中?;蚵殬I中學等進行合作辦學;與相關專業的工業園區進行共建等。
——建議由教育和勞動部門共同協調,成立技工學校行業協會。通過協會增強技工學校自身的管理能力。
三是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投資力度,全面提升技工學校的競爭力。
——技工學校歸屬教育部門統一管理后,對于由市財政專項經費支付(包括利用城市教育費附加用于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經費)的建設項目,例如在重點專業評審、重點學校建設、重點實訓基地建設等評審立項中,享受與中專、職高學校同等的相關政策。
——在招生政策上對技工學校要同等對待,以幫助部分學校逐步走出找不到生源的困境。如:可適當放寬招生的范圍,允許技工學校的部分專業吸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等。
——選擇一部分緊缺專業(以制造類和現代服務類為主),建議由財政出資實行按生均經費撥款的方式進行成本補貼,以保證一批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對2006年以后由企業投資建設制造類專業的投入,建議政府部門給予稅收政策上的適當優惠,以鼓勵企業辦學的積極性。
第二階段為提高和鞏固階段。這一階段將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在此基礎上,加大投資力度,重點扶植一批有影響的學校和專業。
對技工學校進行一次梳理,并通過與其他類別學校的合并、整合等,重點抓好一批技工學校,要求這些學校做精、做強、做活。一般要求學校至少有1—2個能為相關企業培養初、中級技術工人的主干專業,并在上海市乃至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以進一步提高技工學校整體的辦學效益和社會競爭力。
——由教育部門牽頭,聯合勞動部門、評估院等,對技工學校進行一次辦學質量的評估,評估的指標應切合技工學校實際情況。建議此后這項工作要常態化,一般每年評估一次。
——對良好和合格的學校,要進一步加大政府的投資力度,出資按學歷教育生均經費不低于2000元的標準投入;對不合格的學校,督促其整改,再視具體情況決定發展方向。
——對一些需要重點投資的專業設備等,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申請,由教育部門組織人員進行審核,再決定是否按重點裝備進行專項撥款等。
上述對策與建議,可供教育行政部門與勞動部門決策參考??傮w上講,技工學校管理體制經過調整后,中等職業教育的整體實力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結束語
2005年1月,上海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行文提出,長期來對于上海市技工學校管理權交由教育部門的建議,部分市政協委員也就技工學校劃歸一個主管部門領導提出過建議。為此,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專門組織力量,對上海市技工學?,F狀進行了專題調研。本文是在調研的基礎上,在相關專家、學校校長等的討論下形成的一個可行性方案,文中提出的相關對策建議,大部分已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逐步得到落實和試行,這意味著,上海將在全國率先實行中等職業教育的三校統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