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職業教育教師職后進修分析
孟建銀
: 日本的職業教育作為其整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本國各行各業培養了大量人才,也對其經濟的發展,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國人生活、文化修養、道德修養的提高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職業教育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當然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但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日本政府能夠對培養專業師資和職業訓練指導員給予高度重視并在積極探索提高師資和指導員素質的途徑。20世紀50年代初,時任日本文部省初等、中等教育局長的遷田力在論述產業教育振興法的制定和其意義時就指出:“對振興產業教育,培養從事產業教育的優秀教員是特別重要的。教育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如果現在不樹立起確保優秀教員的穩固政策,那么,產業教育的振興只是一句話”。當時,遷田力便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決職業教育發展困境的關鍵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職業技術教師隊伍。現在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日本已經擁有了一支質量高、數量足的師資隊伍。這支高素質的職業技術教師隊伍不僅保證了日本職業教育質的提高和量的擴充,也為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奠定了重要的教育基礎。
一、日本職教教師進修制度的確立及發展
日本的傳統文化將學校看作一個道德團體和培養良好公民的基礎訓練基地,要求教師對各級學生的道德教育、性格培養、價值觀念、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形成負有廣泛的責任。這些責任同教師在培養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達到中學和大學入學考試的較高學術標準方面的作用是同樣重要的。確保這一要求得以實現的關鍵在于擁有一支素質過硬、能力夠強的教師隊伍。在職繼續教育既是對職前教育不足的一種補充,同時也是保證教師能不斷自我完善的良好手段。在日本,是用“研修”來定位教師繼續教育的。在職教師的“研修”是指“研究和修養之意”,其實質就是使教師在繼續教育中學以致用,在學到更多的教學知識與技能,更好地適應學科教學需要的同時,還注重提高教師的個人修養,形成人格魅力,提高內在價值。
1949年日本政府第一次正式通過了專門針對在職教師繼續教育的法案《教育公務員特例法》。本法設立專章詳細闡明了教師進修的制度,并且將研修定為教師的義務。該法明確要求“教育公務員,為了履行自己的職責,必須不斷地努力研修”。此法案的制定,一方面是為了使曾于二戰期間為軍帝國主義服務過、二戰后幾乎全面癱瘓的職業技術教育機構能再次適應經濟社會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是為了促進職教自身的穩定發展。進入60年代后,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新陳代謝周期的越來越短,教師只憑職前受到的專業培訓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要求。為了不被時代拋棄,同時也為了能更好地培育學生,要求教師不斷地吸取新的知識、掌握最新技術,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夯實自己的專業基礎,最后達到提高教育質量的最終目的。基于這樣的背景,文部省為適應社會的發展形勢,1977年進一步改善了教師的進修制度,并在后來的幾年中積極地建立了幾所以在職教師進修為主要目的的新型教育大學(例如:鳴門教育大學、兵庫教育大學、上越教育大學)。這些新興的教育大學,以研究生為重點,主要招收在職教師。它們實際上是研究生水平層次的現職教師提升自己的教育場所,所以在日本人們把這些大學稱之為現職教師的進修大學。后來“科技立國”戰略的確定,又一次強化了教育改革的迫切性。為此,從1984年8月到1987年的3年期間,日本“臨時教育審議會”先后發表了四次咨詢審議報告,這些報告最顯著的成就就是對教師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文部省根據“臨教審”咨詢報告的建議,于1986年5月向“教育職員養成審議會”咨詢有關實施新任教師進修一年的問題。根據該審議會的意見,決定從1987年起在部分縣市試行新任教師進修制度,并公布1987年度“試行新任教師進修實施要點方案”、“都道府縣試行新任教師進修實施要求范例方案”,編寫“試行新任教師進修年間進修計劃要點方案”來指導各縣市試行新任教師進修制度。后來在1988年公布的《教育公務員特例法及地方教育行政法的部分修正法》又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建立針對初任教師的研修制度,并將此舉定位于為培養新任用教師的實際指導能力、使命感以及開闊視野為主要目的的研修。日本政府決定自1989年度起,為了培養能夠適應時代急劇變化的具有實際指導能力的教師,日本政府就按一定的順序,分期分批地實施新任教師進修一年的制度。要求在實踐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對教師的實踐能力、專業發展以及“說明責任”的關注和塑造。2006年7月,日本的“中教審”又在《關于今后教師培養、資格制度改革目標》的咨詢報告中,正式提出了創建以教師培養為特定目的的“專職研究生院”即“教職研究生院”的設想,并闡明創建這批學院的宗旨在于通過實施綜合性的學習和擴充選擇科目,來提高教師基于現有學科框架上的教學指導能力。該設想提出后,其所推崇的理念受到了相關大學和地方政府的積極響應。隨后在京都地區,由京都府立大學、同志社大學、立命館大學、京都大學等15所大學聯合設置了“教職大學院”。在教育發展歷史上,如此多的大學聯合設置師范研究生院,在日本尚屬首次。
二、日本職教教師進修制度的實施現狀
二戰后日本政府之所以能夠快速走出衰敗景況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關鍵在于緊緊抓住了職教教師繼續教育這個核心。現在日本擁有了一支合格的、有獻身精神的、受人尊敬的、待遇優厚的職業師資隊伍。這樣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日本政府對在職教師進修提高的高度重視,并在實際的操作上制定了專門的法律、法規予以約束和督促;另一方面也在于各級教育人員對繼續教育的強烈需求的態度和積極參與的實踐行為。據1978年的一次調查,超過2/3的被調查教師認為職前師范教育所學的知識對于實際的教育工作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職后的大量補充學習。縣和地區教育委員會對職前師范教育也不完全滿意,教育部對此亦持否定態度。
在日本,職教教師在職進修制度的結構體系是由新任教師在初任職第一年內為期至少20天的在職進修和為確保公立學校教育質量而要求各級教師按計劃在一定期間內參加進修機會兩種方式構成。
1.新任教師的進修
執教第一年是新教師強化教師意識,順利進入教師角色,為獨立、順利開展教學工作奠定教學基礎的重要時期。在此時期,新任教師要結合日常工作進行系統學習,以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和作為一名教師的崇高使命感、責任感。因此,這一時期對新教師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基于這樣的認識,日本文部省要求新任教師在第一年中至少接受為期20天的純屬義務性的在職進修。新任教師的為期20天的在職進修要在經驗豐富的專家教師指導下在本校進行。在指導新教師的過程中,專家型教師承擔的是美國教育界稱之為主任教師、課程咨詢專家或導視員的作用。這些專家型教師利用自己的假期,根據新教師的個性和業務能力發展狀況,或讓新教師有針對性地觀摩某類指導教師、其他教師的教學活動,或讓教師先自己授課,然后根據新教師在授課和班級管理活動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和教師本人一起展開研究,分析問題出現的成因并找出解決的辦法。在這個過程當中,專家教師特別注重培養新教師在實驗、實習教學中的動手能力和對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專家型教師正是通過這些措施來培養新任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除了上述的校內進修之外,新任教師也參加校外進修。校外進修的地點主要在校外的地區教育中心。在教育中心,新任教師通過講座、演習、參觀學校、觀看各種教育設施、實地考察民間企業等方式來增加各種教育體驗和社會體驗。教育中心為了取得更好的培訓效果,還盡可能多地開設各種進修課題,以方便新任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補充教育;同時也組織一些形式多樣的活動,以增加新任教師的進修興趣,進一步增進對社會的了解。此外,日本文部省也很重視對新教師培訓活動的參與。例如:文部省通過定期舉辦針對新任教師職業教育實際技能講習班來提高新任教師的實際技能。
2.其他教師的進修
為確保每位教師在職期間都能有機會參加必要的進修,以保證教師能及時更新知識結構和掌握最新技術。在日本文部省、地方教育委員會、相關校長協會等多方的協作下,統籌安排了教師的繼續教育問題。按教師的從教年限劃分為5年、10年、20年教育經歷這三個等級,并分別規定了參與培訓的時期。然后讓這三類人員按照這一計劃定期參與培訓。進修機構主要是:文部省組織的中央講習班、以各都道府縣為主組織的各種進修班及國家與地方共同舉辦的各種講習研修活動。日本文部省設置的國立研究生機構(兵庫、上智、德高教育大學)每年也對幾百名教師進行為期兩年的培訓。這三個機構對參訓的教師要求很高,每年面對全國眾多的申請者只從其中挑選有經驗、有突出成就的教師進行教育。被挑選出來的教師要接受為期兩年的研究生專業教育。完成特別研究生教育項目的教師可獲得碩士學位,隨后又返回課堂繼續教學。此外,承擔教師在職進修的機構還有國立培訓中心,國立培訓中心的培訓是由文部省負責面對校長、副校長、課程咨詢專家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進行的培訓活動。最后,還有由各校長協會積極組織的各種類型的針對在職教師的進修活動。
總之,在各級行政機構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下,日本在職教師的進修活動可以說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這些活動成功地保證了在職教師進修制度的順利貫徹。
三、特點
日本職教教師在職進修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首先,教員都有強烈的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掌握最新技術的愿望,他們不僅參加各種進修班的定期集訓,而且特別注重平時教學實踐中的不斷自我完善。其次,日本各級行政機構和相關協會、組織對教師研修給予高度重視并積極探索提高師資和指導員素質的途徑。再次,各項進修在各校長協會、大學、企業大力協作下,文部省和地方教委統籌下有組織有計劃的落實,為教師的終身職業生涯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后,教師一生從不間斷地參與進修,且進修內容總體上適應科技進步和產業經濟發展,但又針對不同教科,不同年齡和工作閱歷的教員及所處地區進行差別實施。這些特色是日本職教經過不斷探索、改革才得以形成的,研究這些特色對我國職教教師培訓的良好發展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