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的遠程教育:菲律賓大學開放大學的經驗
費利克斯·利布羅
【關鍵詞】 菲律賓開放大學;遠程教育;理念與實踐
介紹
一、菲律賓教育制度
菲律賓的教育制度以美國教育制度作為藍本,但在某些方面與美國模式又不完全相同。菲律賓教育制度基本上包括:初等程度:初小1-4年級(4年);高小5-6年級(2年);中等程度:高中1-4年級(4年);高等程度:大年1-4/5年級(4到5年取決于課程);研究院程度:碩士學位至少2年;博士學位至少3年。
菲律賓的基礎教育只有10年,其中4年屬于中等教育。大多數亞洲國家都有11-12年的基礎教育,其中4-6年的中等教育。過去十年,是否應該在基礎教育年限上增加一至兩年,在菲律賓一直是一個非常熱烈的辯論主題,直到現在,這個問題仍未解決。這個主題在2004年再次被提出,但在教育官員和家長討論多月之后,又再次消失。教育官員所關注的是通過多一年的培訓,提升學生的技能;而學生家長所擔心的是學校會加費。事實上,這次討論已經變得非常情緒化,要解決這個問題非常困難。
二、兩個主要問題
一個關于教育制度的主要問題是與資源有關的。從法律上來說,政府能夠提供免費初等和中等學校教育,但是每年教育部門都非常缺乏教室和合格的教師,問題非常嚴重。今年,中小學就缺乏接近1萬間教室,而未合資格的教師就差不多有大約4.3萬名。在菲律賓,教育的需求太大,而教室和合格教師嚴重不足。
另一個主要問題是輟學率非常高。平均而言,菲律賓學生完成大學學業的比率只有16%。換句話說,最初入讀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當中,只有16%最后完成大學教育。不過,這仍然是世界上比率最高的地方之一。通過這個比率,我們可以知道很大部分的人口實際上是失學的,每年,約有50萬中學畢業生未能入讀大學。此外,亦有相當數目希望攻讀高等教育學位的專業人士由于種種原因未能繼續進修,其中包括缺乏資金和不愿意離開工作崗位。因此,菲律賓潛在的遠程教育人口約有100萬。
菲律賓的遠程教育
一、菲律賓遠程教育的創始
菲律賓的遠程教育源自函授教育。美國的國際函授學校于1940年開始在菲律賓運作,直到幾年前,國際函授學校才取得在菲律賓經營的特許權,所以其學生一直都是美國國際函授學校的學生(Librero, 1997)。
在1952年,一個名為帕斯弗可·蘇達里奧(Pacifico Sudario)的播音員為怡朗地區(Iloilo)的農民制作了一個教育廣播節目,它最初是通過DYRI電臺廣播的 (Tan, 1971)。 1963年,國家家庭手工業發展局(NACIDA)采用蘇達里奧學校的形式在馬尼拉廣播養豬的知識 (Flor, 1995)。
菲律賓大學農業廣播電臺1967在洛斯巴諾斯(Los Banos)所廣播的教育節目,其規模可謂最為龐大 (Librero, 1985, 1990)。從1973年到現在,菲律賓農業部不斷改進這種廣播教育的形式,在各地區和不同省份,也有著他們各自獨立運作的學校,這些廣播學校每所平均有大約1,500個學生。
二、正規遠程教育學位課程的出現
1984年,菲律賓大學洛斯巴諾斯分校首先推出正規的遠程教育學位課程。當時,該大學的校長埃米爾·賈維爾(Emil Q. Javier)提出了一項名為“通過遠程教育進行自然科學教學”的項目(Librero, 1995),這個研究項目由克里斯蒂娜·帕多蓮娜(Cristina D. Padolina)主持,其后他成為菲律賓開放大學的首任榮譽校長。這項先行性項目非常成功,后來演變成為自然科學教學證書的課程,并在1988年獲得菲律賓開放大學校董會的批準。
菲律賓開放大學
一、背景
菲律賓開放大學校董會在1995年2月23日有以下的決議“由于菲律賓有7,000個島嶼,人口眾多,要為有志求學的人士提供優質的高等教育,實在是一項重大挑戰。有見及此,菲律賓大學決定通過其開放大學,提供更多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菲律賓大學有著最多的全職教員、最多的研究院課程和最多的專業選擇,所以由它來推行優質遠程課程,是最適當的選擇?!?/p>
菲律賓開放大學致力在保持教育質量的同時,為更多的菲律賓人提供菲律賓大學的優質教學。由于菲律賓大學在人力資源、專門技能和經驗方面都最為優秀,由它來通過遠程教育向菲律賓人民提供教育服務最為適合。
菲律賓開放大學是一所全功能的大學,是菲律賓大學體制內的六所自治大學之一。無線電廣播教育在1967年由菲律賓大學洛斯巴諾斯分校開始進行,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基礎和發展就是受到其后一連串事件的影響。“通過遠程教育進行自然科學教學”的項目得到了自然科學部長埃米爾·賈維爾的支持,他同時擔任菲律賓大學洛斯巴諾斯分校的校長。由于“通過遠程教育進行自然科學教學”項目的成功,菲律賓大學洛斯巴諾斯分校在1988年設計了一項正規的學位課程,并獲得了菲律賓大學校董會的通過。在1991年,菲律賓大學校長喬西·阿布依華(Jose Abueva)創立了菲律賓大學遠程教學課程,并由弗蘭西斯科·內曼索(Francisco Nemenzo)博士擔任執行總監。
在1993年,賈維爾擔任菲律賓大學第17任校長,他將菲律賓大學遠程教學課程制度化,并委任克里斯蒂娜·帕多蓮娜為執行總監。自此,菲律賓大學中的每個自治校園都設有遠程教育辦公室,并由一名總監領導。
到了1995年2月23日,菲律賓大學校董會通過成立菲律賓開放大學,作為菲律賓大學系統的第五個自治大學校園,遠程教學課程是其核心。菲律賓大學的每個自治大學校園(地利門、奎松、洛斯巴諾斯、拉古納、馬尼拉、怡朗)都設有遠程教育辦公室,后來這些辦公室更名為遠程教育學院,由一名院長領導。菲律賓開放大學在1999年改組,這些以地域劃分的學院被改變成現今以學科劃分的學院:教育學院、護理學院、管理科學學院、社會科學和人文學院,以及科學與技術學院。
二、菲律賓開放大學的發展因素
菲律賓大學為什么會通過成立菲律賓開放大學來推行遠程教育?總的來說,大學校董會意識到“菲律賓的人口眾多,要為有志求學的人士提供優質的高等教育,實在是一項重大挑戰”。但是,由于資源有限,傳統學院不能全部錄取符合資格的學生。通過遠程教育,菲律賓大學系統可以“回應對研究院和本科教育越來越大的需要”,以及那些傳統院校未能充分顧及的學科。更具體地說,菲律賓開放大學的成立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 人力資源和專門技能的優勢。菲律賓大學集中了各個不同專業的教師和研究人員,在某種程度上,在傳統的教學課程中,大學其實并沒完全利用這些專門的人力資源,菲律賓大學在構想其遠程教育課程、為廣大菲律賓人民提供教育服務時,這些專門的人力資源是非常重要的。換句話說,遠程學位課程是為那些未能在菲律賓大學校園接受教育的人提供另一種方式的優質高等教育。
2. 高質量的高等教育。一直以來,在菲律賓相當比例的學生之所以失學是因為他們經濟上有困難,以致未能接受高等教育。在菲律賓,高質量的教育是相當昂貴的,即使在菲律賓大學,一學分就需要支付至少250比索,按學期算,學費總數就是大約4,500比索(以一學期18學分計算),而額外費用需要大約2,500比索。除此以外,城市的住宿費用和其他雜費也須計算在內,整個學期最少需要25,000比索。要接受菲律賓大學的教育,經濟上的負擔可謂相當沉重,而在馬尼拉市區的其他學校,學費甚至要三四倍或更多。據粗略估計,教育總費用的大約70%都是間接成本,例如膳宿、運輸、洗衣店等等。換句話說,學生如果不就讀傳統的校園大學,他們就可以省下大約17,000-25,000比索。如果學生通過遠程教育接受高等教育,他就可以省下這筆錢。從而,優質教育可以通過遠程教育接近更多的學習者。
3. 菲律賓大學入學的民主化。民主化并不只意味著學費的降低。例如,菲律賓大學入學考試就是篩選的一種,這表明入讀大學并非真的是民主化。有人指出,那些能通過大學入學考試的都是名牌中學學生,基本上只有相當富有的學生才能夠入讀。換句話說,富裕的學生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機會。但同時,我們必須指出,即使所有人能夠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合格,傳統大學也不能完全接受他們入讀,原因是缺乏大學校園,缺乏所需的設備,沒有足夠的教師、教室以及學生住房設備。這是入學民主化另一個不能實現的原因。
4. 教育內容傳遞的趨勢。過去十年,在高等教育機構中遠程教育非常流行,洛克伍德(Lockwood, 1998) 稱之為高等教育的新趨勢,而信息與交流技術的迅速發展也是另一個推動因素。對于在菲律賓的普通高等教育機構來說,它們在擴展和在不同城市設校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持續和無限地擴充院校,資金特別是政府資金也是有限的。遠程教育自然成為了一個特別的選擇。
三、菲律賓開放大學的長遠目標、使命、目標和價值
菲律賓開放大學在其1999-2008戰略計劃《通過科技改善教育機會》中,指出了其長遠目標、使命、目標和價值。菲律賓開放大學的長遠目標是將作為一所主要的開放遠程教育機構,并處于知識社會的最前沿。遵循學習和遠程教育的理念,菲律賓開放大學具有以下的使命:建立動態、創新和特別的學習環境、學習技術和學習機會,以回應學習者和社會的需要;向更多不同的學習者提供教育;提升菲律賓教育的質量。
菲律賓開放大學有以下五個目標:通過開放和遠程學習,提供學位和非學位課程,以回應學習者和社會的需要;開發繼續教育系統,以支持專業發展和推廣終身學習;發展和修改教育傳遞系統,以切合遠程學習者的需要;在菲律賓的開放遠程教育的發展以及信息與通信技術的應用方面,扮演領導的角色;以及通過各種不同的合作安排、院校協議以及其他合適的機制,設計適應不同人士需要的學習教材。
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價值觀是卓越、公平、效率和人本主義。一是卓越。菲律賓開放大學促進學術卓越,堅持菲律賓大學的辦學標準。卓越的價值必須滲透菲律賓開放大學運作的各個方面,并且在其員工的表現中得以體現。二是公平。菲律賓開放大學采取寬進嚴出的入學政策,在評價學生表現方面,也會恪守公平的原則。三是效率。菲律賓開放大學保證對其各種各樣的學習者有效率的服務,大學亦會善用資源,達致內部的效率。四是人本主義。菲律賓開放大學認為人而非技術是達致其目標的主要方法。另一方面,人本主義亦指大學非常關心其員工的利益。
四、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利益相關者
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分享大學長遠目標、使命和目標的個人和機構,包括學生、教職員、決策者和機構合作者。
學生投資了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專注研讀某個學科,因此他們會期望通過有效能和有效率的教育傳遞系統獲得菲律賓大學的教育。大學教員貢獻他們的專門技能予菲律賓開放大學,因此他們會期望大學的領導致力維系菲律賓大學學術卓越的傳統,并且支持公平、卓越、效率和人本主義的價值觀。雇員貢獻了他們的技能、資源和服務,因此他們期望大學會提供一種令人愉快的工作環境,提高員工的生產力和給予各種個人發展的機會。菲律賓大學系統和政府方面的決策者提供了資金和政策框架,支持菲律賓開放大學的運作,他們期望菲律賓開放大學盡力實現其組織目標,并堅持其管理的理念。機構合作者在資源和聲望方面進行了投入,他們期望可以增進雙方的發展。
五、菲律賓開放大學的結構和管理
菲律賓開放大學是菲律賓大學的第五個自治大學校園。像其它大學校園一樣,有一名校長,并輔以幾名副校長和院長。菲律賓開放大學自從1995年成立開始,已經改組兩次,分別是在1999年和2004年。最初,菲律賓開放大學只有一位副校長,負責學術事務。1996年,則另設學生支持事務副校長和財務及行政副校長(Padolina,1999)。1999年,大學又委任了另一名研究與開發副校長。在2004年的第二次改組中,只有學術事務副校長和財務及行政副校長得到保留。另外,五個院系被縮減至只有三個,即教育系、信息和傳播學系以及管理與發展學系。同時,大學新建立了多媒體中心和信息系統管理辦公室。
六、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專業和課程開設
1. 正規學術專業和課程
目前菲律賓開放大學一共開設20個專業,其中1個是大專層次,9個是研究生文憑層次,9個是碩士層次,1個是博士層次。其中一些課程提供了畢業后繼續進修的選擇,這些專業具體包括:文科大專;計算機科學文憑;環境及自然資源管理文憑;教師語言研究文憑;社會學科教育文憑;數學教學文憑;研究及發展管理文憑;自然科學教學文憑;社會工作文憑;婦女發展文憑;教育學文科碩士;護理學文科碩士;環境及自然資源管理碩士;酒店管理碩士;資訊系統碩士;公共健康碩士;發展通訊碩士;公共管理碩士;社會工作碩士;教育學哲學博士。
2. 非正規課程
菲律賓開放大學提供7門非正規課程,其中2門完全是在線教學。這些課程包括:電子商務基本原理(在線);護理研究中的資訊科技(在線);特殊兒童的照顧;個人管理發展;新企業規劃;農村管理證書;老年人的照顧。
現時,菲律賓開放大學也單獨開辦了1門關于菲律賓文化的課程。這門課程占3個學分,并且是在線提供的,其名稱為“文化研究”。
3. 研究生教育增進課程
研究生教育增進課程的目的是協助菲律賓的高等教育機構在其所屬地區提供優質的研究生課程,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可以通過交叉注冊系統,修讀菲律賓開放大學的課程。修讀這些課程的學生,不必申請入讀菲律賓開放大學,他們只需要所屬院校的許可,就可以在菲律賓開放大學進行交叉注冊。
增進課程的目標如下:讓菲律賓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可以修讀菲律賓開放大學的課程;使學生得以修讀普通高校未能開設的課程,以及向學生提供選修這些特定課程機會,以加強他們研究的能力。
七、菲律賓開放大學課程發展流程
課程發展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它需要明確的程序和質量控制措施。在傳統的教學中,并沒有人監督教師在教室里的工作。事實上,在傳統的教室中,教師有著絕對的權威,他們可以自行決定怎樣教,內容是否準確,采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在遠程教育領域中,教材的最后形式是由許多專家的共同努力結合而成的。
在菲律賓開放大學,教材的開發并不只是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專家團隊的努力,我們稱之為質量圈,它是由一位主要教材撰寫者(內容專家)、一位審閱者(另一位內容專家)、一位教學設計者、一位編輯以及一位媒體專家組成(參看圖一)。在有的情況下,編輯、教學設計者和媒體專家可能是同一人。在整個課程開發期間,這些個別的專家會作為一個團隊來工作。
一般來說,質量圈中成員的基本工作包括:撰寫者撰寫模塊;審閱者評論有關內容是否準確和全面;教學設計主任把所傳遞的內容加以設計和處理,使高效能的學習變得可能;編輯進行文字上的編輯,以確保模塊清晰易懂;媒體專家確定可以進一步采用哪一個或哪幾個媒體,使學生可以更容易理解有關內容。
菲律賓開放大學亦設有外部評審制度,以確保所撰寫的模塊能保持高質量。最初的評審工作是菲律賓開放大學教員以外的本地專家負責。其后在需要時,外國專家亦可能應邀進行評審。
八、菲律賓開放大學學習中心
學習中心是學生活動的重心。學生在這里登記入學,領取學習材料,上輔導課,提交作業,與其他學生討論功課和進行交流,進入因特網,參加考試,以及進行與其課程有關的其他活動。
建立一個學習中心的基本標準,包括設有一個本地機構,有合格的輔導教師,該地區一定數量的學生,設有通訊設備,且學生容易到達。至今菲律賓開放大學在全國設有23個學習中心。菲律賓開放大學現時正在評估學習中心的表現,未來我們也許需要在一些新的地方設立學習中心,或者逐步淘汰一些效果欠佳的中心。
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學習中心全部都連接到因特網。在安裝了廣域網之后,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學生更容易通過學習中心進入網上課程的學習。我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教師的講課和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通過單向錄像和雙向音頻電信會議來進行。
九、菲律賓開放大學導師制度 菲律賓開放大學運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導師制。在遠程教育機構采用的是模塊教學,但是,要保證學習者完全理解那些學習模塊,菲律賓開放大學必須依賴導師(輔導教師)。導師的角色不是講課,他們的責任不是教書,而是學習的促進者,他們使討論變得容易進行,并協助學生清楚自己的問題。導師在學習過程中扮演促進者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導師主要是協助遠程學習者成為有效的獨立學習者。導師提供額外的動力和指導,幫助學習者深化他們的學習技能,此外,導師亦經常提供咨詢服務。簡言之,導師是介于學習者和教師之間的指導者。
學習中心以菲律賓大學的校園作為基地,導師是來自這些校園的教員。在菲律賓大學校園以外的學習中心,導師是從所屬院校和其他院校的教員中聘請的。菲律賓開放大學聘請導師有一套嚴格的標準。
菲律賓開放大學有一套設計良好的導師培訓和認證制度,它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第一層次:篩選、培訓以及一般認證;第二層次: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導師認證;第三層次:認證通過后的導師的持續教育。那些合乎資格提供一般導修的導師并不一定屬于菲律賓開放大學,但他們仍然可以通過菲律賓開放大學的認證計劃進行認證。若想成為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導師,必須通過菲律賓開放大學的特定標準,才能獲得認證。成為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導師后,他們會定期得到支持服務,以進一步提高技能,了解遠程教育和導修技巧的最新發展。
導師的持續評估和培訓包括得到以下的幫助:參與其所屬范疇和遠程教育的培訓和會議時會得到部分的資助;在修讀菲律賓開放大學或其他菲律賓大學的繼續教育課程時會得到部分的資助;修讀菲律賓開放大學或其他菲律賓大學的研究院課程時會得到部分的資助。導師如果持續地有良好的表現,學習中心會聘請他們培訓新導師。對此導師會獲得額外的酬勞?,F時,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導師會得到每小時400比索的工作報酬。
十、相關課題
入學政策
研究生文憑課程一般的入學要求為學士學位。至于碩士學位課程,不同課程可能會有不同的入學要求,一般要求為相關領域的學士學位,平均學分在第二等級或以上。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公共管理碩士課程需要入學考試。通常,菲律賓開放大學的碩士學位課程與普通高校有著相同的入學要求。
費用結構
費用分為學費、注冊費、教材費、實驗室費(只適用于需要實驗室的課程)以及補充書本費。表一是菲律賓開放大學的費用結構。
全職教員的招聘
菲律賓開放大學所聘用的雇員要求的是有關學科的專家、善于溝通以及優秀的遠程教育教師。菲律賓開放大學的目標是擁有一批能夠在課程設計和開發方面擔當領導角色的全職教員,而不是完全依賴菲律賓大學系統中的其他大學教員。目前,菲律賓開放大學有19位全職教員:2個教授、4個副教授、11個助理教授和2個講師。
菲律賓開放大學將繼續根據課程和學院的需要招募教員。其招聘計劃有兩種做法:一是招聘年輕教員并給予他們繼續進修的機會;二是聘請擁有高學位的學術人員。到2008年,菲律賓開放大學預計將會有30位教員,其中至少75%有博士學位、25% 有碩士學位。
投資和資源
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大部分預算都來自政府撥款。這筆錢的數目并不大,但能滿足基本運作和部分的課程開發之用。其他的資金,特別用于額外的課程開發和獎助學金則來自其他財源,例如,Metrobank基金的捐款用于文科大專的部分課程開發。近幾年,大約8名國會議員、科技部以及教育部都捐了獎學金,使菲律賓開放大學能夠向3/4的學生提供獎學金。至于通過1995-2001年期間菲律賓開放大學與加拿大的西蒙·弗雷澤大學之間的一項共同合作計劃,菲律賓開放大學的教職員得以參加短期的培訓?,F時大學有少量的研究補助金,但在未來幾年將會有所增加,這些補助金都是來自政府撥款。但到2008年,菲律賓開放大學的研究補助金將有一半來自政府,另一半來自私人捐款。
菲律賓開放大學注意到獎助學金的來源越來越少,所以正與工業界達成伙伴關系。舉例來說,菲律賓開放大學和馬尼拉多家傳媒機構建立了諒解備忘錄,這些傳媒機構可以提供獎學金予其員工,資助他們在五年的時間內修讀菲律賓開放大學的任何課程。另外,菲律賓開放大學亦與菲律賓的太陽微機系統公司簽訂了諒解備忘錄,其中一個項目是建立菲律賓開放大學線上課程開發實驗室,負責互動課程的設計和發展。這項諒解備忘錄將為課程開發、硬件和軟件測試、科技發展方面帶來更多的合作。
入學
2008年是菲律賓大學創校100周年的日子,預計屆時學生人數將達1.5萬人。為達此目標,我們必須積極開拓生源。必須指出,這個入學人數的預測還是比較保守的,因為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學位課程還可以作為證書課程。當2006-2007學年大學推出多媒體研究文科學士之后,入讀學生人數將會大大增加。
位置和設施
菲律賓開放大學的總部位于馬尼拉以南65 公里的洛斯巴諾斯(Los Banos),占地22公頃,在國際大米研究院附近的國道上。最初大學校董會決定設址于此時,菲律賓開放大學只有兩幢大樓,即行政機關大樓和教材開發和出版大樓。
討論:菲律賓開放
大學的經驗
筆者認為,菲律賓開放大學的經驗可概括為以下六條:
第一,課堂教學能力和撰寫易于學習的教學模塊,這兩者之間并無直接關系。很多優秀的教師要按照要求撰寫遠程教育材料,這并不容易。有些教師的寫作風格比較適合學術期刊,而不是自學學生;有些教師則堅持用淺顯的文字去解釋基礎概念,這對教學和學習的質量是有一定影響的。
第二,在教材和教學的設計和傳遞過程中,我們必須小心和有創意地使用科技??偟膩碚f,菲律賓學習者仍然傾向使用印刷品,但是,如果其他媒介可以使學習變得更有趣和有意義,他們也是會表示歡迎的。同時,技術的運用必須考慮到邊遠農村學習者的需要,考慮到教材在設計、生產和傳遞過程中的成本效益。
第三,為了使得邊遠農村地區的人們能夠更有效地接受遠程教育,必須提供電信基礎設備,支持菲律賓開放大學的運作。在一些電信設備不易獲得的地區,我們應該繼續設立學習中心。如今要把遠程教育和電信設備區分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菲律賓開放大學學習中心的發展策略包括把這些中心升級為電信設備中心,即使那里已經連接了因特網,我們仍然會投入其他的電信基礎設施,使這些學習中心成為菲律賓開放大學廣域網的一部分。我們的學生也可以從學習中心撥號上網,聯接到數字化圖書館,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可以通過單向錄像輸送課程內容,并且運用雙向音頻輸送進行師生交流,并且聯接起不同的學習中心。
第四,越來越多傳統大學的教師和學生使用菲律賓開放大學所開發的教材,據說學生覺得這些模塊非常容易理解,這可能說明菲律賓開放大學所發展的教材是具有一定質量的。菲律賓開放大學希望越來越多的傳統大學學生使用其學習材料。
第五,的確有許多人有興趣通過遠程教育來學習。菲律賓開放大學過去幾年所定期舉辦的課程介紹會出席人數踴躍,正說明了這一點。不過,有多少參加這些課程介紹會的人最終申請入學仍然是未知數,我們認為不少人決定推遲入學或者甚至沒有入學,原因有兩個:一是他們缺乏繼續進修所需的財政支持;二是他們擔心菲律賓開放大學的學術標準過高。 就前一點而言,菲律賓開放大學提供了不少獎學金,例如讓教師參與培訓的獎學金。就第二點而言,菲律賓開放大學會繼續保持其一貫的高標準,但會為新入學學生提供適當的學術支持,例如提供一些銜接課程。
第六,菲律賓開放大學是否應該適應市場需求提供課程,或者以提供高質量的課程為己任,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一個課程的質量非常之高,但卻沒有學生入讀,是徒勞無功的;一個課程非常受歡迎就該開設,也是令人質疑的。菲律賓開放大學應該取得一個適當的平衡,它所提供的學術課程應該保持高質量,并且有自己的特色,入讀學生人數應該具有一定規模,但最好是不需要獎學金資助的。明年我們將提供的多媒體研究學士課程,就希望使用這一模式。
[
[1] Flor, Alexander G. 1995. Broadcast-based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s. Diliman: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Press.
[2] Librero, Felix. 1997.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e Philippines: status and trends. Proceedings of the Regional Seminar o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for Distance Education. Manila, Philippines, 9-12 September 1997, pp. 66-75.
[3] Librero, Felix. 1990. Los Ba?os experience in educational broadcasting: focus on the school on the air. Effective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e 1990s: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Proceedings of the 1990 Symposium on Educational broadcasting in the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 Manila, Philippines, 28-30 March 1990.
[4] Librero, Felix. 1985. Rural Educational Broadcasting: a Philippine Experience. College, Laguna: Freiderick Ebert Stiftung.
[5] Padolina, Ma. Cristina D. 1999. Responding to 21st century challenges to education. The U.P. President`s End-Of-Term Report (1993-1999), pp. 173-215.
[6] Tan, Purisima Katigbak. 1971. Philippine Radio-TV Factbook. Univesity of the Philippines, Diliman, Quezon City.
[7] UPOU. 1999. Harnessing Technology to Improve 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 (199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