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職院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路徑
張瑞蓮
論文關鍵詞:高職職業道德教育內容途徑和方法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對自己在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工作中幾點做法的總結、思考,以及對高職院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的探索。
一、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定義 對職業學校學生進行文化知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技術能力教育”之外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其將來的工作,獲得就職并在就職中發展自我的“職業能力”教育就稱為職業道德教育。 二、根據我國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現狀,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高職學生應當主要實施以下五個方面的職業道德教育: (一)首先要大力強化高職學生的職業理想教育。 職業理想是人們在職業上依據社會要求和人生條件,借想象而確立的奮斗目標。它是人們實現個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會理想的手段,并受社會理想的制約。職業理想是人們對職業活動和職業成就的超前反映,與個人的價值觀、職業期待、職業目標密切相關,也與世界觀、人生觀密切相關。同時它也是人生理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因為理想職業帶有很強的個人主義色彩和主觀主義,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教育的同時,也一定要加以引導學生從根本上將職業理想和理想職業區分開來。在學生步入社會的時候要求要以大局出發來選擇就業,堅持不懈為人民服務。以此為基礎,才能在個人職業道路上得以滿足、發展和升華。 (二)以愛崗敬業為基礎開展職業感情教育。 顧名思義,愛崗敬業就是認真對待自己的崗位,對自己的崗位職責負責到底,為實現職業的目標而努力奮斗。愛崗敬業看似平凡,實則偉大。沒有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是做不好自己本職工作的,這是職業道德所倡導的首要準則。只有愛崗敬業的人,才能熱愛本職工作,才會努力一心鉆研現職業專業技能;只有愛崗敬業的人,無論從事什么行業,才能在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不斷進步,從而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就!愛崗敬業不但是個體生存發展的基石,更是社會存在發展的給養。因此,愛崗敬業不單單是一名合格大學生就業時應有的覺悟,更是現代社會主義建設對其最基本的要求。 (三)大力開展以遵紀守法、廉潔奉公為要求的職業紀律教育。 職業紀律的核心是遵紀守法。廉潔自律,這是從業人員必備的法律意識、道德品質和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利益關系的行為準則,是職業道德的重要規范。要對學生實施職業道德教育,首先必須培養其法律意識,遵紀、守法、律己。這也是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倫理精神的大前提。其次,在律己的同時進而律人,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全面履行法律義務的意識,這非一朝一夕之功,要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潛移默化。 (四)教育高職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挑起職業責任。 發揚吃苦耐勞作風,培養艱苦創業精神,是這項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要指導和教育高職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正確而客觀的認識存在的職業差異,能夠科學的確立和養成自我評價和批評的良好觀念和習慣。這種觀念和習慣的確立和養成,是職業道德規范得以有效推廣和執行的有力保證。要將擇業觀念和職業責任教育貫穿于專業課程的教學和實踐操作之中,讓學生在實踐性的教學中受鍛煉,受教育,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精神。 (五)誠實守信是職業道德規范教育的核心。 雖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各種職業道德內容不盡相同,卻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適用于各行各業,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守信!這是一切本質品質形成的保證,是職業道德規范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社會對廣大從業人員最基本的要求,這才是職業道德的大綱的核心與魂靈。 三、針對高職院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兩課”教師和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在自己的教學和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實踐,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和做法: (一)讓學生從根本上掌握職業道德理論體系,加強課堂理論教學。 1、實現德智統一,職業道德課與其他課程搭配。 職業學院在授課過程中,要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首先可以讓專業授課講師熟悉職業道德教育的培養目標,穿插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將本專業所需的特殊職業道德教育結合在專業課教學中,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這種專業課與職業道德知識相互融合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更具體詳細地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特殊職業道德要求。如此,“徳”“智”統一,兩教配合的教學方法,正是在共性的前提下,應對了特性的要求,讓學生能夠更加具體詳細的了解、理解并應用自己所學專業的特殊職業要求。 2、教學方法的改革。 與以往呆板的,枯燥無趣的教學方法相比較,我們不如這樣試試。 例如在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授課中,講到愛崗敬業的含義,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符合這個標準?自身利益和崗位需要,兩者該如何取舍?在經過學生們的一系列討論后,給出一個實例: 王建平,祖籍山東萊陽,出生于1956年冬。青少年時期由于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條件,16歲就進了工廠。1975年剛過18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八十年代初,他拍攝的作品《陽光與陰影》入選了全國攝影藝術展。1986年擔任山東淄博日報社的攝影美術主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他一直是淄博市乃至山東省攝影界的骨干力量。1997年進入山東電視臺文藝部《走四方》欄目組,開始了他所熱愛并為之獻出生命的電視事業。 1998年拍攝大型系列片《珠江大漂流》,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了激流險灘、風雨烈日和生死的考驗,面對各種困難,王建平每天頂著38攝氏度的高溫拍攝,曬得最黑的他即使被烈日灼傷也只是一笑而過,沒有退縮過半步。2000多公里的水路,100多天的漂流。 1999年底,王建平進入高海拔的可可西里地區尋找科考隊拍攝《生存的權利》之《最后的家園》。除了對付高原缺氧,還要應對盜獵者的槍口。面對危險王建平毫不畏懼,還從盜獵者手中解救出一只剛出生的小藏羚羊。在自然環境極為嚴酷的情況下,一次拍攝途中車輛被陷遇險,在等待救援的幾天里,食物耗盡,王建平把省下的最后一塊糧食留給了隊友,而把死的威脅留給了自己。
像這樣的例子,在王建平身上還有很多很多。他的職業精神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2003年底,拍攝人文地理節目《中國海疆行》,中國大陸海疆18400多公里,到處都留下了王建平辛勤工作的身影,由于多年來的忘我工作,王建平積勞成疾,但他從不休養,從不言半個病字,而是在工作間隙悄悄吃藥。 2004年12月16日在安徽合肥出差時,終因勞累過度心臟病突發倒在了街道上,不幸因公殉職。時年48歲。 在講述實例過程中可以使用一些例如投影儀一類的教育工具,以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的愛崗敬業的一生,來帶給學生們更深刻的體會和感動,引發其共鳴,從而對職業道德規范更深刻的思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方式更為直觀,易于接受和理解,讓學生很自然的了解職業道德規范。 (二)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職業學校學生的思想可塑性大,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環境就要重視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校園文化。通過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使外在的道德要求逐漸轉化為內在的自覺行為。
1、鼓勵創建組織學生社團。 學生社團是一個興趣愛好基本相同的學生團體,這些學生的個性意識和人際交往意識都較強,他們在配合院校實施職業道德教育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們在社團中定期開展一些命題討論,幫助同學們在討論中激發思想的火花,醒悟到職業道德素養的高低對工作成敗的重要性。 我曾經利用一個案例開展過一個題為“我喜歡的職業卻不適合我”的大討論。案例是講一個學生畢業后,從事播音主持工作,他很喜歡這個工作,但是他的工作成績一直不佳。但在新聞創作上,他卻很有天賦,他的作品得到過學校的大獎。一個是喜歡的播音工作,一個是合適的新聞創作工作,他到底應當如何選擇呢?社團共有32人,剛開始時,24位同學認為應當做喜歡的播音工作,8位同學認為應當做合適的新聞創作工作。經過熱烈的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應當從事喜歡的播音工作。之后,又展開了如何提高播音主持效果的討論,最終大家認為,要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要提高工作效果,就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工作技能,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和理解受眾所關心和關注的問題,這樣才能有好的工作業績,而這些素質的養成只有通過職業道德教育才能達到。通過這些命題大討論,同學們漸漸明白,只有不斷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2、在校園內組織開展例如:教室美化大賽、先進班集體、主持人大賽、攝影大獎賽、網頁制作大賽等多種形式的競賽,這樣的活動在我校取得了明顯的成果。 目的是要通過開展這樣的校園活動來培養學生熱愛專業,服務大家,與人友好相處合作等優良的職業道德品質。豐富了校園活動的同時,也有助于強化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可以更好的促進在校生整體職業道德素質的提升。 3、良好的班風和校風,有利于學生職業道德品質的養成。每個人在潛意識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外界所處環境的影響,所以堅持不懈的做好每一名學生的日常操行評定和班級校園良好氛圍的建設,也是高職學生提高職業道德素質的隱藏條件。 (三)樹立優秀的職業道德典范。 在課堂之外,院校之中,充分的利用報紙、黑板報、宣傳欄、校園廣播等手段,對先進人物,尤其是各行各業的杰出典型大力宣傳,用他們高尚的形象、精神激勵同學們的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等職業道德規范意識。一方面,可以請先進典范給同學們做報告,或者是互動的訪問,到達潤物無聲的愛崗敬業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教師的表率對學生的敬業意識形成也非常的重要,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教學活動的出色程度,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熱忱,本身就是敬業愛崗意識具體化表現。 (四)緊密結合社會實踐活動開展職業道德教育。 每一名學生最終都會走向社會,因此在職業實踐中切身感受和鍛煉,能夠刺激良好的職業道德形成。 (1)案例教育活動。 請企業家、知名人士或有著成功經驗的校友來校給學生做演講,將他自己的成功創業經驗介紹給大家,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擺正職業理想,逐漸認識到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給今后走向社會打好心理基礎。 (2)社會調查活動。 可以利用節假日組織在校生自愿的走訪調查已經畢業在職的校友,通過兩者的交流,使在校生了解社會對人才職業道德素養方面的要求,認識到自己職業個性與各行業職業要求的差別,從而通過思考對自己準確定位,進行總結和自我教育。 (3)模擬上崗活動。 通過一系列的模擬求職和就職活動的預演,例如模擬人才市場、面試,模擬企業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及銷售模式活動等,從側面幫助學生積累將來的職業經驗,切身的了解體會自身職業個性。 (4)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利用。 職業道德規范教育的有效具體化手段,就是實踐。在校內建立并使用實訓基地,對在校生進行職業技能的實際操作訓練,培養其職業意識的同時,將職業道德規范滲透其中,明確各職業對從業人員的道德要求,給學生未來的職業人生奠定基礎。我認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學生將理論更好的轉化為真實的體驗和經驗。通過實踐過程中的嚴格要求,有效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其提前養成一個良好的遵守規范習慣,把外在的職業道德規范理論轉化為自身內在的自身職業修養。 在實際教學中,理論學習是基礎,社會實踐是手段,在校授課講師為標榜,同時發揮社團的作用,盡量結合一切教育方式,走出一條職業道德教育的新途徑,打造新一代的職業道德規范楷模。 以上是我對高職院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幾點粗略看法,希望能對高職院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