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時代下對初級會計人員培訓及繼續教育的思考
鄭立瓊
摘要知識經濟的到來使得會計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社會對會計人才也將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會計人員知識更新速度更快,以適應新的企業組織形式、經營方式的變化,另一方面也為會計人員多渠道地獲取新知識提供了途徑。基于此,本文就知識經濟時代下會計教育中社會初級會計人員培訓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改革創新談一些淺見。 關鍵詞 知識經濟 社會初級會計人員培訓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 變革與創新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發展經濟的首要資本,知識經濟的特色就在于創新。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教育必須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進行通才教育,知識經濟、網絡經濟的日益普及,使會計人員對現實中出現的許多新問題、新情況適應性較差。當前為企業管理提供服務的會計及其模式,有些內容已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會計教育體系中,會計學歷教育、會計繼續教育以及會計職稱、資格等考試培訓構成了會計教育的主要內容。隨著知識經濟逐步滲入經濟生活,培養會計人才要結合我國社會實際和未來的需要,未來會計的發展與創新應從初級會計基礎教育抓起,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繼續教育則應使會計人員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會計理論知識和方法。這里就重點闡述對社會初級會計人員的培訓及繼續教育的變革創新的思考。 一、社會初級會計人員培訓的應試教育弊端及改革創新的思路 我國現行的會計教育中對初級會計人員培養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學校的會計學歷教育,二是社會職業培訓機構對社會人員的會計培訓。但不管是哪個途徑,我國《會計法》都明確規定了從事會計工作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所以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考試課程就成了培訓初級會計人員的必修課程。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考試課程包括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初級會計電算化或珠算五級,前兩門是筆試理論考試,后兩門是實務操作考試,從考核結構來看,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確實是考試的最優結構,然而就在這種最優結構考試后,很多通過考試并取得會計證的人員對現實的會計工作無從入手,根本不能運用考試課程中所學的內容來勝任會計職務。這是為什么呢?歸根到底,這就是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弊端。首先,兩門理論考試課程的內容主要是理論基礎概念知識及法律條文,雖然包括實務知識,但卻限于紙上談兵,為了通過考試,不管是培訓教師和還是應試學生都只會注重考試內容的講述和學習,而不會花時間進行會計實務操作的訓練。其次,初入門的應試學生僅靠對這幾門課程的學習,內容范圍非常有限,尤其是對非會計專業的社會人員,根本不能對會計工作有詳細的認識,即使通過考試也只停留在對會計入門概念的理解上,無法進行實際的會計工作。所以切實改變目前應試教育對人才的束縛,轉向素質教育,培養優秀會計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也是會計教育改革和創新的方向。 1、對初級會計人員的培養層次主要是培養實用型人才,會記賬、算賬、報賬,滿足社會和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基本要求,對初入門的會計人員除了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考試內容外,還應增加手工會計實務操作和電算化會計操作相結合的考核,加強對初級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及業務實操知識的培養和提高。更新培訓內容,完善會計人員會計電算化知識結構體系,豐富相關計算機知識。財務軟件向網絡化、管理型發展,掌握必要的網絡和應用軟件知識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對會計人員的必然要求。 2、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在教學中,教師可將有關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去感知、認識和交流信息。采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進行開放式的教學,使學生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識,豐富和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建立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讓學生上網查找資料解決,逐步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探究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所學的知識真正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使學生獲得能夠受益終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 3、針對社會初學會計的人員,應將案例教學與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相互補充,以加強學生的職業經驗的訓練??梢栽O計模擬現場業務范例,購置供實習使用的各種憑證、賬簿、報表、操作臺等,讓學生親自操作,按會計工作程序進行綜合訓練。還可以在學生中分組,分別循環扮演會計部門中的不同角色,以滿足學生對不同崗位職責的認識和掌握。在會計實驗室里模仿從多媒體教室里學到的會計案例知識,進行會計核算模擬實習,以此驗證從案例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從而增強了動手能力,加深對會計專業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