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對于高職會計教育改革的一些措施
秦瑾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會計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高職會計教育由于存在著各種弊端,因此教育改革是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就專業培養方向和制定相關的課程設置,以及實踐教學的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設想。 一、社會需求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經過多年改革, 企業的用人原則更加明智務實, 他們要求會計人員不僅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 更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這也給會計專業的職業教育帶來了挑戰.當前企事業單位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與社會需求狀況。通過調查整理表明目前社會招聘的專業數量中會計專業排在第十位,應聘數量中會計專業排在第二位,但招聘企業卻招不到合適的會計人才,人才供需雙方出現某種不平衡狀況。 二、目前高職會計教育的弊端 (一)培養方向不明確 傳統的高校教育普遍都是以本科為主,高職教育雖一再強調卻不入主流。再者,我國大部分的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均將其培養目標更多的定位在中型企業甚至大型企業,與具有更多擇業優勢的本科學生進行競爭,忽略了高職高專會計畢業生應大量服務于小企業這一現實,在培養方向上不夠明確。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會計專業教學計劃中,把所有的課程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個層次,沒有擺脫知識的系統性、學科性、完整性的制約,實施的課程不是中職課程模式的照搬,就是大學本科課程的翻版,沒有足夠重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市場經濟對會計人才的“一專多能”、“一專多用”的多樣化需求。 (三)教師重理論輕實踐 把記憶當作接受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生被動,不利于學生全面素質提高,教師雖教會了學生理論知識,但忽視了教會學生如何去應用這些知識。學生雖學會了書本知識,如怎樣編制會計會錄、怎樣編制報表,但遇到實際會計工作中的業務處理時就不知如何下手。 (四)會計實訓教學硬件滯后 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可以稱為“硬件不硬,軟件不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多媒體教學條件落后,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不夠。2.實驗室建設與實踐基地建設嚴重滯后。3.缺乏會計信息化模擬。 三、高職高專會計教育新模式的設想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高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特點,使得高職的培養模式越來越趨向于“訂單式”。訂單式直接面對崗位需求,更加符合用人單位的特殊用途,因此職業院校要大力發展訂單式培養。由于地區不同,訂單式人才的要求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區,不同用人單位對同一專業高技能人才的“訂單”培養要求也是有差異的。因此對基礎知識要求廣博、技術技能科技含量較多、文化學科涉獵寬的“人才訂單”,必然要有較長的學制來適應;反之則宜采用短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