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期刊投稿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 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佚名
本文主要論述中心內容如下: 充分肯定江蘇教育 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 “九五”以來的這十年,是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也是江蘇教育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省級期刊投稿在 1996 年率先實現“兩基”的基礎上,全省各級各類教育步入了跨越式發展的軌道。 高等教育率先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歷史性轉變,高中階段教育率先向全面普及邁 進,核心期刊征稿義務教育率先向高水平高質量邁進。我省“十五”以來的教育經費總投入、財政預算內教育 經費撥款都在全國名列第二,我們以全國排位第三的財政收入,實現了全國第二的教育投入,創 造了全國第一的高教規模,以全國第 14 位的人均財政預算支出,實現了全國第 10 位的學生生均 預算支出,在人均 GDP2500 美元的發展階段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走了 一條節約高效的辦教育之路。要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江蘇教育發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肯定和高度 評價各級黨委、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教育戰線的改革探索和教育工 作者的辛勤勞動,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江蘇人民對教育的執著追求和優先選擇,充分肯定和高度 評價教育對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推動。 努力建設教育強省 率先基本實現江蘇教育現代化 古今中外無數事實充分說明,在教育上搶到的機遇是最大的機遇,贏得的發展是最具價值的 發展,產生的失誤也會是最根本的失誤。江蘇在物質資源方面沒有特殊優勢,最可依賴的資源是 人才資源,最重要的競爭優勢是教育和科技優勢,“兩個率先”首先要求教育要率先發展。江蘇 的未來靠教育,江蘇人的未來也靠教育。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建設教育強省,擴大教育規模,提 高教育質量,為兩千多萬江蘇青少年提供充足的、優質的、不同層次的受教育機會,應當成為江 蘇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戰略方針,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執政為民的基本任務。從今年起,我們要把教 育普及率作為各地全面實現小康的核心指標,納入考核體系,建立教育工作目標考核責任制。江 蘇教育的發展要超前于經濟建設的發展,努力使江蘇現代化的建設者們是接受過現代化教育培養 的人。全省上下要努力推進教育強省建設,爭取到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江蘇教育率先 基本實現現代化,在全國領先于其他省市的發展規模和質量,在省內領先于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 進度。 堅定不移地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 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改革的關鍵是要繼續解放思想,解除不適應發展需要的舊 體制、舊機制的束縛。不僅要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公益功能,也要重視教育的生產力特征和社會 生產功能;不僅要將教育發展視作政府的責任,也要重視社會、家庭在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影響; 不僅要重視公有制教育的骨干作用,也要重視非公有制教育的巨大能量;不僅要重視教育培養杰 出人才的特殊機制,更要高度重視教育對于提高全民素質、幫助廣大勞動者增長勞動技能的普遍 意義。全省上下要繼續高舉教育改革的旗幟,讓一切有利于發展教育的思想充分活躍起來,把一 切有利于發展教育的資源充分釋放出來,使一切有利于發展教育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大力解 放和發展教育生產力,以造福社會,滿足人民。只要不違背國家的法律法規,有利于增加教育投 入,有利于擴大教育規模、提高教育質量,有利于滿足群眾教育需求的,都可以大膽試驗、積極 探索,都應當給予保護和支持。 舉省一致落實教育 優先發展的戰略方針 教育優先發展是實現教育率先發展的基礎。貫徹落實這一方針,各級黨委、政府首當其沖、 責無旁貸。省市縣各級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保住保好義務教育的底線,制定和完善 擴大教育資源的政策,用存量保公平,以增量換資源。要依法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投入 的優先增長機制,保證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生均教育費用逐步增長、 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各地每年預算執行結果要實現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增幅 高于財政性開支增幅。要進一步調整政府教育投入的支出結構,重點保障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特 別是蘇北地區義務教育的需要,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進行免費義務教育試點,建立貧困學生教育 救助機制,逐步降低低收入家庭教育開支占家庭支出的比重,逐步減輕普通家庭特別是困難家庭 的教育負擔。增加教育經費,還要向新體制、新機制要錢,在政府增資的基礎上,走吸引民資、 利用外資、家庭出資的路子,群策群力共同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方針。 培養全面發展的 新一代江蘇人 社會多樣化的人才需要,家庭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學生多樣化的人生目標,對江蘇教育的人 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要倡導“有教無類”,也倡導“因才施教”;要推進教育的均衡發展, 也要鼓勵有序的差別競爭;要保證每一個孩子有學上、不失學,還要努力使孩子們上好學、不厭 學;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精神和生存發展能力。教育職稱論文投稿江蘇教育大發展, 要率先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新探索,形成不拘一格、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各級教育部門和各 類學校,要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改變單純應試的教學方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 定不移地實施素質教育,既保證人的全面發展,又滿足社會的發展要求。要積極營造有利于青少 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充分發揮學校的主渠道作用和家庭、社區的特殊作用,大力加強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和引導廣大學生自覺擁護黨的領導,增強愛國情感,確立進步志向, 規范行為習慣,提高基本素質,用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適應現代文明需要的思想道德、符 合“兩個率先”要求的“三創”精神武裝青年一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江蘇的政治、經 濟和文化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請尊重作者版權,本文來于期刊網,查看全文請聯系站內客服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