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語文課堂要注重創新教育
王桂青
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信息時代,培養學生創新素質已經是信息化社會的需求,所以我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著眼于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培養和造就具有創造性個性品質的優秀人才。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創新教育呢?筆者談談自己的思考與實踐。
一、營造寬松的氛圍和創新的環境
輕松、活躍的教學環境能夠讓學生在全神貫注中愉悅身心,激發靈感,淋漓盡致地發揮創造力。由此,教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寬松、活躍的課堂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我認為,良好的課堂環境應該包括寬松的氛圍和創新的情境,二者分別構建了課堂的“大環境”和“小氣候”,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有效創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條件。
1、精心營造寬松氛圍。
活潑、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是學生創新的重要前提,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說過:“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彼?,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教師,應該把自己當做普通一員,與學生和平相處,營造出一種寬松的、具有豐富反映的、給學生以心理安全的學習氛圍。
經過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要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首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主體教育”,主體地位的充分體現,是培養學生創新的根本。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尊重他們的人格,信任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真正把學生當做一個自主的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潛能的人,和平對待。因此,學生們有發問的權利,有說“不”的權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權利,有保留不同觀點的權利。并且我經常給學生創造“鉆空子”的機會,時刻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創新活動。
其次教師要把“微笑教學”帶進課堂。一堂課教師柔和的語調、期待的目光、親切地撫摸、關注地傾聽、激勵的語言好似一條條情感的紐帶,使師生感情更加融洽,溝通更加順暢;教師的信任、鼓勵、欣賞、贊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并產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營造有利于創新教育的精神環境之關鍵”。事實確實如此,我在課堂上巧用“微笑藝術”,使孩子們在寬松的氣氛中,敢想、敢說、敢做、敢創新。
2、巧妙創設創新情境。
求知欲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驅力,也是激發學生創新的基礎。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緊密結合語文教材本身豐富的感染力,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興趣和刨根問底的欲望。從而將“教”的愿望轉化為“學”的內在需要。
二、利用多種教學技巧培養創新思維
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教師的創新意識。所以教師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教學手段有獨創性、新穎性,自然而然就會誘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這也正是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成功的關鍵。 我認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學機制,根據教學情況,教師適度的引導和巧妙的點撥,既能保證語文課堂順利的進行,又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靈活和創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而不著痕跡地啟發學生并由此展開文章的閱讀活動,則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創新思維。
1、相機而動,巧引導。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研究教育教學理論,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設計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環節,還要在“善導”上下功夫。
如《秋天的思念》一課,我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質疑,學生根據課題找出題眼,大膽發問:“作者思念什么?為什么思念?為什么是秋天的思念?”如此一來,教學指向清晰明快。
在引導過程中,我注意時間和分寸的掌握,既不喧賓奪主,又達到開拓創新的目的。
2、實時而為,妙點撥。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教師的引導要注意適時和適度,而點撥則講究巧妙性和啟發性。
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學生在賞析“落葉在林中飛舞”一句時,都認為“飛舞”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時說不上來。我見此情景,巧妙一點:葉子像什么飛舞?學生馬上聯想到:蝴蝶,落葉像蝴蝶一樣在林間飛舞;有的學生補充:像黃蝴蝶,像紅蝴蝶;有的學生則領悟到:啊!樹葉活了!秋天的小興安嶺真美啊……
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巧妙的點撥不但拓展了學生的思路,而且對創新思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讓學生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體
創新從哪里來?它來自于學生的探索。來自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的實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主動探究和實踐活動是密不可分的,是學生“動”起來的具體表現。只有學生積極地多方面地探索,創新方能逐漸成為他自身品質的一部分。
1、積極鼓勵主動探究。
學習是一項以個體參與為主要形式的認識活動,沒有學習主體的參與,教學工作很難有所成就。小學語文課堂要廣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為學生的學習內容是開放的、多元的,而學生之間存在不同的個體差異,他們通過獨立的學習活動,面對同樣的問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產生各種各樣的結果,正如“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討論、交流機會,在互動、互助、溝通的過程中,有效地激發學生創作的火花。
2、注重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語言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活動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鍛煉他們敢想、敢做、敢說的創新精神,我在課堂中開展實踐活動幾乎到了“見縫插針”的地步:從寫一兩句話的感想到續說、續寫課文;從根據課文繪畫到表演課本?。粡奶峤ㄗh到寫調查報告;從辦壁報到做導游等這些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和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鍛煉技能,從而挖掘潛質,掌握創新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