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實踐中如何解決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
閆明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學校教育的課程目標也有了改變,提出了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與價值觀三方面的發展 ,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同時學生的心理現存的狀況和潛在的問題也不能勿視。心理健康是現代健康觀念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非常有必要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結合工作和教育教學實踐,本文就如何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了一些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心理調查;心理教育;心理素質;自我約束
【Abstract】As the new course reformation, school education courses aim also changed, and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procedures and methods and values and emotions thre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for their education teaching philosophy. the students of the existing and potential problems can't keep on. mental health is a modern concept of health is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The very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hig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mental qualities. to combine work and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this is how to strengthen hig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ade some analysis.
【Key words】Mental health; Education;In the mentality; Of self-discipline
1.解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迫性
1.1心理健康是現代健康觀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取得進步。他可以用堅強的意志戰勝困難,用堅定而樂觀的心態面對挫折與失敗;他會在任何順境中一路領先,也會在任何逆境中奮勇崛起,取得事業的成功。
當代高中生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挑戰。要想發展成為時代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備廣博的知識、良好的能力結構,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高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顯著變化和心理上的急劇發展給他們帶來許多新的問題。隨著高考體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資格的放寬,競爭日趨激烈。高中生普遍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沉重的課業負擔;加之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識不強。如果這一階段缺乏引導,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非常有必要對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展開。
1.2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心理健康狀況的不同步性及原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調節和認知技能的使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無明顯的影響;學生學習的內在價值與學生的學習目標成負相關,說明學生的內在價值感越高,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學生的考試焦慮與軀體化呈顯著正相關。
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對初中到高中生活環境變化的不適應,很多學生第一次住校,而且進入高中階段,學生強強相遇,對自己要求較高,學習壓力大。②對學習方式變更不適應,高中需要學生具有更強的學習主動性,很多學生由過去初中老師的掌上明珠“淪為”普通學生,產生了心理問題。③高中生源的差異較大,農村、城市學生聚到一起,人際關系和生活方式需要協調和相互了解。④經濟、社會的巨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人面對變化后的不適應而產生心理壓力,調整不好就表現出各種心理問題。
2.解決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幾點方法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下措施供大家借鑒。
2.1加強自我調控,提高適應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標準之一。
2.2開展心理咨詢,注重個別輔導;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教師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而是要求教師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通過探索與實踐,使我深深認識到,教師和學生接觸的最多,時間最長,最有利于做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教師是學生最好的心理醫生。教師要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來指導學生科學地學習和調整心理狀態,培養學生的樂觀穩定的情緒和開朗堅強的性格,以及廣泛的學習興趣,探究和創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競爭的優良品質,為他們將來的成才與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和理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雙方達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學生的精神壓力,達到心理轉化的效果。
2.3在多年工作中,我始終注意把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放在重要日程上,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磨煉頑強的意志,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工作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發育特點和成長規律以及認知規律,在不同階段確定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重點,采取講座、心理訓練、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以個案輔導和集體輔導相結合的辦法,不斷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素質,取得了顯著效果。所有這些成績與平時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的培養是分不開的。
2.4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出發點,師生共同確立活動目標,通過師生共同的活動,幫助學生學習處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問題,以學生學會自助為歸宿,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整個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活動形式多種多樣,諸如情景體驗、角色扮演、談話交流、行為訓練等。心理教育活動課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2.5各學科教學滲透;各學科的教學都要求學生的各種心理活動的參與,要認識到智力教育與心理教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道理。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于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的解決。通過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增加心理教育內容,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認知、健康的情緒和堅強的意志品質,以利于心理的健康發展。心理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不僅擴展了心理教育的空間,而且還有利于各學科教育質量的提高。為此,心理教師不應將自己封閉于咨詢室中,要積極與廣大學科教師、領導交流教育教學心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6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學生心理資料的收集意義重大,許多資料具有保密性,由專職心理教師負責收集和管理。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可以了解學生群體心理與行為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監控自我完善過程;為學校心理輔導研究和教育科學研究收集信息。
學生心理檔案收集要全面,既要有班級和學校的團體資料,又要有反映學生個體各方面特征的資料;既要有數量化的資料也要有非數量化的資料。最為重要的是要從積累的檔案資料、數據中分析總結出有價值的信息,而不僅是為了應付檢查和存貯檔案,要為師生和學校提供及時有價值的反饋,為有效開展高中生心理教育服務。
總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我記得一句話:“往往老師的一句話會改變學生一生的命運”所以,我不會失去我鼓勵學生的每一次機會,與學生心靈之間的溝通,和學生一起進步,看到學生的希望,同時也看到了自已的希望。
[1] 教育心理學論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2] 心理教育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黑龍江,2009年.
[4] 青少年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教師心理輔導報,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