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技術在災區各類人群中的分析
黃瑜
: 【摘要】 介紹了地震災難的心理受災人群的分類、心理反應等,強調通過交流溝通、社會支持、自我減壓、建立聯絡中心、防止過度關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等心理援助技術。
【關鍵詞】地震 心理反應 心理援助 護患關系
“5.12”汶川大地震不僅奪去近7萬人的生命,在瞬息之間使無數個家庭支離破碎,摧垮數以萬計的房屋,給災區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同時也對災區人民、救援工作者產生嚴重的心理傷害。隨著抗震救災工作的不斷深入,如何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早日從大地震的陰影中走出來,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現將災區部分人群心理變化情況和心理援助技術介紹如下:
1 災區心理受災人群的分類
大致分為五類人群:
①直接卷入地震災難的人員,死難者家屬及傷員;
②現場救護人員,以及地震災難幸存者;
③從事救援或搜尋的非現場工作人員、幫助進行地震災難后重建或康復工作的人員或志愿者;
④向受災者提供物資與援助的災區以外的社區成員,以及對災難可能負有一定責任的組織;
⑤在臨近災難場景時心理失控的個體。這類人群易感性高,可能表現心理病態的征象。
2 常見的心理反應
①恐懼。
②無助。
③悲傷。
④強迫性重復回憶:一直想著逝去的親人,心里覺得很空虛,無法想別的事;災難的畫面在腦海中反復出現,一閉上眼就會看到最恐懼最悲傷的畫面[1]。
3 心理援助技術
3.1社會生活中的心理援助
3.1.1防止“過度關心”[2]
首先是讓災民忘掉自己不幸者的身份,而不是一遍一遍地強化這種角色。“過度關心”不利于災民的心理恢復和重建。最好的心理療法是先引導他正視這段苦難的經歷,把自己的痛苦說出來、哭出來。這樣來打開他的心扉,從而為以后的心理恢復和重建打下基礎。
3.1.2建立社會支持系統,鼓勵幸存者與家人朋友在一起
采取評估、干預、教育、宣傳相結合的辦法,提供災難心理救援服務;盡量進行災難社會心理監測和預報,為救援組織者提供處理緊急群體心理事件的預警及解決方法;促進形成災后社區心理社會干預支持網絡。
3.1.3提供準確信息,充分發揮傳媒的社會穩定功能
面對突發事件,政府的權威信息傳播得越早、越多、越準確,就越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和緩解個體的不良情緒。
3.1.4對兒童的心理救助
應盡快為孩子們建立一個類似學校的安全的學習環境,使他們重新回到一個與同齡人共同學習和游戲的環境,這樣將會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和穩定感,感覺生活又重新回到正軌。由于一些孩子會出現失眠、懼怕黑暗的現象,可以讓孩子開著燈睡覺,并在睡前安排講故事等活動。同時,建立兒童失散親人聯絡中心,幫助孩子們盡快找到父母。 3.1.5對于中學生的心理救助
可以安排團體討論讓他們充分抒發感情,同時教師或志愿者應及時進行認同和鼓勵。此外,還可以組織年齡較大的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參與救助他人,或圍繞重建家園進行資料收集和方案設計,把對災難的經驗轉化為創造力培養,將利于青少年災后的快速心理恢復。
此外,給予希望和傳遞樂觀精神,可使其看到光明前景,有效地應付危機。強制休息、鼓勵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可有效地轉移注意力,給當事人提供宣泄機會,有助于疏導當事人造成自我毀滅的強烈情感和負性情感的壓抑。
3.2臨床護理工作中采取的心理援助
3.2.1臨床常用的心理護理評估方法
主要有主觀評估法與客觀評估法。主觀評估法包括臨床觀察法、調查(訪談)法,同時結合研究者的臨床經驗進行分析判斷。客觀評估法主要采用自編調查問卷和借助常用的心理評定量表。
3.2.2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護理人員應根據不同的患者采取相應措施,通過自己的責任心、愛心、同情心及耐心來創造一個充分信任及支持感的氣氛,并通過自己扎實的臨床知識及技能,增加患者對自己的信任。通過交談掌握患者的內心世界,生活上多關心、體貼患者,心理上多與患者溝通,理解患者的情緒反應,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是戰勝疾病的前提。
3.2.3保持心態
護理人員在護理創傷患者時要保持心境的穩定,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引導患者訴述,對患者情緒加以誘導,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
3.2.4幫助患者“自我減壓”
對于一些出現心理危機的患者,主動接近、主動去交流溝通,從情感上與他接近,讓他信任你,才能使他表達出真實的情感,從而對“癥”下“藥”。同時幫助心理受災人群認識、面對、接受事實,并能適當地將情緒發泄出來,學會自我減壓。
3.2.5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
護士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和業務素質及溝通技能,有較扎實的知識和一定的社會閱歷,才能適應現代醫學和患者的需要,從而為創造良好的護患關系及建立成功的心理援助打好基礎。
4 總結
心理援助的方式應當充分考慮當地的文化、宗教因素,并加以尊重。心理護理雖然對提高臨床護理服務品質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多數護理人員僅局限于一般的宣教式心理護理,缺乏具體的、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病人心理問題缺乏動態研究,心理護理流于形式。今后可以加強對這方面的學習,通過自學、繼續教育等形式使護士對心理學知識和心理治療等理論方法掌握成熟,從而給予患者更全面的心理援助。
參 考 文 獻
[1] 胡倫玉.《現代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雜志》.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社,2008,36.
[2] 張黎明.臨床心理護理方法探討.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