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大學生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楊經錄
論文摘要:大學生管理能夠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這種推進主要是通過規章制度的方式展開,因此要加強大學生管理建設,即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管理機制;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學生管理隊伍,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規章制度
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大學生管理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本文試對這一問題做初步的探討。
一、大學生管理推進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
所謂大學生管理,“是高校管理人員,通過對高校資源有效的計劃、組織、調控及運用,以實現學生培養目標的過程。”所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大學生為特定對象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根據社會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以一定的理論為指導,在適應與促進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和促進大學生成長的過程。”從以上的定義可以發現,大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兩個完全不同、相對獨立而又完整的體系,但兩者又存在著必然的聯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管理的靈魂。大學生管理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其中最核心的是管理好思想活躍又肩負繁重學習任務的學生,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實現這一目的,就需要明確管理的價值導向,也就是明確大學生管理的指導思想,當代中國大學生的管理很顯然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樣的指導思想正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大學生管理貫徹這樣的指導思想正是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體現在大學生管理方方面面的靈魂。如果在大學生管理中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進行所謂單純的管理,那么,一方面,產生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上的,以理性認識存在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就會失去現實的依托,導致這些認識尤如建在沙灘上的樓閣而會隨時出現坍塌的危險。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大學的行政管理離開了思想教育,既失去了管理的目的,也不能真正實現管理的效能”。這樣,大學生管理就會失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也不可能培養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大學生管理目標的重要保證。大學生管理的目標就是建立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嚴明學校紀律,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現這樣的目標依賴于被管理者對管理行為的認同和配合。所以,被管理者的思想狀態就成為實現管理目標的一個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調動被管理者,即大學生思想狀態的一種重要手段。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當一個人具有了健康向上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時,他就容易認同管理目標,也會積極的配合管理行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當一個人能夠積極主動的獻身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能夠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的時候,那么,他也同樣希望擁有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自然而然也就會積極配合管理行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大學生管理目標的重要保證。如果沒有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思想狀態的調整和調動,人的精神狀態不好,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積極性不高,那么,大學生管理工作必然是困難重重,也難以實現管理目標。
第三,大學生管理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大學生管理不僅是一種管理行為,在高校中,它也是一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激勵學生早日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學生管理主要依靠的是管理制度,而管理制度體現了學校提倡什么和反對什么,也規定了學生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學生的行為符合管理制度的要求就會受到激勵或贊揚,不符合管理制度行為的就會受到批評或懲罰。所以,管理制度本身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作用。大學生管理正是通過這些管理制度等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科學地引導和制約,把理論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融匯其中,使無形的理性認識變成有形的感性措施,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沒有大學生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將失去現實的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正如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所指出的那樣:“如果不堅強而溫和的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學生管理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
總之,大學生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決定了大學生管理能夠有效地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正如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所指出的,“學校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思想教育,……集體主義觀念、誠信意識需要在課堂上講,但更多地需要通過管理活動來體現,通過嚴格的管理,使學生誠實守信、遵紀守法。”
二、大學生管理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
大學生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能夠有效的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推進主要通過貫徹和落實《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以及學校有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提出具體要求。所以,制度管理是大學生管理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 首先,制度管理有助于塑造大學生的健全人格。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也就是說,人的本質及其本質的外在表現形式——人的思想、行為習慣,是在后天一定的社會關系當中逐漸生成的。而具體社會關系又體現為一定的制度。制度對大學生人格的塑造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體現《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制度體系把國家和社會對于大學生行為的基本要求凝結為固定的規范和規則,向大學生傳遞國家和社會處于主導地位的思想,并使這些思想滲透于或內化在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中,于是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在不知不覺中被這樣的制度所浸潤和同化,進而形成一種下意識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的實現了制度的塑造作用。另一方面,體現國家和社會主導思想的制度體系通過提倡或壓制某些行為,促使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向著某個方向發展,引導著大學生行為的方向。這樣,制度就通過規范性的要求塑造了處于這種制度體系中的大學生。所以,體現國家和社會主導思想的制度管理有助于塑造大學生的健全人格,正如美國學者埃爾金所說:“政治制度不僅僅是限制政治權力的手段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聯系形式,它們還有助于形成個人的性格。”
其次,制度管理有助于規約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制度的重要功能就是給社會生活以及個體的行為和思想劃定邊界。制度本身就是一種規范和規則的體現,它往往通過自身所內涵的規范和規則約束著社會生活以及個體行為和思想。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往往是由健全、良好的管理制度鑄造出來的,一個院校的校風和學風一旦出現問題,那么一定是這個學校在制度安排中存在著缺陷或出了問題。雖然,出現問題我們需要從思想意識上進行反思,但是我們決不能停留于此,我們還需要從管理制度上挖掘根源。從一定意義上講,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只有用制度去規約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才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風和學風,才能有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再次,制度管理對于大學生具有積極的價值導向作用。制度管理對大學生的價值導向作用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方面,制度管理中的制度作為一系列權利、義務、責任的強制規范,作為一定校園行為方式的強制約束,告訴了大學生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所以,具體的管理制度一經產生,就會體現出明確的、強大的導向功能,引導著整個校園的價值體系,使校園的價值體系與管理制度的內在價值導向保持一致,從而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具體的制度規范通過獎勵和懲罰等機制就為大學生的價值選擇提供了必要的參考信息。根據這些參考信息,大學生就會思考采取何種方式實現自己的目標最為合算。正如在經濟活動中人的行為選擇,“個人正是在制度限定范圍內,參照制度提供的相關信息,作出從事何種經濟活動的選擇的。”所以,制度管理的方式對于大學生具有積極的價值導向作用。
三、加強大學生管理建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制度管理是大學生管理的主要方式,因此,加強制度建設就成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制度建設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學生管理者應根據新時期黨和國家的基本要求,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訂和完善大學生管理的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用制度的方式告訴大學生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二是要維護制度的權威。規章制度的制訂和完善只是實現制度管理的重要前提,制度管理的落實還需要維護制度的權威。具體而言,一方面,要維護制度的相對穩定。由于制度大多著眼于“長治久安”的設計,因此,偏向中長程規劃是對制度的基本要求。制度的這種特點決定了必須要維持制度的相對穩定,“一個穩定的制度減少了世界的復雜性,又使個人更容易與一個復雜而易變的世界打交道,也使個人更易于避免‘超負荷識別’。因而有助于我們應付對不能駕馭生活所懷有的‘原生性焦慮’,同時創造著誘發歸屬感的多種紐帶。只有這樣的社會環境才能產生出健康心態的人類。”另一方面,要保證制度的貫徹執行,制度如果不能貫徹落實,便只是一紙空文,沒有任何意義。同時,制度實施要做到類似的情況類似處理,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以上兩個方面是維護制度權威的基本要求,若無法做到這兩個方面,制度控制下的大學生則會出現心理上的混亂,或者出現沒有標準的選擇的痛苦,或者出現標準隨意更改而無所適從的憤懣,這正是對制度管理的最大傷害,禍亂的根源通常也從這里開始了。
加強制度建設只是加強大學生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大學生管理工作還需要有正確執行制度的人,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那樣,“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因此,有計劃地培養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們的戰斗任務。”所以,大學生管理水平的提高還需要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大學生管理隊伍。也就是要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批思想上堅定、政治上成熟、作風上正派、業務上過硬的大學生管理者,以此推動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