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職校生英語口語學習的心理障礙分析及對策
未知
[摘要] 害怕口語交流是當前職校生英語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本文通過對本市2003級部分專業學生口語學習主要心理障礙的調查分析,從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意志和厭學心理等五方面提出疏導對策,以全面提高他們的口語水平。
關鍵詞: 職校生 英語教學 口語學習 心理障礙 疏導
就當前職業學校英語教學而言,口語學習是一個“軟肋”:絕大多數職校生口語能力低下,且害怕口語學習與交流。研究發現,影響職校生口語學習的原因很多,既有個體的因素,也有社會的因素;既受主觀條件的限制,也受客觀條件的束縛。長期以來形成的心理障礙是影響學生口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職校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習群體,一方面他們的口語基礎薄弱,另一方面,無情的就業趨勢沖擊著他們,使得學生過早地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本文擬對影響職校生口語學習的主要心理障礙進行分析與疏導,以全面提高他們的口語學習水平。
一、 影響職校生英語口語學習的主要心理障礙分析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影響事物發展變化的矛盾有主次之分,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它決定了事物的性質。影響職校生英語口語學習的心理障礙亦有主次之分。筆者曾對我市2003級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情況作過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學生英語口語學習被動,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持久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意志薄弱,厭學現象較為嚴重。這些因素成為職校生英語口語學習的主要心理障礙,制約著職校生口語水平的提高。
1、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
正確的學習動機是職校生想方設法克服學習道路上遇到各種困難的動力,是學習英語獲得成功的關鍵。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卻是困難重重。據我們對本市2003級旅游、美工、金融、保安等專業786學生的調查發現,職校生口語學習的動機不明確:超過65%的學生認為“反正高職考不測口語,何必自討苦吃”;約30%的學生認為“等工作時用到了再學也來得及”;更有將近43%的學生認為“我又不出國”。由此可見,大部分職校生由于其無法進入重高、普高變得自暴自棄,他們當中有的甚至認為:“進職校=只學技術=只能當打工仔=社會地位低下”,因而將“前途”看成“一片黑暗”,從而失去了英語口語學習的信心,認為即使學好了口語也無用武之地;有的則因為受“職校,職校,只是搞搞(地方語,‘玩玩’的意思)”的影響,對職校英語口語學習退避三舍,以至荒廢學業。
2、缺乏持久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有了學習興趣,大腦就會處于一種興奮狀態,思維也就活躍起來。這樣,學起來就會感到輕松愉快。可調查發現,一半以上的職校生從初一開始就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經歷了至少三年英語學習的失敗,其英語學習興趣可謂是“蕩然無存”。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習慣了——英語老師的自言自語!”“一聽到老師說英語、一看到英語課本就能自覺地合上雙眼了”。換了新的學習環境,雖有相當部分學生有過重拾ABC的念頭,也曾下過破釜沉舟的決心,可由于種種原因,熱一天冷一周的拖著最終使他們徹底的與興趣無緣。
3、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調查還發現,不少職校生學習方法差,口語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73%的學生說記不住單詞,記住了又常出現拼寫錯誤,也很少想什么辦法去記憶單詞;58%的學生表示自己從不做預習工作,也不知道怎么預習,預習什么;35%的學生有記英語筆記的習慣,但通常是忙于記,而不參與和老師同學的討論、交流;78%的學生愛看碟片和外國大片,但從未嘗試通過他們幫助自己提高英語口語水平;63%的學生表示對中外文化差異感興趣,但不知道用英語怎么說;100%的學生從未參與課外英語交流,也不知道本地有個“英語角”,參與實踐鍛煉等于零。種種不良習慣嚴重地影響職校生口語水平的發展與提高。
4、意志薄弱
意志,是為實現一定的目的并根據這個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活動的心理狀態或心理過程。學習離不開意志,職校生學習口語更需要意志相助。學習時,意志很大一部分表現為自制力,自覺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使思想集中到書本上,集中到學習活動中。但調查同時發現,有將近2/3的職校生不能堅持口語學習,有的怕難、有的怕苦,而且大部分學生在堅持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也自動放棄,只有大約1/5的學生能長期堅持下來,這說明職校生的學習意志相當薄弱。其實,相當部分職校生具有語言學習的“天分”,只是堅持不了,以致于他們不用心口語學習,乃至半途而廢。
5、厭學心理
調查認為,職校生的口語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厭學心理已十分嚴重,部分學生甚至覺得學習口語是件痛苦的事情。有將近一半的職校生害怕學習口語,有的學生采取逃避政策,有學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一是認為口語學習無用;二是自卑,覺得自己不是學習英語口語的料兒;三是口語學習的難度及職校生的意志薄弱。
二、 疏導心理障礙,提高口語學習效率的對策
職校生的口語學習與其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學習作為個體或群體的一種活動,須有一定的需要才能引起,須有一定滿足這種需要的心理可能性才能實現。而職校生已有的心理障礙對口語學習起制約作用。因此,一方面必須對職校生的心理障礙進行及時疏導,另一方面必須發展積極的心理因素,兩者互相結合,以提高口語學習效率。
(一)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形成合理需要
調查反饋:對于絕大部分職校生來說,初中階段促使他們進行口語學習的動力已經隨著中考的失利而喪失殆盡,長期以來囿于校園的學習和生活空間,也使相當部分職校生看不見口語學習的實際價值,加之口語枯燥難學,又缺乏良好的訓練環境,放棄似乎成了他們的唯一選擇。
心理學研究表明:需要是人體行為發展的內驅力,只有職校生意識到口語學習的迫切需要,才能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正確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口語的方向和能源,能激發職校生強大的學習動力。
有鑒于此,培養職校生正確的英語口語學習動機,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口語學習與他們的實際生活、就業是緊密相關的,從而促使他們形成合理需要,產生內驅力是職校英語口語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1、重視對職校生進行口語學習的目的性教育,啟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口語學習雖然是絕大部分職校生的“軟肋”,但實際意義十分突出。學好口語不僅是深入學習英語的前提,是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目標指向之一,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即將開始的職業生涯的需要。
溫家寶總理在2005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要“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學以致用”,“職業教育要面向企業,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從我市就業市場反饋:英語口語學習是學以致用最直接的輸入、最有效的途徑。當職校生明確了學習目的和意義后,就有了學習口語、參與交際的自覺性,就能使他們把學習與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專業、自己的職業生涯聯系起來,從而形成長遠的間接動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英語口語的熱情和學習的自覺性。
其次,要結合職校生現狀與實際表現,對不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隨時提醒、引導,幫助他們克服弱點,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和積極的學習態度。
第三,要采用適合職校生心理發展水平的、生動活潑的方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教育聯系起來。
從中心建立第三年開始,我們就注重引導學生從了解所學專業入手,從就業的角度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進校初,除了進行傳統的軍訓項目,幫助學生鍛煉意志、提高遵守校規校紀的自覺性外,班主任和英語教師還與學生一起走訪本地的勞務市場和用人單位,引導學生了解市場和用人單位對中職生在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的要求,讓學生切身體會英語口語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高一、高二學習期間,我們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通過“學哥學姐現身說法”、“我的英語結”、“歡迎你的加入”等互動節目,邀請本專業畢業的學哥學姐講述他們摸爬滾打的經驗、講述發生在自己和周圍人身上的英語“故事”、交流“會說”英語在職場的優勢、講述他(她)與英語的“遲到情緣”。我們也邀請用人單位介紹他們的選材標準和用人原則等等,通過這些活動時時處處提醒、幫助學生保持正確的學習動機,不斷取得進步。
到了高三,絕大部分學生已不需我們 “紙上談兵”,真實的崗位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了英語口語學習的重要性。記得有一位女生在接待了一個德國考察團入住酒店后,興奮而焦慮的跑來找我訴說:“真是沒面子,德國人說的我根本接不上,手舞足蹈都派不上用場,幸好有領班解圍。”也就是這個小插曲提醒了我們:隨時和我們的實習生、畢業生溝通,不斷更新我們的專業英語教材和口語訓練材料,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崗位。
(二)培養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
所謂“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好口語的不竭動力。教學中,要切實分析職校生面臨的種種情況及口語教學的特殊規律,逐步培養他們學習口語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
1、生活化激趣。口語學習重在口頭演練,這一過程離不開實際生活,現實生活的熟悉程度容易使學生產生親近感,避免“教”教材、學教材的乏味感,從而使職校生的口語學習興趣陡增。
口語學習生活化,首先是教學要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從現實生活中挖掘題材,從中培養學生學習口語的興趣,同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一是充分利用課初3分鐘的News Report,滿足職校生獵“新”獵“奇”的心理需求。每天,我們周圍總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新聞產生,用簡單的英語將他們講述出來,不但可以引導學生為完成組內共同任務合作學習,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篩選、獵取、組合信息的能力。天天推陳出新的News Report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口語學習的興趣,也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了周圍的變化。
二是根據課時教學主題,生活化處理教材,吊起學生口語表達的“胃口”。
高教版《英語1》第三單元圍繞Keeping Fit展開,其綜合英語Running簡述了以健美為目的進行跑步訓練的情況。考慮到文章缺乏情景引導的現實,我在lead-in和lead-out教學中結合了現實生活,重新進行了設計,效果不錯。
lead-in:學生free talk一幅數碼相機拍攝的市民在郁達夫公園晨練的圖片。由于畫面熟悉,學生參與面極廣,或單詞或短語或句子的描述他們看到的情景,有的還借題發揮:This square is too small. I like to go to Dongwu Park to do sports.等等。
lead-out:學生圍繞 “一個胖女孩的煩惱”話題,提出一個可行的減肥方案,幫助Miss Lou, one of Chinese teachers in our school, lose some weight. 由于健美是現代職高生、尤其是女生敏感且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學生發言積極。雖沒有好的點子,但很好地鞏固了詞匯,減肥方法也五花八門。
三是圍繞教學主題,設計體驗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口語交流的欲望。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只有讓學生參與體驗,才能使他們產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欲望,只有通過活動,才能引導他們真正參與知識的獲得。
高教版《英語2》第五單元圍繞sports展開。在本單元新課教學結束后,我嘗試了“由學生根據各自興趣愛好或需求自由組合,自主選擇話題,通過資料篩選、信息交流、信息重組和成果匯報,自主參與到sports中來”的教學流程,讓學生或table tennis、或basketball、或soccer / football的組成各自的聯隊,陳述相關知識和信息。
果然,原來英語課上總是昏昏欲睡的學生“活”起來了:
Pingpong is played all over China . It’s our guoqiu.
Now there are seven periods in a game.
I like watching Zhang Yining playing pingpang.
……
十多分鐘過去了,簡單明了的信息還從他們的嘴中不斷“爆”出來。在這堂課的最后10分鐘時間里,我終于欣賞到了他們的合作成果:不但聆聽到了將近200個單詞的學生英語習作,更看到了從未說到兩個完整句子的呂舒華、羅超、林飛等上講臺描述他們的basketball,他們的pingpang,而且沒有一位少于4個完整的句子。
其次,口語學習生活化要求口語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在現實生活中訓練與提高。在口語學習中,我們不只拘泥于課堂教學這一形式,豐富多彩的英語選修課、課外活動和競賽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口語實踐機會。目前,我校開設的與英語口語學習相關的選修課有:《常用英語短語999句》,《英文標識大比拼》,《英文大片欣賞》,《英語演講》,《英語小品》等。同時,每學年我校都會舉行英語卡拉OK賽、英語演講賽、英語原版劇配音比賽以及藝術節上的英語課本劇比賽,以賽促學,濃厚口語學習氛圍。除此之外,我們鼓勵學生走出校門,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進行實際鍛煉。
2、以情激趣。在職業學校,我們不難聽見這樣的話:“××老師,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想辦法背了那么一點。”“我喜歡××老師的課,從來不會在她的課上睡覺”等等。這些“馬屁”話無疑折射出一點:課堂40分鐘同時是師生間溫馨情感的交流過程,若這一過程缺乏情感因素,學生的學習興趣便無從談起。口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既包括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內容,也包括教師教學中的情感力量,以及由此而喚起學生口語學習的積極情感。
以情激趣首先要求教師挖掘教材內涵,以教材中的情緒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引起心理共鳴。
在高教版《英語1》How to Get to the Post Office一文新課教學結束后,學生結合短文信息,判別In which country do the four dialogues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8位學生的自導自演使全班同學直觀、形象地體會到了get confused in Japan; measure distances in time, not in miles in the USA; follow me in Greece的文化差異,并且為“如首次到Mexico不識路,該如何恰當處理”提供主動探究的興趣和材料。
其次,進行口語教學的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語言素養、審美情趣和組織才能,要善于表情達意。在口語教學中應盡可能地適時運用幽默活潑的話語,親切自然的表演感召學生。記得有一學年,我的其中一節英語課后是網絡技術課,總有學生在離下課還有3、4分鐘的時候表現得坐立不安,等待著下課鈴聲的響起。考慮到無論是請求還是命令都無法喚回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索性讓學生競賽:賽一賽他們專業課上學到的網絡英語詞匯或技能操作心得,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同時幫助他們樹立學好專業課的信心。
另外,還要注重創設口語學習的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以滿足職校生獲取口語學習的成功心理需要,體會到學習英語口語的樂趣。我們常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一是巧用插圖。中職國家規劃教材幾乎都是圖文并茂,不但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說的欲望,更能為學生話題學習提供大概信息,降低文本材料的難度。學生一旦掌握了插圖的妙用,其小聰明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揮。
高教版《英語2》Iceland是一篇說明文。由于絕大部分部分學生對它并不熟悉,我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想象Q1、圖片Q2和閱讀材料Q3之間的反差),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文資源(尤其是插圖)分析問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通過努力達到“最近發展區”,提出各自的假設同時
(Ss)read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describe
Q1: What does the word ICELAND mean in your opinion?
(Ss)look at the picture of Iceland in the passage, describe:
Q2: What does the picture want to tell us (including your feeling)?
(Ss)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 see if it is the one as we described.
Q3: What country is it according to the writer’s description?
---a very interesting / strange / different /……country.
二是借雞孵蛋。中職教材是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銜接,加上職校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其中選用的相當部分文章已明顯少了故事情節,取而代之的是說明文和議論文,知識點多且零碎,難以引起職校生的學習欲望。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找到了一個比較有效的途徑:借一生活中的人物,以他的某個活動為主線,串聯零碎的知識點,使文章故事化、趣味化。我們美其名曰:借雞孵蛋。
高教版《英語2》第二單元綜合英語模塊The Moon就是一篇科普文章。設計時,我們可以將這一主題和丁丁月球探險故事結合起來。閱讀前組織學生進行搶答比賽,幫助丁丁解決他碰到的實際問題,同時吸引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最后放映楊利偉太空行走片段,設想中國下一步探險計劃。
三是引入辯論賽。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常能發現這樣的現象:學生并不很熱衷于學習課文。相反,他們總喜歡“打擦邊球”:或同一話題的另一角度,或生活中的熱門話題,什么都能遷移過去,時時處處暴露著他們的敢想、感發難。
記得03年,在我校師生上班(學)必經的320國道口發生了一起車禍:一位未滿18周歲的男孩騎摩托車時撞上了一輛貨車,在送往醫院途中死亡。學生議論紛紛,一時間成了熱門話題。與學生溝通中,我發現:學生對“18周歲以上才能考駕照”一條議論最多。于是,我讓學生在2周時間內充分收集各方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擺出有力證據,而后陳述自己的想法,或合理,或不合理。
四是游戲教學。職校生雖然具有較強成人感,但教學實踐證明:游戲學習仍是激發學生參與口語學習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游戲與口語授課相結合,一方面使教學內容詼諧有趣,輕松易學;另一方面可以愉悅學生的身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采用的是“Yes or No”和“傳話”游戲。“Yes or No”游戲主要用于測驗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反應速度;“傳話”游戲主要用于引導全體學生動口以及檢測學生的聽力和理解能力。
3、以奇激趣。人都有好奇心理,何況是“靈光”的職校生。因此,在口語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選擇趣味性的材料,同時不斷變更口語訓練方式和會話內容,使學生們產生新奇感,保持新異性。實踐表明,童話、電視劇、明星、反映社會熱點問題等內容最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我經常選用不同題材的內容,或讓學生聽了復述主要信息,或讓學生就所給話題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一文系美國著名小說家Mark Twain 的長篇小說《湯姆· 索亞歷險記》的片段改編而成。在短文第一課時教學時,學生通過信息溝: Did Tom Sawyer paint the fence himself? Who did? 預測與故事情節的對比,激起學生用“異樣”的眼光尋求與短文題目發生沖突的事實,引導學生真切體驗Ben was taken in by clever Tom,活靈活現的Tom Sawyer的“三言二行”很快從教室的各個角落傳來。
(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證學習活動順利進行
優良的習慣可以保證一個人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去進行一系列有關的活動。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習活動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而且,一旦學生體會到學習樂趣時,就會鞏固優良學習習慣。
首先,教師要引導并幫助學生制定符合自身英語學習實際和專業要求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進入了一個新的學習環境,80%以上的職校生都表示愿意從頭開始,學會點兒英語。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更有責任引導并幫助學生制定符合自身英語學習實際和專業要求的學習計劃,盡可能的將 “0” 化為“1”、將“1” 化為“2”乃至更多。如:對于保安、中餐烹飪、化工和金融等專業的學生,我們從指導他們說簡單的生活英語和認識常見的專業英語詞匯開始,逐步學習經處理后的課本知識和交際用語,使他們可以現學現用,產生成就感,從而樹立要學好英語口語的信心。
其次,要幫助學生養成口語訓練的良好習慣。有人說,學習過程其實是習慣養成過程。良好學習習慣的缺乏正是絕大部分職校生進不了普高、重高而成為職校生的重要原因。要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本人認為:最重要的是“訓練”。因為,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必須經過長期的、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早自修、課堂40分鐘、課后口語作業都是幫助學生養成口語訓練習慣的平臺。
每周3個早自修,我們都有專門同學負責領讀,內容包括生活英語2-5句(根據學生基礎決定)、專業英語詞匯2-5個以及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到組長處大聲朗讀或背誦出來。課代表負責指導,班主任協助管理、督促。
課堂40分鐘,我們除了堅持課初3分鐘的News Report、生活化的處理教材外,還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如插圖、實物、簡筆畫、PPT、flash等復現或創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置身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訓練英語口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于高教版英語系列教材文章的篇幅較長,在學生speaking和復述課文時,我們還注重給予適當的提示:有按時間順序的、有提供要素的、有提供重點詞句的,使學生在復述時有據可查,避免死記硬背,幫助理解記憶,增強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課后口語作業,主要用于創設課余英語學習氛圍。據調查,70%以上的學生希望有課后作業,但不希望過多過難,更厭惡機械的抄寫,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注重“少而精”。調查同時發現,學生希望作業形式能豐富一些,寓教于樂更好。鑒于學生的這些需求,我們的口語作業與書面作業穿插布置。口頭作業主要形式有: NEW everyday English(生活英語); I can make sentences!(用所學詞匯造句) I’m a reporter! (將對話或文章改為口頭新聞報道) I think……(我來說兩句!)If I were …….(換位思考)等等。當然,口頭作業一般只選取其中的一個,且可以經過高手的“指點”,但必須通過抽查關。
第三,要及時發現并肯定學生的好行為、好表現。因為,正確的行為一旦得到及時的肯定和強化,能促使學生“下次還這樣做”,良好習慣才能得以潛移默化。03級金朗平同學的進步是很好的佐證。初升高時她的英語成績僅為48/120,在年級里能達到中等水平,但語音不準、句子常讀破的毛病卻是她的致命弱點,她一開口說英語總能聽到幾個男生在下面哧哧的笑。在一遍又一遍的模仿、朗讀、復述,一次又一次的鍛煉、肯定中,她的英語像英語了,成績也名列全校同年級前茅了(口語測試分數上去了),第四學期她還代表我市參加杭州地區的中職學生英語演講賽,獲得三等獎。
(四) 鍛煉意志,培養學習的堅韌性
由于絕大部分職校生長期以來對學習失去信心,持久的學習毅力成了他們的“攔路虎”。口語學習要求職校生提高自制力,抑制不必要的情緒和想法,排除外來干擾,如懶惰,拖沓,茍且,以及不耐煩、甩手不干等情緒沖動。作為教師,一方面要為職校生提供學習榜樣,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加強自我訓練。
1、樹立榜樣。榜樣的作用在培養職校生的學習意志中始終占著重要的地位。教師要用各種各樣的優秀人物來陶冶學生的情操,在學生遇到挫折要放棄時,可給學生講述英語學習線上的優秀人物,可學學李陽;同時教師亦應用心從學生周圍選取典型,為他們樹立堅持學好英語的榜樣,因為他們周圍有的是現成資源:同班的,同級不同班的,……同村的,同鄉(鎮)的……當然最好也(曾)是職高生。因為,惺惺相惜可以產生極強的對比度,從而促使他們找出差距,奮力追趕,實現:堅持就是勝利。
2、加強訓練。口語學習離不開訓練,只有不懈的訓練才能提高口語水平,也能強化意志品質。教師在訓練過程中不僅要督促學生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鼓勵,更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同時要采取多種訓練方式將說與聽、讀、寫結合起來,摒棄“一堂言”、“滿堂灌”,給學生以充分的交流和展示機會,獲得成功感。
3、及時反饋并正確利用反饋信息,做好評價工作。及時考查、評價是獲取反饋信息,指導和改進學習的重要措施。正確利用反饋信息,能起到明顯的推動學生積極學習口語的作用:一是能檢查和改進學習活動的方式,二是強化學習動機和意志。在考查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從發展的角度,給予學生合理地評價,使他們對口語學習產生樂趣并能長此以往。在最近幾年的英語口語教學改革和實踐中,杭州市中職英語的“多元+分層”評價改革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注重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口語學習的新方式有效地促使了職校生化O為1,化1為2。
(五) 克服厭學心理
由于相當部分職校生所表現出來的厭學英語心理已十分嚴重,教師需要用自己的獨特教學方法進行疏導,以幫助他們消除厭學心理,學好口語。
1、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是提高自覺性和主動性的內在動力。要使口語基礎薄弱的職校生抬起頭來并參與到學習中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這種狀況下,可以有計劃地和學生一起搞些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認識自己的價值。如讓學生教一教簡單的生活英語,記一記了解了多少個英語標志,賽一賽自己有了多少個英語單詞……。
2、利用好學生的自尊心,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內心世界時,不要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由于長期得不到“注目”,職校生的自尊心已十分脆弱,尤其需要利用好。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逐步樹立學習口語的興趣。同時,還得幫助職校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制定出符合實際的目標,以目標來促使口語學習活動的進行,在進行中滿足自己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三、 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
在口語教學中,教師們從學生學習、生活、就業出發,通過適當的目標設置、情境化的教學和有效的反饋、評價機制,盡量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實踐、運用的機會留給學生,較好地調動了學生主動進行口語學習、參與知識獲取過程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口語學習不但感到有趣,而且有樂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營造了良好的口語學習氛圍
英語口語教學是師生互動共探的有效結合,它注重學生的參與,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迎合了當代職校學生的學習和就業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課堂信息的立體傳遞,很好地促進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的形成,逐漸養成了“我想說、我要說”的習慣,增強了師生交流的頻率和師生之間的親和力,豐富了知識,開辟了職校英語課堂教學的新天地。我所教班級相當部分學生還時而不時地在學校以外的場合出現幾句簡單的英語。
(三)促進了教師的角色轉換,提高了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通過口語教學實踐,逐漸改變了教師的角色定位:由課堂教學的 “主演”(“教師中心”)向“導演”(“學生主體”)轉變;從只關注學習結果到更關注學習過程;從過分關注讀寫到聽說讀寫并重,很好地推動了教師教學行為的民主化、人本化。
教師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無意識中拓寬了視野,提高了理論水平,提高了自己控制教學、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樣的課堂不但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更使職校英語教師獲得了成就感,為今后不斷精湛自己的教育藝術提供了動力。
總之,職校英語教學要在正確分析影響職校生口語學習心理障礙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而有效的指導,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心理因素,克服消極心理障礙,把握前進的方向,主宰自己的命運,從而有效提高口語學習效率。
參考書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9.
2、張伊興.著重培養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M].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法.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3、韓梅.對一位英語學習成功者的調研及分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1999,(10)。
4、蔣以亮.語流教學初探[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4)。
6、劉建清.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1999,(2)。
7、任道之.注重語段訓練,提高語言能力[J].中小學外語教學.1999,(8)。
8、Huang Liping. How to Make the ELT Classroom More Communicative, ELT in Chin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