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學學習心理障礙成因及對策
高林
摘要:高一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關鍵時期,重點是引導他們消除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有效的調控高一新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為高一學生的數學學習保駕護航。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實現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高一數學教學才能收到實效。 關鍵詞:心理障礙;調控;銜接 Abstract: Senior One is a period for leavning maths. Griding the students to remove the psychology hinder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m. It can adjust their Psychology for learning maths and protect them from learning hard. Only in this way can link up the maths in junior school with the maths in Senior school and can we receive true effect. Key words: psychology hinder; adjust; link up 高一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關鍵時期。眾多初中數學學習成功的學生,進入高中后數學成績卻不理想,數學學習屢屢受挫,對高一新生來說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加上他們不了解高中數學的特點,學不得法,從而造成學習成績的整體滑坡,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高一數學教師必須精心研究應對措施,有效的調控高一新生數學學習的心理,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質量,做好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 1分析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學習特點的變化,幫助高一新生主動調控自己的數學學習心理 1.1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的突變 高中的數學語言與初中有著顯著的區別。初中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立即就觸及抽象的集合符號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數語言、圖形語言等。高一年級的學生一開始的思維梯度很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數等概念難以理解,覺得離生活很遠。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多應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降低思維難度,循序漸進地培養訓練他們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互相轉化,提升學生的語言“悟”性。 1.2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進 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由于很多老師為學生將各種數學問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分式方程的步驟,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確定了常見的思維套路。因此,形成初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習慣于機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勢方式。而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能力要求的突然變化,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這是導致數學成績下降,形成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學生能力的發展是漸進的,只要高一學生能努力擺脫初中數學思維的定勢,就能較快地從經驗型抽象思維向理論型抽象思維過渡。 1.3知識內容的整體數量增加 高中數學比初中數學的知識量大,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信息的量與初中相比增加了許多,輔助練習也很多、但是消化吸收的時間卻相應地減少。這也使很多學習被動的、依賴心理嚴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這就需要我們在上課過程中,要經常性的進行學習心理輔導,提出學習要求并及時檢查督促: (1)每天要認真做好課前預習、課后的復習工作,并努力記牢重點知識。 (2)每周、每單元學習后要及時區別新舊知識并體會它們的內在聯系,使新知識順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識結構之中。 (3)每個單元測驗之后要及時糾錯,否則知識信息量差錯過大時,其記憶效果不佳,影響自己學習的信心。 (4)多做歸類、總結,建立主體的知識結構網絡。 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形成知識結構網絡,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對比數學知識,加強對數學知識的記憶與理解。 2學會區別正常學習心理狀態與不良的學習狀態 2.1培養主動的學習態度,體會“要我學”與“我要學”的區別 初中生數學學習的依賴心理是比較明顯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為提高數學成績,初中數學教師將各種題型一一羅列,學生的數學學習依賴于教師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 (2)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經?!皡⑴c學習”,積極進行課后輔導檢查。升入高中之后,學生面臨教師的教學方法改變,習慣依賴、套用的“模子”沒有了,家長的輔導能力也力所不能及。 為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主動地學習態度,要求提前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做作業的習慣,引導學生進行單元小結和及時糾錯改錯的習慣。我們要把優秀同學的良好學習習慣樹為榜樣,讓其他同學借鑒。 2.2正確區別正常的心理與異常的心理狀態 經過中考后,高一年級的學生有的思想開始松懈,尤其在初一、初二時并沒有用功學習,只是在初三臨考時才發奮學習了幾個月就輕而易舉地考取高中的學生,甚至錯誤的認為高一、高二根本不用太用功,只要等到高三臨考時再發奮學習幾個月,也一樣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的。高中數學的難度遠非初中數學能比的,需要三年的艱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內容源于課本而高于課本,具有很強的選拔性,想等到高三臨考時再發奮學習幾個月,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針對學生的這一錯誤認識,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提倡學生定好高中三年的學習計劃:高一奠定好堅實的基礎,順利度過高二的關鍵期,高三取得好成績。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數學學習品質,在高中的三年里,數學學習各有側重,要培養學生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2.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體會“死記硬背”與“活學活用”的區別 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不能抓住重點難點,不能體會思想方法,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2.4重視基礎知識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解題習慣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徹底掌握高中數學基礎知識與數學解題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如二次函數,參變量問題,三角公式的運用,空間與平面,實際應用問題等,是初中教材回避的內容,但是到了高中,學生必須學習,而且要學好,否則就必然會跟不上高中學習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特別重視對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體會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知識的深度、廣度的區別,多用“問”、“想”、“做”、“評”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努力發展學生健全的人格。 3優化學習策略,強化成就動機,科學引領數學學習 高中生不僅要想學,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成績。 3.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1)引導學生切實可行的計劃,明確學習目的。合理的學習計劃是推動主動學習和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的內在動力。計劃可以先由老師指導督促,但是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去切實完成。計劃既要有長遠打算,又要有短期安排,在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煉自己的學習意志。 (2)課前預習是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預習不能只是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3)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皩W然后知不足”,便于上課專心聽老師講解教學重點與難點,把老師補充的內容記錄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4)及時復習是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重要一環。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面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本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