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體質較弱學生的運動性心理障礙
韓英超
【摘 要】在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中,體質較弱學生的存在給體育教學帶來一些實際困難,這部分人在體育教學中往往存在運動心理障礙,主要是由于受到生理機制、心理因素、客觀條件等方面的影響。本文通過對體弱學生運動心理障礙的分析,試圖從根本上消除體能素質較弱學生的運動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體能素質 心理障礙
在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中,許多教師會發現兩種情況:一是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愛上體育課,而且自覺鍛煉的情緒高漲;二是平時不愛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不喜歡體育課,而且遇到困難往往膽怯、害怕,導致體能素質越來越差,對體育運動產生了抵觸心理,從體育心理學的角度看,這叫做運動性心理障礙。
一 運動性心理障礙
所謂運動性心理障礙是指個體從事某種體育運動中遇到自感無法克服的困難,而產生的一種焦慮、緊張、沮喪、失意的心理狀態。實踐告訴我們,有心理障礙的人其消極成分遠大于積極成分,當運動心理出現障礙時,會影響體能訓練的積極性,降低人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水平,減弱自我控制能力,產生消極行為,并且有損人的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現象與體育運動之間是一個雙向影響的關系,不同項目體育活動對人的不同心理過程有特定的結果,從事不同項目的體育活動反過來也促進了個體相應心理機能的發展。
二 體能素質較弱學生運動性心理障礙的表現
1.膽怯心理特征
體育運動中最常見的膽怯心理是與某一具體運動環境或某個體育活動項目相對應的,如學習跨欄跑因被欄架絆倒產生對欄架的害怕;學習雙杠動作時,由于出現過某種過失或從杠上摔下來,產生對學習該項目的恐懼和厭惡感;足球或籃球比賽中,由于出現過扭腳,害怕受傷,而不去積極拼搶;在跳馬訓練中,由于害怕被絆倒,跑到器械前迅速停下而不敢跳過去;還有在我國男足曾一度出現的恐韓癥等,這些都是典型的膽怯心理特征。
2.動作外在表現
體能素質較弱學生在體育運動中一般很容易被觀察到,由于膽怯心理的作用,從動作上看會出現不協調、生硬、動作幅度小、出現多余動作;從面部表情上看會出現面部猙獰、出虛汗、兩眼直呆;從生理反應上看,在跑的項目上最為明顯,出現一上跑道就想去廁所小便等現象,還有一些綜合練習表現得也比較明顯,例如在單杠練習中,由于自身的力量不足,翻上不能獨立完成,需要在同學的幫助下才能上去;上去后支撐手臂又會出現發抖的現象等。
三 產生運動心理障礙的原因
在體育運動中,產生運動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其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理機制
在一個完整運動過程中,要求運動員身體活動與大腦思維有機結合,才能有效地完成體育運動。每個人學會一種技能從生理機制上看必須經過三個階段,即大腦皮層的泛化階段、分化階段、自動化階段,相對應的運動技能形成的三個階段是粗略掌握階段、鞏固提高階段、動作自動化階段。由于體能較弱的學生跟不上大多數人的進度,所以運動負荷過大是產生運動心理障礙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部分體能較弱的學生在跟不上教學進度時,又急于求成,出現某個項目的運動損傷,不僅會嚴重影響運動員的體能鍛煉,嚴重者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會結束運動壽命,損傷后使運動員對該項目產生相應的緊張和恐懼情緒,這種損傷造成的心理阻礙尤為嚴重。
2.心理因素
在體育運動中除了生理機制外,體能素質較弱學生的某些不良情緒、情感及個性心理缺陷等因素也都會導致某種暫時或長久的運動心理阻礙,這是一種較生理差異更為復雜的問題,例如考慮個人得失過多而產生懼怕與厭煩體育運動,由于身體素質差,害怕自己的運動技術或成績遭人譏笑,影響自己的形象,沒有很好地調整個人情緒,導致因怕被譏笑或懼怕而產生厭煩;受同學某種錯誤技術的出現或他認為是危險動作時,在學習較難的技術動作時畏縮不前。例如看到自己的同學練習100米遇到障礙;由于技術掌握不好,出現上不去平臺或腿磕在低板或從平衡木摔下等現象;再看到有的同學跳遠時由于踏板不準而未能落入沙坑內時,就會產生連鎖反應,對自己沒有信心,產生氣餒,畏縮不前。
3.客觀條件的因素
體育活動大多數是在室外進行的,受氣候、場地、器材等訓練環境的影響很大。我們在進行體能鍛煉時,氣候宜人,空氣新鮮,場地器材布局合理,安全有保證,這種良好的運動環境,可以激發人們的運動情緒,提高鍛煉效率;反之,會抑制鍛煉情緒,甚至還可能引起生理和心理的異常反應或誘發運動損傷,造成運動心理障礙。除此因素外,一些特定的客觀條件也是產生運動心理障礙的原因。
四 消除體能素質較弱學生運動心理障礙的方法
1.逐步提高體能素質
要消除體能素質較弱學生的心理障礙首先要增強這些人的基礎體能,只有提高了他們的身體素質,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心理障礙,使他們有完成某些動作的基本條件,而想要提高他們的基礎體能就要從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協調性等方面入手。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逐漸增加他們的五種基礎體能素質,才能使他們具有完成動作的前提,同時也可以避免或減少他們在運動中受傷,消除運動心理障礙。
2.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在增強體能素質較弱學生基礎體能的過程中,合理的安排運動負荷十分重要。首先,要遵循人體生理機能變化的規律,這種變化規律主要特征是由靜止開始逐漸上升并保持一段時間而后逐漸下降,因此我們在安排運動負荷時一定要循序漸進,由小到大,這樣有利于機體對負荷的逐步承受,以減輕生理上的不適應,從而防止或消除因運動負荷超量和生理上的不適應造成的運動心理障礙。 3.加大體育游戲練習
在體育運動開始前有目的的穿插一些運動量小、難度低、費時少、效果好的體育游戲,能提高學員的注意力,調動學員的興趣。通過體育游戲,能培養遵守紀律、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等優良品質和作風。通過體育游戲逐步培養體能素質較弱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其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想辦法來提高自己的素質。
4.團隊精神的激勵
這種精神的核心是培養一個和睦、友好、互相鼓勵的學習環境。因為引起心理障礙的因素除一部分來自自身素質外,還有一部分來源于同學之間的不良評價,因此,這些人更需要團隊精神的支持。
5.心理減壓疏導
消除體能素質較弱學生的心理障礙還要從這些人的心理方面入手,采用積極有效的手段,通過心理技能的訓練對他們的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征施加影響,通過訓練使他們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并進而調節和控制自己的運動行為。心理技能訓練一般包括三種方法:
(1)自我暗示法。教育運動員遇到挫折、出現焦慮時,要以自己以前成功的事例不斷鞭策自己,以積極、樂觀的情緒對待挫折,樹立必勝的信心。
(2)表象訓練法。這種方法是在放松訓練的基礎上,利用學生頭腦里的動作表象進行心理控制的一種方法。該法是體育運動領域最為常見的一種心理技能訓練方法,它是在暗示語的指示下在頭腦中反復想象某種運動動作或運動情境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表象訓練法有利于建立和鞏固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有助于加快動作的熟練和動作的記憶,能夠使人們充滿必勝信心,達到最佳的訓練狀態,從而使人們順利地完成所要做的動作,克服心理障礙。
(3)注意力集中訓練法。它是堅持全神貫注于一個目標,不為其他內外刺激的干擾而產生分心的能力。它雖然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也可通過后天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通過這種方法的訓練可以使訓練者在完成動作時全神貫注,排除其他雜念,從而克服心理障礙。
五、結語
在如今倡導素質教育的社會中,體育運動既是一種個體活動,又是一種社會性的行為,我們必須善待體能素質較弱的學生,積極尋找方法,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以求從根本上消除他們的運動心理障礙,使他們投身于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行列中來。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文明的進步,體能素質較弱學生運動性心理障礙的消除,我們高等教育的體育教學才能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以致全民健身計劃得到朝氣蓬勃的發展。
[1]南平師專學報,2000.(4)
[2]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西安),2001.3(1)
[3]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3.8(4):101
[4]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12(4):38
[5]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6.12:104
[6]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12:144
[7]王長盛、崔慶喜.關于軍事體育課培養學員團隊精神的思考
[8]王天福.體育教學中落后生的類型及對策研究
[9]軍人心理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5.19
[10]軍隊體育手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