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挖掘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王家偉
: 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特點和發展需要,初中思想品德則以青春期教育、人際關系調適、情緒調控、自信心培養、學習能力提高、人格塑造等為主要內容。思品課堂教學中蘊藏著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師要善于抓住機遇,不失時機的進行引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一、樹立自信心,增強抗挫能力
現在的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好強但也脆弱,一有點小挫折,則信心全失。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是思品教學的一個目標。
如何增強學生的抗挫能力,筆者是這樣實踐的:一是經常列舉名人及身邊的人戰勝困難和逆境的事例,讓他們的心理歷程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如在《人生難免有挫折》中選取《斷臂少年———王爭的故事》的錄像,他斷臂后克服重重困難,學會了用嘴寫字,用腳代替手,發憤讀書,現為浙江大學的博士生。二是模擬身邊同齡人的困境,請同學們幫忙解決。如“父母離異,被拋棄怎辦”、“迷戀上打游戲機怎辦”等等,學生們通過共同的智慧,解決了一個一個困境,同時也啟發了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探討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途徑和方法。三是共同探討學會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困難與逆境”,啟發學生認識人的生活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在社會生活中進退成敗、得失榮辱的重要意義。四是增強自信心。在教學中經常滲透自信心的重要性,并以身說法,積極實踐,使“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這個信念在學生中根深蒂固。
二、善于人際溝通,優化人際關系
現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一般比較嬌慣,集體觀念和合作意識差,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常常感到孤獨、寂寞。有的學生因嫉妒心理而與同學關系僵化。人際交往障礙不容忽視。據有關部門粗略統計:社交(即人際關系)障礙占該中心所接待心理疾患的28-30%。學生人際關系的好壞不僅影響學生身心健康,而且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
學生的人際關系主要是父母、老師、同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親相愛一愛人》《師友結伴同行》就涉及到如何與父母老師和同學的相處。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同學人際關系呢?
1.樹立平等交往、真誠交往、主動交往的觀念。愛默生說:“找到朋友的唯一辦法是使自己成為別人的朋友。”良好的人際關系要在交往中建立,要培養自己對交往的興趣,主動與別人交往。學會付出與給予,主動關心體貼別人,你會收獲別人對你的認可和愛心。
2.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人際交往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技術。
學會微笑,在交往過程中,面帶微笑,態度和藹,語氣緩和會對方產生吸引力;學會傾聽,學會做個能耐心且善于傾聽別人訴說的聽眾就會贏得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欣賞,發現別人的長處和優勢,給予真誠的稱贊與肯定,從而激發別人與你交往的熱誠,獲得別人的好感。學會溝通和交流,這是消除人與人之間誤會和摩擦最好的方法,一旦出現了問題,一定要找機會好好溝通一下。 3.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健康的集體活動中,你可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交到更多朋友;也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和豐富多彩;此外,還可以幫助你加深對同學的了解,縮小與同學間的差距。
4.培養自我調節能力。交往中可能會出現雙方不愉快的事情,此時就要對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自我認識、自我矯正,必要時請教父母或老師,當消極情緒出現時能合情合理地宣泄、排解、轉移、升華,經常保持愉快、開朗的心境。
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維持是中學生健康發展的心理需求,也是適應現代社會的必須掌握的能力。按照上述方法,中學生可以走出不良的人際交往圈子。
三、授之以心理調解的具體方法
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碰到的煩惱事肯定很多,靠老師指導往往是滿足不了的。在教學中要經常告之學生:良好的情緒可以成為學習和生活的動力,而惡劣的情緒危機則會對身心健康產生破壞作用,甚至做出違法的事來。所以我們要用理智駕馭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1.積極求助。這是一種積極對待不良情緒的方法,它的特點是能夠妥善地保護自己,向家長、老師、心理咨詢專業人士求助,及時解決不良的情緒。
2.主動控制。可采用自我暗示、自我激勵、心理互換、升華的方法,用自己理智這道“閘門”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緒。
3.合理宣泄。人們最容易想到的解決辦法。當精神處于痛苦狀態時,可以選擇一種方式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緒,比如說哭、大聲喊叫,向親朋好友傾訴,自己跟自己傾吐,運動、音樂等讓心中的苦水倒出來,贏得心理上的一片晴空,但要注意不能影響或傷害他人。
4.轉移注意力。將對此事的關注移到對彼事的關注,從而沖淡以至忘卻煩惱,擺脫不良情緒,逐步轉變心情。
四、強化行為作業,鞏固心理實踐效果
健康心理的培養,僅僅從理論及方法上講是不夠的,要及時轉化為行為訓練,才能達到鞏固的效果。每次上到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時,筆者都布置行為作業,并跟蹤效果。如上到八上思品《兩代人的對話》,要求學生寫與父母相處有矛盾的事件,并寫出解決措施,執行一星期后再寫解決效果。筆者尤其觀察“叛逆”學生,與其交談,后據家長反映親子關系改善了不少。
以上,我們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時代背景出發,對新課程條件下學生心理特點及針對性教育措施做了一些認識,也許還是一些感受和不太成熟的看法。我們希望籍于此,引起更多的人對上述問題的重視,并在我們今后的工作中,對上述問題做出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更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