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職業暴露對個體心理健康影響的初步分析
佚名
作者:李皎皎 楊業兵 陳波艷 何飛 劉旭峰
【摘要】 目的: 通過評估短期職業暴露前后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探討短期職業暴露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特點,為職業暴露引發的心理問題提供心理干預依據. 方法: 運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狀態特質焦慮問卷(STAI),比較25名職業暴露人員暴露前和暴露后(暴露1 wk)的心理健康狀況. 結果: SCL90各項得分均高于職業暴露后,其中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偏執、精神病性、陽性項目數、總分均達到統計學顯著水平(P<0.05),但焦慮、敵對和恐怖等因子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水平(P>0.05). 暴露前,SDS抑郁指數得分0.49±0.05,SAS得分55.16±5.25,SAI得分2.02±0.28;暴露后,SDS抑郁指數得分0.47±0.06,SAS得分39.64±5.45,SAI得分1.52±0.26. 暴露前SDS,SAS和SAI得分均顯著高于暴露后的水平. 結論: 短期職業暴露前的心理健康水平較暴露后差,提示對該職業暴露個體在暴露前的專業教育和心理教育非常必要,同時暴露期間的心理干預不容忽視. 【關鍵詞】 職業暴露;精神衛生;心理測定學 0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人為本的意識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從業人員,如醫護人員[1],重金屬(鉛)暴露者[2],化學試劑暴露者[3]等,正面臨著嚴峻的職業暴露的危險,直接影響到身心健康. 有關職業暴露的研究時有報道[4]. 只有了解了職業暴露的現狀,和其給從業人員帶來的影響及危害,才能夠做好職業暴露的監控、防治和干預,科學、有針對性地提高工作績效. 目前,有關職業暴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醫療領域. 但其它領域的職業暴露影響研究相對較少,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更少. 本研究通過評估短期職業暴露前后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探討短期職業暴露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特點,為職業暴露引發的心理問題提供心理干預依據.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某大學由于課程設置而短期接觸某種暴露源的本科男性學員25名,年齡(20.8±2.1)歲. 被試均無精神和神經系統疾病史,第一次參加心理學實驗,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癥狀自評量表(SCL90)[5]此量表包含9 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 有90個評定項目, 每個項目分五級評分(從1-5級),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 總分≥160分,或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或任一因子分≥2分者可考慮篩查陽性,需進一步檢查,任一因子分≥3分者表明心理失衡處于中等以上程度. 包含了比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等均有涉及,能準確反映被試的自覺癥狀,能較好地反映被試的問題及其嚴重程度和變化. 1.2.2焦慮自評量表(SAS)[5]該量表采用4級評分,含有20個項目,主要評定項目為所定義的癥狀出現的頻度,用于評出焦慮者的主觀感受. 1.2.3抑郁自評量表(SDS)[5]SDS用于衡量抑郁狀態的輕重程度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 SDS有20個陳述語句和相應問題條目組成,按1-4級評分. 它操作方便,容易掌握,能有效反映抑郁狀態的有關癥狀及其嚴重的變化. 1.2.4狀態特質焦慮問卷(STAI)[5]STAI用以區別評定短暫的焦慮情緒狀態和人格特質性焦慮傾向,即可以分別評定狀態焦慮與特質焦慮,由兩個分量表,共40項描述題組成,采用4級評分,用于評定應激情況下的狀態焦慮和人們經常的情緒體驗. 本研究僅選用SAI分量表. 采用群體紙筆測驗的方式進行. 在被試暴露前和暴露后由主試統一組織進行施測. 當場發放問卷,當場回收,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暴露期為1 wk.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方法包括一般性描述、配對t檢驗等,以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SCL90比較職業暴露前,SCL90總分114.28±14.45,陽性項目20.08±7.99,陽性項目均分2.15±0.26. 各因子分均值在1.11~1.52之間,標準差在0.09~0.39之間. 職業暴露后,SCL90總分107.80±14.51,陽性項目14.72±10.45,陽性項目均分2.15±0.17. 各因子分均值在1.08~1.31之間,標準差在0.11~0.33之間. 職業暴露前后個體SCL90因子有一定差異(表1). 職業暴露前人員SCL90各項得分高于職業暴露后,其中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偏執、精神病性、陽性項目數、總分均達到統計學顯著水平(P<0.05),但焦慮、敵對和恐怖等因子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水平(P>0.05). 表1職業暴露前后SCL90分數 2.2SDS比較職業暴露前,抑郁指數0.49±0.05(0.40~0.56);職業暴露后,抑郁指數0.47±0.06(0.35~0.56, P<0.01). 前后得分基本分布情況為:職業暴露前抑郁水平處于正常水平的占60%,輕微至輕度抑郁40%;職業暴露后抑郁水平處于正常水平68%,輕微至輕度抑郁32%. 2.3SAS比較職業暴露前,SAS得分平均為55.16±5.25 (43~63);職業暴露后,得分平均為39.64±5.45(30~51, P<0.001). 職業暴露前焦慮處于正常水平16%,焦慮癥狀時有出現68%,焦慮癥狀經常存在4%;職業暴露后焦慮處于正常水平96%,焦慮癥狀時有出現4%. 2.4STAI比較職業暴露前,焦慮狀態特質問卷(STAI)狀態焦慮因子(SAI)平均2.02±0.28(1.50~2.50);職業暴露后,狀態焦慮因子(SAI)平均1.52±0.26(1.05~2.00, P<0.001). 前后得分基本分布情況為:職業暴露前狀態焦慮處于正常水平44%,輕度焦慮56%;職業暴露后狀態焦慮處于正常水平100%. 3討論 職業暴露是典型的職業應激,對個體心理和生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 職業暴露的心理反應一般表現為恐懼、無奈、悲傷等[7],進而可產生抑郁、焦慮、敵對等不良心理反應,而且暴露時間越長,反應越嚴重[8]. 短期暴露雖然反應不會有長期暴露嚴重,但仍然會引起較為明顯的心理反應的變化. 楊慧等[6]的研究顯示,大部分醫護人員銳器傷后心理狀態為無可奈何、害怕. 大多數醫護人員意識到銳器傷后危害巨大,另外,王海燕等[9]的研究發現實習護士針刺傷后1 d的焦慮水平最高,評定周期(1 mo)后最低,提示短期暴露焦慮水平的下降下暴露時間呈正比. 她們認為,護生被刺傷后第1日最焦慮、恐懼,因為被試片面地夸大了針刺傷的危害性,將一切可能通過血源性傳播的疾病都想象到自己身上,導致失眠、心悸、惡夢、體重減輕等軀體癥狀,同時伴有很顯著的不良情緒反應,這種反應1 mo后好轉.
[2] Bonde JP, Kolstad H. Fertility of danish battery workers exposed to lead [J]. Int J Epidemiol,1997,26(6): 1281-1288.
[3] FigaTalamanca I, Traina M, Urbani E.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metals, solvents and pesticides: recent evidence on male reproductive effects and biological markers[J]. Occup Med, 2001, 51(3):174-188.
[4] 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05,11(1):1-2.
[5] 汪向東, 王希林,馬弘.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 北京: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出版社, 1999:33-49.
[6] 楊慧, 李靜. 醫護人員對銳器傷的認知及傷后心理狀態的調查分析[J]. 現代醫藥衛生, 2005, 21(17): 2345-2346.
[7] 張翠花, 張惠欣, 李志敏, 等. 急診科醫護人員對職業暴露的認知及暴露后心理狀態的調查分析[J].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06, 12(3):82-83.
[8] 韋麗琴, 王素華, 趙若望, 等. 錳接觸者心理特征分析[J]. 中國臨床康復,2004,8(21):4382-4383.
[9] 王海燕, 胡艷, 趙君健. 實習護生針刺傷及傷后心理反應調查分析[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6,5(3): 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