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鋼琴即興伴奏在學前教育教學中的美育功用
劉向麗
摘要:文章從學前教育教學的特殊點切入,談及美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地位,而鋼琴即興伴奏正是以其創作與表演相結合的綜合性特質及優美攝人的旋律,將音樂立體化演繹,從而激發學前教育適齡兒童的學習興趣,達到對其美育的音樂教學目的。對此,本文對鋼琴即興伴奏在學前教育教學中的美育功用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學前教育教學;成長;美育;鋼琴即興伴奏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前教育適齡兒童的年齡特點決定了興趣才是他們參與學習的直接動因。那么,怎樣在激發其學習興趣的同時,又能達到對其的培養、美育的滲透,是學前教育工作者們孜孜不倦的教學追求。 一、美育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眾所周知,歷史上許多偉大的藝術家、文學家之所以成才,大都與他們所接受的美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幼兒美育是屬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疇,在培養學前教育適齡兒童的情商和智商方面,也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成才的可能性大的是情商高的孩子。魯迅早在幼年時期,就在其祖父的影響下熟讀了白居易、李白等人的詩歌和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和《紅樓夢》,著名的音樂大師貝多芬之所以成才與其耳濡目染他的父親的音樂生活也有密切關系,大師的父親是一位宮廷樂師。 美育在提高學前教育適齡兒童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方面有著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謂美育即審美教育,它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時代的審美意識,借助各種各樣的審美媒介,面對受教育者施加審美影響,愉悅他們的性情,從而達到性情和心靈的陶冶,塑造的目的。學前教育時期是接受事物能力最強的時期,此間的美育教育尤為重要。 鋼琴教學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在校必修課,當這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也有了自己的學生的時候,這門必修課就顯得尤為重要。只要走進學前教育單位,到處飄揚的是悠揚、歡快的鋼琴聲,那是學前教育工作者們在用鋼琴——美好音樂的制造者在進行對于孩子的美育教育之音樂教育。 二、鋼琴即興伴奏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鋼琴,營造一個靈動、美好、富有情趣的學習氛圍,真正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在情感體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美感。教師可在組織教學中,采用音樂渲染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走進教室。如在上《音樂欣賞》一課時,選取的音樂是一首笛子獨奏曲《幸福在哪里》,輕快的節奏立刻將課堂氣氛帶動起來。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先受到氣氛感染,產生一定的內心體驗,繼而產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就避免了教學開始后學生注意力的分散及轉移。 鋼琴即興伴奏對于演奏者的技藝要求很高。即興伴奏的構成有以下要素;鋼琴技巧;和聲基礎;伴奏音型;歌曲分析;綜合應用能力。綜合應用能力是指鋼琴技巧、和聲基礎、伴奏音型、歌曲分析四個方面的綜合,以及即興的編配,與演唱者的合作,藝術實踐經驗等內容。這個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是能否彈好即興伴奏的關鍵。除上述五個要素外,還要不斷在下列幾個方面努力進行學習、提高、培養和鍛煉:即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機動靈活的應變能力;勤奮刻苦的鉆研精神;對鋼琴性能和鍵盤各調的熟練程度;進一步學習專業理論(復調,配器)等,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積累經驗,去發現,去創造。 (一)鋼琴即興伴奏利于提高學前教育適齡兒童的學習質量 師生合作,活動體驗。學前教育適齡兒童音樂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在教師的帶領下開展些小活動。 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才能得到其獨有的情感體驗。教師也才能達到美育的教學目的。這個活動是指新授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開放課堂教學,促進空間及時間上的靈活性、學生思維活動的活躍性、組織形式的多樣性,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強調學生的全身心參與,進行情感體驗,學會獨立創新。鋼琴即興伴奏在活動中的地位不容小覷。優秀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會牢牢掌握鋼琴伴奏的技巧,在和孩子互動游戲的時候配以合適的鋼琴伴奏,多元化的課堂教學,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