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時代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曹多勇
【摘 要】網絡的普及和發(fā)展對中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中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必須主動迎接網絡信息時代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正視網絡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結合學校的實際,積極深入研究探討網絡條件下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找出更合理有效的方法,才能開創(chuàng)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網絡技術越來越普及,把網絡熟練地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在中學生中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調查顯示,青少年學生是網絡的主要使用人群。他們上網的目的是獲取各方面的信息,比例占58%;其次是獲取學習資料,占53%;娛樂,占43%;還有聊天和交友分別占23.3%和21.3%。所有這些都表明,網絡已經真實地融入中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之中。但在中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的同時,由于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是非難辨,對尚處于成長期的學生正在形成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了負面影響,給中學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很多挑戰(zhàn)。面對這種客觀現(xiàn)實,加強中學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搶占網絡思想陣地勢在必行。
一、網絡信息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
毋庸諱言,網絡給人們帶來的許多積極的變化,但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點,也給我們造成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消極影響。
1.對社會主義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
由于網絡信息的無序化、無控制、多元化、自由化的特點,它允許人們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獲取信息,因此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組織團體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民族文化、道德規(guī)范等信息也可以長驅直入、毫無阻礙地進入中學生意識中,其中不乏與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相抵觸、敵對的信息內容,如西方享樂主義、個人英雄主義、無政府主義與極端自由化。中學生在瀏覽信息時,很可能因為缺乏引導和思考、分辨能力不強,而產生困惑,陷入迷途。這都不利于學生接受和樹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正確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思想。
2.對中學生的社會道德、法律意識和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網絡的虛擬性使中學生可以隱匿真實身份,發(fā)表自己的言論和觀點。由于上網不受社會和道德習慣的約束,不考慮后果與責任,將對中學生的思想行為帶來不利影響,這可從各種聊天室上充斥著粗俗語言、彌漫著不健康的倫理道德思想中得到反映。網上黃毒肆虐,利用互聯(lián)網實施的犯罪與針對互聯(lián)網本身的犯罪問題嚴重,對中學生網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有些學生上網成癮,尤其是沉溺于網絡游戲,往往逃避上課,在網吧包夜進行網絡游戲,不但嚴重影響學習和身體健康,而且極易導致心理病癥與情感異化。網絡還會導致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冷漠和疏遠,有的學生到網上去尋求感情寄托,不愿面對現(xiàn)實,從而迷失了自我。目前,因沉迷網絡而引發(fā)的中學生人格扭曲和犯罪現(xiàn)象已經引起學生家長和教育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對中學生行為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發(fā)展個性、知識能力,遠離不良行為,是我們面臨的又一個挑戰(zhàn)。
二、加強中學網絡信息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要消除網絡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負面影響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實現(xiàn)信息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洽結合
面對網絡信息時代的機遇和挑戰(zhàn),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努力適應信息科技的發(fā)展, 建立一支具有高信息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知識經濟帶來信息化熱潮的基本特征就是信息網絡化和多媒體。因此,我們必須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既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又要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理論并能熟練地進行網絡操作。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所以,要根據他們的特點,跟上和摸清他們的思想脈搏與興奮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要做到這一點,自己就必須熟悉信息網絡的知識和技術,從網上學習先進的管理知識和經驗,了解國內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信息。我們應把普及網絡技術作為加強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要對思想政治工作者進行知識更新。要通過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技術的培訓,使他們能在各種信息交叉滲透和技術高度發(fā)展的社會中,具有通過網絡進行信息搜集、信息處理和信息傳遞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對信息篩選、鑒別和使用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還應不斷增強自身的信息意識,提高捕捉、分析、判斷和吸收信息的自覺程度和對各類信息的敏銳度。此外,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各校還應注重選擇精通網絡技術的科技人才充實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中來,切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素質和思想工作的科技含量,不斷推進中學思想政治工作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
2.加強規(guī)網絡信息內容監(jiān)管,凈化網絡環(huán)境
各級政府、學校要結合各自實際,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網絡的法律法規(guī)、管理制度、辦法及技術對策。網絡存在著相當多的法律真空,所以,必須在研究的基礎上制定比較完備的網絡法律,用法律來規(guī)范人們的網上行為,使包括散布黃色信息、侵犯知識產權、黑客行為等網上犯罪受到應有的懲處。這樣才能抑制網絡給人們帶來的消極后果,法律和道德建設相輔相成,才能夠促使人們思想道德風尚的提高,形成正確的網上道德氛圍,防止不良道德傾向傳播。當前,國家建立全面的、有效的法律法規(guī)來規(guī)范住信息網絡環(huán)境顯得十分必要。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關于信息網絡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如《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lián)網管理暫行規(guī)定》、《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護條例》等,但以青少年為對象的網絡法律法規(guī)或相應的管理、技術對策是空白的。國家有關部門應通過修訂和完善《預防未面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科學技術推廣法》等,在支持和鼓勵青少年運用網絡學科學、學技術的同時,進一步加大網絡的信息管理和技術防范力度,依靠技術手段,加強對網上不良信息的過濾,凈化網上環(huán)境,加快規(guī)范網絡新聞的進程,形成新的有效的網絡信息“把關人”。
3.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網絡,樹立正確的網絡觀
中學生是現(xiàn)在和未來主要的網絡使用者。目前在中學生中間因為使用網絡確實也產生了很多問題,所以急需正確使用網絡進行教育引導。學校具有其他社會團體所沒有的硬件條件和人力資源,可以經常組織一系列有關網絡的講座、競賽、征文、討論等活動,既從技術層面普及網絡知識,又從社會道德、法律層面在學生中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只有讓學生樹立了正確的網絡觀,才有可能真正解決網絡帶來的種種問題。
4.加強對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強化學生的自律意識
網絡社會是一個與現(xiàn)實社會不同的“虛擬社會”,空白點較多。由于網絡監(jiān)控和監(jiān)督技術目前還很不完善,因而造成了一系列網絡道德問題,網上違法犯罪案件直線上升。法律規(guī)范和行政手段對他們具有一定的約束力,但畢竟是有限的。因為網上違法犯罪活動監(jiān)管和偵破難度較大,因此,特別需要依靠道德的力量,靠高度的自覺性和自律意識。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對中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并使之納入學校教學內容,提出具體要求,要在思想品德課中有計劃地增設網絡道德教育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及健康心理素質培養(yǎng)。家庭、學校、社會都要支持配合思想政治工作介入網絡,致力于網上道德建設,使學生自律意識和自控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網上行為時刻聽從道德責任的“命令”,使學生的道德良知也體現(xiàn)到虛擬的網絡世界中。
5.利用網絡,加強優(yōu)秀民族文化傳統(tǒng)教育
有條件的學校要加緊開發(fā)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占領網絡陣地。互聯(lián)網作為一個正在迅速發(fā)展的新型媒體,應該成為開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當前,要在全社會進一步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文化環(huán)境,增強抵制西方思想侵犯的自覺性。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網上出擊的主動性,必須建立一批具有鮮明馬克思主義立場和觀點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網站,積極開展網上的正面宣傳和正確信息的傳播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絡體系,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占領學校的網絡教育陣地。其次,要運用校園網絡系統(tǒng)構建新的校內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通過開發(fā)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軟件,制作包括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以及具有一定積極影響力的國內外文學、藝術和音樂等名作電子出版物,籌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數字化圖書館,為學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糧,使學生在學習、娛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在正確思想引導下健康成長。再次,建立有效的網絡信息監(jiān)控系統(tǒng),不斷消除網上的各種信息垃圾,使信息網絡安全健康地運作和發(fā)展。要努力提高網上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并力求形式上的生動活潑,同時還要注重網絡服務功能的開發(fā),通過有效快捷的服務,提高網站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收到實效。
6.加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溝通與合作
學校是專門的教育場所,家庭和社會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良是青少年人格扭曲及至青少年犯罪的一大原因,因此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要密切配合,可通過建立雙方責任制度和聯(lián)系合作制度,更好地實現(xiàn)合作學校的德育工作與社會密切相關,只有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納入社會體系當中,在全社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文化氛圍,才能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完整的教育環(huán)境。因此家庭、學校與社會三方應當互相配合,加強溝通合作,共同努力搞好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劉春暉.關于網絡對青少年思想教育影響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研究,2004(6).
[2]袁云、郭小學、邱勤.互聯(lián)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5(6).
[3]歐陽波.如何做好網絡時代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甘肅科技縱橫,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