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化學的創新教育
張濤
許多發明創造往往是存在于偶然的機會中,一時疏忽,可能會導致終生遺憾。法國化學家巴拉爾發現了溴,使得化學大師李比希后悔不迭。當時,在巴拉爾之前,法國一家化工廠將一瓶液體送給李比希,請他分析液體的組成。李比希沒有進行詳細的分析,冒然斷定瓶里的液體是氯化碘。當李比希聽到巴拉爾發現溴的消息時,馬上意識到他以前對那瓶液體的判斷是不妥的,后經重新化驗,證實其中確實是溴。本來李比希是可以早幾年就發現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沒能抓住這一機會。所以,做任何事,特別是科學研究,必須有嚴謹的工作作風。
3、頑強是創新的精神。失敗是成功之母。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在許多次甚至上千次失敗中獲得的。化學家諾貝爾的成功就是其頑強、冒險的結果。他從小隨父從事軍工產品的研究,在制硝化甘油時,多次發生爆炸,他本人被炸傷,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沒有放棄研究。市里不允許做實驗,把實驗遷到湖中一只平底船上,從而獲得成功,成了大發明家。
三、結合教材,培養創新能力
在一切的創造發明活動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是基礎,而創新能力是核心。廣博的科學知識、敏銳的觀察能力、創造性的想象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創新的實踐能力等形成了創新能力。創新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自我實現的創新能力。
1、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聯想。如講到NH3、CH4實驗室制法時,根據所用藥品及反應條件讓學生思考選擇用以前學過的哪一套實驗裝置。二是鼓勵學生猜想、幻想、異想天開。如講到氮氣的結構和性質時,假設N2不存在N≡N,N2變得活潑,世界將會變成怎樣?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加以肯定,并加以鼓勵。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具有求異性、靈活性、獨創性和靈感等,其主要體現在靈活性。在教學中要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學會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沖破“思維定勢”的束縛。如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現象是否相同,學生往往按常規的思維考慮是一樣的,但實際上存在一個過量的問題,產生的現象是完全不一樣的。
3、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觀察是一切知識的門戶,周密精確的觀察是一切科學實驗、科學新發現的基礎。實踐能力是將創意付之實現的精心設計和勇于實踐的能力的總和,是創意和創新的橋梁。培養實驗觀察能力,要加強和補充課堂演示實驗,最好是增加學生實驗,要求學生從實驗觀察、實驗操作不同視角去仔細觀察,善于發現共同現象和不同現象,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如上述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應,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得出結論。這樣,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自實踐,領略“創新”成功的滋味。
總之,創新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創造充滿創新活力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受益終身,同時會讓教師的勞動閃現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這是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和努力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