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效化學課堂的實施策略
劉世東
: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有效教學的決定因素,是教學對象——學生,即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專注性。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轉變學習方式,是我們每一位化學老師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的素養
面對日新月異的化學世界,教學的理念、方法、內容等時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已有的知識就顯得貧乏和陳舊,因此,我們必須向書本、網絡、媒體、專家、同行學習,及時“充電”,不斷積累。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有臺水泵。有一位專家說得好:只有“居高”才能“臨下”,只有“深入”才能“淺出”,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教師若具有新穎的觀念、淵博的知識、敏捷的思維、嫻熟的技能、火熱的激情、幽默的語言,必能構建高效、生動的課堂,令學生流連忘返。
二、有效教學的支撐:科學的備課
要注重集體備課,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集體智慧,相互交流,共同探討,在此基礎上,形成個性化的教學設計。要做好三點:一備學生。建構主義認為教學的終極目標應體現在學生身上,應把學生看成是具有巨大發展潛能的發展中的人,是學習的主體,我們不但要了解學生的基礎水平、思想態度,更要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學定教,以學促教,凸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二備課程。不能只注重教材,要善于開發利用身邊的一些自然現象、人文知識、新科技、新材料,甚至一些奇聞趣事,都可為我們所用。三備自己。建構主義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更應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設計者。本著這一理念,我們要思考怎樣有效地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指導學生,設計教學過程;怎樣創設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張揚個性,做課堂真正的“主人”。
三、有效教學的前提:學生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但興趣也會減弱,甚至消失,只有讓學生對化學真正產生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并內化成自我發展的動力。我做了這樣一些嘗試:
1、凸顯化學學科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剛接觸化學,頗感有趣,尤其是對化學實驗。所以開學第一堂課,一般先做幾個實驗,如“清水變牛奶”、“白紙顯字”、“魔棒點燈”、“水火相容”等。一連串有趣的現象令學生歡呼雀躍,他們初次接觸化學,就感到了它濃厚的趣味性和神秘性,一個個“為什么”油然而生,使學生們想學、愛學。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情境,捕捉學生的興奮點,設計幾個動情點,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設計精彩的引言,講述一些化學故事、化學家的成長事跡、化學問題的爭論、化學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等等。
3、利用鼓勵和表揚,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應當及時和適當地鼓勵和表揚學生,即使只有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學生做的好,不要吝嗇掌聲,對于學生的良好行為做出適時、適當的鼓勵,能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身心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4、開展課外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可通過舉辦化學講座、化學課外實驗、化學晚會等活動,讓學生感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學好化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有效教學的陣地:高效的課堂
有效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教學”,主要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教學中形成了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1、開展探究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轉變學習方式。《國家及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強調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開展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去發現問題、收集資料并形成假設方案,最后對假設進行驗證與交流。
如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若照本宣科地問學生實驗原理是什么、實驗步驟是什么,學生一般興趣不大。我們可以給學生準備不同的儀器和藥品,如針管、凸透鏡、紅磷、白磷、硫磺、木炭等,讓學生分組選取不同的儀器和藥品實驗。學生們的探究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了,他們集思廣益、發表了各自的見解,想出了許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用木炭代替紅磷但集氣瓶中放NaOH溶液代替水、用凸透鏡聚光加熱、用針管代替集氣瓶、用白磷代替紅磷等等。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師先不加評論,讓學生通過親身實驗去探究,用實驗事實說話,學生體會更深。
2、建立學習小組,實行互助學習。如何讓所有學生都“動”起來,這是現在課堂教學中的難題。管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化整為零,使活動單元縮小化,任務具體化,效益就能最大化。在參觀了杜郎口中學、兗州一中后,我根據班級人數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4-6人。通過民主選舉,各小組選出組長一名,組長對小組負責,小組內互相督促、互相鼓勵、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五、有效教學的保障:教師的反思
反思——教師成長的催化劑。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要做名師,必先反思。教師要不斷地反思,不但反思課堂的成功處、精彩處、閃光點,更要記錄教學中的疏漏,記錄你的困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己的品味。
在實行課程改革、規范辦學、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尤為重要,這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值得我們不斷探索。“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有效的課堂教學才是我們的目標,是我們永恒的追求。實現有效教學,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推進化學教學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