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中研究性學習理念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
王夫堂
【摘 要】: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我覺得滲透研究學習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來看,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上理解,它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教育理念或策略。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滲透研究 思想環節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來看,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上理解,它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教育理念或策略。從狹義上理解,它是一種專題研究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有和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是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改變課程過分強調學科體系,脫離時代和社會發展以及學生的實際狀況,抓緊建立更新教學內容的機制,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重視實驗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研究性學習不僅是國家課程的一部分,還將是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性學習不僅是緊跟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課程,還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與方式,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教育教學活動。(1)和現有的學科教學不同,研究性學習不再局限于對學生進行純粹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2)研究性學習強調知識的聯系和運用。研究性學習和以往的興趣小組、奧賽訓練不同,它不僅是某一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更是各個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如“節水潔具的設計”就至少需要數學、物理兩個學科的知識。(3)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而且,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實踐應直接體現這一核心理念。在政治課教學實踐中,要滲透研究性學習理念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滲透研究性學習思想的前提。
教師的教育理念必須要更新,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勇于探索和創新。現代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轉變學習方式就是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平等合作,為學生創設寬松、自同的活動空間,這是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保證,也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
二、教學活動是滲透研究性學習思想的重要環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不斷滿足學生的這種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增強學生的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也能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滲透。
這里以高一經濟生活《正確對待金錢》一課為例,我是這樣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做課堂的主人的:自學、發現問題—討論、分析問題—補寫、解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扮演的都是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1.課前調查,搜集資料。通過收集相關的資料,培養學生的篩選信息的能力。資料的收集形式是多樣的,可是調查、問卷、錄像、上網查閱等等,從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2.引導學生自學,整理出教材的思路。通過提問得知,教材的思路是:(1)金錢是什么;(2)錢能做什么;(3)金錢應該怎么如何獲得;(4)金錢應該怎么用。
我為學生提供了一些有關古今中外體現各種金錢觀的具體事例,并提出問題:材料中的金錢觀你認同嗎?說說你的理由。提問后,學生的思維似乎一下子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注意力一下子 又自然轉回到重新審讀教材之上,既而由停滯不前的暫歇狀態逐漸被一種憤誹、亢奮的思維狀態所替代。
3..組織學生討論。此時學生的思維處于發散狀態,他們在回答隱的提問后,對材料中的金錢觀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各抒己見,討論的內容主要是正確的金錢觀應該怎么做以及課本中給出的幾個問題。
4.組織學生對教材進行補充,使思維從發散走向聚合。課堂討論,已為補寫教材做了充分的準備。我要求學生用精練的語言在50—100字以內補充教材內容:做為一個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金錢。
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準學生"的身份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但不得替代學 生。教師在給學生指導研究性學習的同時,教師也要以積極的態度去進行探索研究,親身體驗研究 性學習的全過程,使我們在指導中不至于被動。
在政治學科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理念要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途徑,讓學生參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我覺得滲透研究學習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最后,我在總結這一教學活動時特別強調,這種研究性教學方法帶給每一位學生的收獲,不是簡單見之于書面的“編寫”內容,而是一種可貴的思想方法,即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
實踐經驗證明,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充分發展的潛能,政治教學中引入探究性學習方式,達到師生互動,教學相長,這既是對教師的要求,更應是“教”與“學”發展中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