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音樂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
郝明飛
摘要:小學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接受音樂的教育,可以豐富自己的情感,以美的方式去體驗大千世界,并激發他們熱愛美、追尋美和創造美的情感。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要格外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本文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做了淺析,并提出了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接受音樂的教育,可以豐富自己的情感,以美的方式去體驗大千世界,并激發他們熱愛美、追尋美和創造美的情感。美育是小學生全面發展素質的其中之一,而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 是美育的一項基本的教育任務 , 音樂教育則是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1]美是人類的藝術追求,而音樂是美的呈現手段與方式之一,能給人們帶去精神的愉悅。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要格外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筆者作為一線教師,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特此撰文,與廣大同仁分享。
一、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美學情趣
心理學表明,學生在優美舒適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學習會更加投入,效率也比較高。而小學音樂課堂是學生的音響樂園,如果教師用心創設更富有美學意味的教學環境,則會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發學生對音樂的美學追求。比如說,別具匠心地在鋼琴上放置一盆生機盎然的多肉植物,讓教室盈滿綠意,張顯生機;音樂教室的墻面上,張貼一些富有音樂特色的卡通形象:吹笛子的熊貓、拉弦的松鼠、敲打架子鼓的小猴子等等,形成一場精彩的動物演唱會。在標語上,也可以用心去創設,貼上一些倍受小學生歡迎的音樂小明星,激發學生對他們的向往,從而產生喜歡上音樂的思想情感。在這種富有美學體驗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無不受到藝術情境的感染,他們置身其中,心中會生出昂揚自豪之感,并使自己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去。
二、采用富有美學意義的教學手段,滋潤學生的心靈
音樂是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能夠極好地培養學生的高雅的審美情感,并優化他們的身心素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須對學生的音樂技能與音樂素質的培養引起必要的重視,切實加強他們音樂美感的培養,以此提高他們的音樂宣美能力。[2]音樂教師要將自己視為美學的化身,全身上下無不體現出美來。首先,對課堂教學氣氛的營造上,不要刻板地強調課堂紀律,而是讓學生學會放松自己,去除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種種顧慮。事實說明,小學生喜歡上音樂課,但是他們對于教師讓他們單獨展示音樂才藝則稍有抵觸。比如說,音樂教師讓學生齊唱時,學生都會大聲歌唱。而讓他們單獨歌唱時,他們就會出現膽怯的心理表現。對此,音樂教師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充分發揮語言的獨特張力,以柔和唯美的聲音去征服學生、感染學生,并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一舉一動都是音樂的動作,仿佛自己就是一個富有動態的音樂符號,這樣就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他們學會放松身體,學會享受音樂,并在教師微笑的親和中、鼓勵的眼神中,得到信心,并大膽展示自己。
三、引領學生在欣賞中感悟美,陶冶他們的情操
音樂作品給學生帶來的不僅是聽覺上的美學感受,更是心情上的愉悅,精神上的交流。音樂作品不是扁平化的,而是立體的、富有張力的。音樂作品中有不同風格的歌曲,有昂揚向上的鋼琴旋律、有慷慨激昂的交響樂、有動感十足的音響、有唯美抒情的樂曲等等,這些音樂作品體現出了音樂美的不同風姿,學生沉浸其中,能夠體驗到不同的美感。而富有表演化的音樂演奏,更能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使他們見證到音樂的立體感,親身感受音樂的張力。比如說,一首貝多芬的《英雄進行曲》,教師邊彈邊注視學生,就會發現,剛鋼琴的第一個音符跳躍出來時,學生的心弦為之一動,他們隨著音符的跳動而心馳神往,仿佛自己變成了一位英雄。他們的心潮不時地起伏,情感隨之蕩漾,心靈與主人公感應,并與英雄同呼吸。在音樂的欣賞中,他們生發出了對人生的思考,如何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價值。這就是音樂的力量,美能改造人。
四、在游戲活動中創設美學效果,激發學生的智力
喜歡游戲是學生的天性,而音樂的游戲,能讓學生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美學感受。音樂游戲是音樂與游戲的美學組合,既學習了音樂,又享受了歡樂。比如說,教師在向學生教授《丟手絹》的歌曲時,可以將音樂的學習帶到操場,讓學生圍成環形。教師和學生一邊歌唱,一邊打著節拍,營造出一種快樂愉悅的氛圍。在學生足夠熟識這首歌時,則展開游戲活動。教師給他們做好明確的分工,沒有輪到丟手絹的學生充當啦啦隊,邊打節拍邊喊“加油”,而被捉到的學生要為全體學生演唱《丟手絹》這首歌。這樣就創設了集體性的娛樂活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此外,教師還可以增設一些小活動,提問一些智力型的小問題,誰回答不上,也要唱歌。這樣就集音樂的美學培養與學生的智力培養結合了起來。課堂結構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優化。
五、帶領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感受美,美化他們的行為
優秀的音樂作品,是集思想性與藝術性為一體的。有些歌詞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德育教材,以歌唱的形式展現這些德育內容,可以減少學生的抵觸心理,使他們在音樂享受中認同這些道德約束。而大型的音樂合唱,則會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合唱的獨特魅力,在汪洋恣肆的合唱旋律中親身體驗集體的力量,同時,也能從中培養他們的協調能力。這樣的音樂實踐,就能美化他們的行為,起到“以美導行”的美學效果。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音樂教師要注意挖掘音樂教育的美學價值,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用心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美學情趣。采用富有美學意義的教學手段,滋潤學生的心靈。引領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悟美,陶冶他們的情操。在游戲活動中創設美學效果,激發他們的智力。帶領他們在音樂實踐中感受美,美化他們的行為。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大張樓鎮中心小學)
作者簡介:郝明飛(1984 ~),男,本科,小學二級教師,班主任,研究方向為小學音樂。
[1]馬蘭.淺談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J].甘肅高師學報 ,2005(06):70-71.
[2]何保明.談音樂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 [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 ,2004(S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