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高中地理新課的有效導入
閆海濤
課堂導入即教師采用簡潔的語言或輔助動作拉開一堂課的序幕。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一堂課導入的成敗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能否在一開始上課便將學生課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轉移到課堂上,并使學生處于積極狀態,這是上好課的首要問題。
一、課堂導入的要求
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導入應該是最基本的也是較為重要的一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就會為整節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作為一次成功的導入,基本上要符合以下三個要求。
1、趣味性。課堂導入要注意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心理狀況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并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如果課堂導入充滿趣味性,學生便會把學習看作是一種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覺積極到學習。
2、針對性。課堂導入時要注意針對性。課堂導入首先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導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但不可以為了“導入”而“導入新課”。導入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明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講清楚課堂教學的目的,為授新課作鋪墊。
3、新穎性。課堂導入的材料要新穎。現在的高中學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們對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穎的富有時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材料越新穎,越是大家關心的事,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參與的興趣就越濃,效果也就會越好。
二、課堂導入的方法
1、復習導入法——明確目的,提問式導入
“溫故而知新”。由復習舊課導入新課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識間的銜接。提問復習和新課內容密切相關的已經學過的知識,一個或幾個問題就可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過渡到新課也十分自然。
在每堂課的開始,教師可以采用復習上一課的內容作為導入新課的方法。這種方法便于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便于將新舊知識邏輯地聯系起來,便于教師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這樣不僅復習了上一課的內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導入進了新課。比如,學習完海水運動后,要學習海水運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提問:1)、洋流按成因可分為哪些?按性質可分為哪些?2)、它們對地理環境有什么影響?會影響氣溫和降水嗎?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到新內容。
2、設問導入法——針對教學內容導入
帶有啟發性的設問可以激起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強烈愿望。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啟發、引導和幫助學生將新知識融會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從而達到內化、重新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激發學生潛能,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中,以次來培養能力。比如,在學習天氣系統時,對學生提出問題:1)、今天的天氣怎么樣?明天的天氣又會怎么呢?2)、天氣的形成和變化由什么引起的呢?我們當地的“梅雨”和“伏旱”是怎么回事情?以此導入,效果就比較明顯。 3、預習導入法——針對要學習的內容導入
教師應在課前布置預習內容,設計出幾個有針對性的問題,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到提問,使學生不知不覺的進入學習狀態。這種方法能是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成分的心理準備,也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布置問題時要注意問題一定要具體,不要過多、過難,還要緊扣教學內容。
4、時事導入法——結合時事和熱點問題導入
利用近期發生在身邊的事或國內外大事來導入課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發生的事件都是無法預知的,因此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師是否能靈活聯系生活,如能應用恰當,應該是種很有時代氣息和生活氣息的導入方式。在學習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方式時,各新聞媒體都在報道我國的青藏鐵路,由此導入,學生的興趣就比較濃厚,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5、創設情境法——運用相關情境導入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在人文學科的教學中經常使用。要想起到好的效果,情境的創設必須與內容相符并且能夠深深的打動學生、吸引學生的整個身心。創設情境可以通過教師的語言、學生的互動,當然如果條件允許能夠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加以視覺和聽覺的沖擊,效果會更好。在教學中,必修Ⅱ第四章第三節《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我應用該方法較為成功的案例。本節的導入我自制了幻燈片《地球,你好嗎?》,選擇了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森林破壞、沙漠化、海洋污染等多幅震撼人心的圖片,配以相關文字以及環保音樂《地球,你好嗎?》進行播放。在導入新課時,我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大部分學生觀看時愁眉緊鎖,還有個別女同學在看到“慘死沙灘的海鳥”、“營養不良的駱駝”時,眼眶濕潤。這樣的導入,直接將學生帶入到主題之中,同時本節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也得以完成。
三、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課堂導入,要注意時間不宜過長,3~5分鐘為宜。若導入時間延長過多,就會使導入顯得冗長,從而影響整節課的進程。畢竟,各種課堂導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興趣,同時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愿意學”、“樂于學”。
其次,“導”無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對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應采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學內容,課堂導入對不同的班級也要有不同的導入設計,使用不同的導入方法。這需要我們根據所教班級的具體特點,進行具體分析而定。如較沉穩班級和較活躍班級的導入設計應有所不同。對于同一個班級來講,課堂導入的方法也要經常變換,這樣才有利于保持學生的新鮮感。
最后,導入是整個教學環節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導入、呈現、理解、鞏固和結尾五者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視課堂導入,而忽視其它環節,那么,再精彩的課堂導入也不能達到預想的結果。所以一堂課開始就要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旦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被調動起來,就要抓住這個“黃金時刻”,形成教學高潮,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課文導入的方式可謂變化無窮,這里所說的幾種導入方法只不過是一點粗淺體會。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其目的就是激發學生學習道理的興趣,使學生覺得地理好學、易學。因此,就要我們從教學實際出發,結合不同的課文內容,因材施導,因材而入,采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就一定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做到有理、有序和有效,課堂教學也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