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中思想政治課導入藝術的研討
柏俊玲
【摘 要】 導入,即開講、開場白,是指在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時,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一種方式。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中首要的一環。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政治課教學也是如此。一個好的導入,如同橋梁,聯系著舊課與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后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
【關鍵詞】 高中政治 導入
雖然導入新課在整個教學課中只占很少的時間,但它關系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作為教學過程的開端,正如文章的開頭一樣,如果枯燥乏味、千篇一律,就會成為無味的開場白,于是上課一開始便會出現冷場,教師泛泛而談,學生則興趣索然。相反,別開生面、情趣盎然、新穎活潑、機敏巧妙的導課,則會像強大的磁場,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奠定了整個教學過程的良好氛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導入的功能和作用
1.1 誘導功能——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心理,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導入最首要的作用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學習方向上來,并使之得以有效的保持,保證教學的有序進行。因此,有人把它比作磁石。
1.2 激勵功能——可以誘發學生的期待心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主動求知的起點。巧妙的導入設計可以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的積極性,使之愉快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1.3 定向功能——可以利用學生的求異心理,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良好的導入的就是將學生的思維引入一個新的知識情境,啟迪學生去思索、去設想,另外又能引導學生的思維沿著教師所指引的方向逐步深入,從而為整堂課教學內容的有效完成做好鋪墊。
1.4 協調功能——可以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營造一種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
2 導入的方法
2.1 故事導入。針對學生愛聽有趣故事的獵奇心理,講新課之前,教師先精講一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有趣、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經由故事引出本節課要講的課題。這種導入方法,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進獻”時,我講述了一個故事:幾位負責打算生育的工作人員到一個麻煩山區去調研,在路上碰到一位本該在黌舍進修的放養娃,他們便問:你為什么放羊?為了掙錢。掙錢千啥?蓋房,娶媳婦。娶媳婦為啥?生娃。讓娃干啥?放羊。這件事被登在了報紙上,一位在城市上學、成就優異的中學生看到了這篇報道后,認為自己也處于一種簡單的輪回中,好好上學,是為了考上一所好大學,考上一所好大學是為了找份好工作,找份好工作是為了娶個好媳婦,娶個好媳婦生個好兒子,再好好上學……而他感到這種輪回又毫無意義,最后,自殺身亡。
教師點撥:這兩個事例盡管涉及的人物、結局都不一樣,但圍繞的是同一話題:即人為什么活著,怎樣活才有意義的問題。那么人怎樣活著才有意義和價值呢?今天我們就來進修……自然而然地導入新課。 2.2 搭建課堂平臺,架起新舊知識間的橋梁。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的“先行組織者”技術是指在新材料學習之前,先向學習者呈現某種能夠引起注意的引導性材料,然后用這種材料做支架或支撐點,去同化新知識,使新知識獲得新的意義。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很多知識比較抽象、枯燥,往往很難讓學生持續集中精力去專心聽課,學習新知識,突破新知識。如果課堂開頭總以復習舊知識、教授新知識的方式不免老套,毫無新意,這樣課堂一開始就顯得索然無謂了。因此,選擇具有吸引力的導入課堂材料有利于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新授“消費及其類型”一節時,我選用趙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片段,并以小品中的臺詞“過去家里唯一的電器——手電筒”設計問題:從家用電器手電筒發展到今天的家庭手提電腦,說明了什么?什么是決定和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當問題通過對原有知識清晰了解并能鞏固時,教師就可以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從而引出要講解的新內容。
2.3 設疑導入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又由于善思好問是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恰當的設疑,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動機。教師要巧妙設置懸念,引起學生思考,吸引學生注意力,撥動他們求知的心弦,從而導入新課。采用這種導入法需注意的是設置懸念應具有“新”、“奇”的特點,要能擊中學生的興奮點,在技巧上則應“引而不發”,令人深思,富有余味。例如,在講授“價值規律及其作用”時,一位教師是這樣設疑導入的: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它以價值為基礎,按理說價格應與價值相符,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常常見到同一種商品有時賣得貴,有時賣得便宜,這又是為什么呢?難道商品的價格是人們隨意確定的嗎?這樣的設疑可使學生從始而疑之,繼而思之,到終而知之,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4 時政新聞、熱點事件導入。政治課教學本身帶有鮮明的時政性,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都必須滲透時政教育。用時政引入新課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選取和利用當前受關注程度較高的時政新聞、熱點事件,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共鳴,啟迪心靈,激發他們探求新知識的主動性。如在“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教學中,可以引用中央“一號文件”的內容;在“經濟的全球化”教學中,引用“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這一重大新聞事件等等。
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很多。這里只是列舉了思想政治課較為常見的幾種導入方法。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常青”。教學中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設計每框的開場白,改變僵化、乏味、一成不變的開場白,使每框的開場白言語幽默一點,話題輕松一點,課堂氣氛活潑一點,學生表情隨意一點,使思想政治課像磁石一樣,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樂于學,學得進。
總之,課堂的導入雖然只有短短兩、三分鐘,然而卻大有文章可作。好的導入方式,總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激情,讓課堂一下子“熱”起來,能使學生在瞬息間就呈現出生命活力,積極主動地與老師一道探究新知。好的導入方式,總能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奧秘、領悟求知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