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研討怎樣開展中學體育教學
李夏平
【內容摘要】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多考慮實際條件,做到因地制宜;體育興趣是中學生對體育運動的一種積極的認識觀念和情緒狀態,激發與培養中學生的體育興趣,能提高中學生學習體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并且能充分體現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要根據學生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步驟,巧妙、恰當地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教會學生自我鍛煉的方法。
【關鍵詞】體育興趣中學體育實際場地器材
多年來,在片面追求升學的大潮下,學校體育教育得不到重視,上至學校領導,下至每一個學生,都認為只要是語文、數學等升學考試必考課成績好,體育成績好不好沒關系。初中體育教學實際上處于一種不規范的狀態。但是要看到中學生對教學內容簡單枯燥的體育課仍然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雖然授課內容單調,但體育課仍然是學生最喜歡的課程,體育課帶給孩子們“身心愉悅”的意義實見珍貴。下面我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談談如何進行初中體育教學。
一、改變舊觀念,創新體育課
1.創造寬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機會。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自律、自控、自評的能力,注重學生個性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鍛煉相結合,提高體育教學的心理培育效益、娛樂身心效益以及思想品德教育效益。培養學生為祖國、而鍛煉的社會責任感和獻身精神,使其有服從組織、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具有高尚情操、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情境創設,讓學生在快樂環境中學練,體驗成功,使得學生在體育課教學中身心得到協調發展。
3.教學活動要積極采用不同的尺度衡量每個學生。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只用一種標準來衡量、評價學生,顯然是不科學的,在授課時,要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在評價學生時,宜采用多種尺度來衡量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鍛煉的習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二、體育教師的形象和業務能力
體育教師上課時形象要好,如著裝整齊、精力充沛、精神飽滿,定能感染中學生;但如教師衣著不整、講解有氣無力、無精打采,勢必使中學生注意力分散,打不起精神,中學生就更沒有精神學習。
中學生是體育教學的主體。中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在體育教學中,中學生的身心因素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效果。中學生很容易產生消極心理,體育老師可充分調動和發揮中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學習。而每個中學生的性格愛好、才能和特長是各不相同的,只有使每個中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才能使課外活動、鍛煉變得更豐富、更活躍。 三、要設計有興趣的體育課
興趣是一個人完成某項任務或活動的內部驅動力。在設計活動時,堅持趣味性原則更顯其重要。設計的活動生活化、有趣味,學生才會有興趣,才會積極參與,克服困難堅持下來。例如斗雞游戲活動時,設計成學生喜歡的揉道的情景,學生們活動的興趣就會大大提高,否則枯燥的斗雞活動會令學生們感到乏味。如在立定跳遠活動中,設計成學生感興趣的跳圈活動,學生就會感到今天上的新的內容,會感到非常新鮮和好奇,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等等。
中學生非常喜歡游戲,所以游戲應該是我們中學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游戲式體育來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根據不同的游戲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地來全面地發展學生。通過活動和游戲去對學生進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說教,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理論更有教育實效。
四、要根據實際合理地運用場地
場地和器材對于體育教學,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婦離不開柴米油鹽一般,進行體育教學,場地首要條件。但擺在許多學校面前的現實情況卻是活動場地小,不規范,不能滿足教學和學生活動的基本需要。這樣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盡量在場地問題上多想辦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帶領學生到校外活動。只要留心,校外到處都是學生活動的廣闊天地:如農閑時的打麥場、冬天里一望無際的麥田、夏天里綠蔭連天的河堤,這些都是我們天然的運動場。在這里既保證了活動的需要,又讓學生廣泛接觸了大自然,學生的活動興趣很高,真可謂是一舉數得。
五、優化教學方法
1.中學生活潑好動,體育教學中不要過多地講,而忽視中學生的練。在組織教學的形式、方法上要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競爭性。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根據教材、中學生的特點、器材場地的實際,采用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競爭性的形式和方法誘導中學生主動練習、積極練習。
2.教師良好的形象和態度。
教師應經常鍛煉身體,保持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精神,言行文明,衣冠整潔。上課時不佩帶手機和任何首飾;示范力要形象逼真,激發中學生學習的動機,產生興趣,而且激勵膽小怕羞中學生練習的勇氣和積極性,對中學生產生吸引力。教師對中學生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尊重中學生。
六、要自己動手制作體育活動器材
如果學校經濟條件差,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學和活動器材都準備齊全,所以我們從事體育教學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必須開動腦筋,因地制宜地自制一些活動器材。如開展踢毽子活動,就可先組織學生進行了“制毽子比賽”,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又充實了活動器材;再如學校的體操棒、跳繩、乒乓球臺等都可以通過體育教育的努力能夠完成。這樣既節約了開支,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養成了學生從小節儉的好習慣。
總之,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多思考實際條件,做到因地制宜;要根據學生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步驟,巧妙、恰當地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教會學生自我鍛煉的方法,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中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充分調動和發揮中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和保護,必將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有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