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化學素質教育
郝果林
應試教育圍繞著高考的指揮棒轉,教學視野封閉狹隘,忽視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束縛了人才的發展,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素質教育重視因材施教,重視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發展,主張人才資源的多樣化,層次化。在新課標下實行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建設是擺在每一個中學化學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怎樣在新課程標準下貫徹實施中學化學素質教育,我在這里談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加強化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基本計算和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的主要內容,教好這些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中學化學教學的根本任務。教學大綱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中明確指出:要“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重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和“加強實驗教學”??梢姡瑥娬{素質教育,并不意味著可以淡化“雙基”教學,更不能認為,加強“雙基”教學,就是搞“應試教育”。應當十分明確,化學中的素質教育,首要的是要切實搞好“雙基”教學,做好化學基本知識的普及工作,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科學素養,為學生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這是“綱要”所提出的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符合素質教育的大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科學態度的建立以及科學方法訓練,都需要融合于化學知識教學之中,通過化學“雙基”教學來實現。離開了“雙基”教學,其他方面的教育豈不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然,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化學“雙基”教學,在觀念上應有所改變,方法上應有所不同。我校從2009年開始實行“學案導學”的教學課改模式,目的就是變傳統的封閉型的教學為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教學。它不同于其他教學手段的特點是:學案與導學密切結合,學案指導導學,導學依據學案,重點在“導”,變傳統的講授式的“要我學”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在課堂上老師說的少了,學生動手動腦多了,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二、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中學化學教學要加強愛國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這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
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堅定社會主義方向和四個現代化建設必勝的信念。要使學生了解一些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知識,逐步形成科學世界觀,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分析和認識化學問題。要使學生養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品質,克服困難、堅韌不拔的科學作風和勤學好問、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關于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平時要注意收集有關化學、化工的新成果、新進展,以不斷充實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愛國主義教育除了在課內進行外,還可以通過參觀、講座等多種形式進行。 中學化學知識中蘊藏著豐富的唯物辯證法。結合化學教學的具體內容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世界觀,有助于學生能力、特別是認識能力和學習質量的提高。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重要意義還在于它能給學生提供一種科學信念,即客觀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人們有能力把握客觀事物的規律。有了這種信念,就能在未來的工作和科學探索中,披荊斬棘,開拓前進,這正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應具有的品格。
三、開展探究性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知識環節的前后聯系,開展探究性的課外活動。這樣,不僅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學到課堂上、課本里學不到的知識,而且更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探究意識、創造意識,從而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例如在學習“自然界的水”這一單元時,教師可設計一節綜合實踐課,主要以五個話題作為展示學生實踐探究的成果。第一,水的重要性。第二,水資源的缺乏。第三,水的污染。第四,水的凈化處理。第五,我國政府治水的方略。這些話題都要求學生課前盡量通過教科書、資料、報紙、電視、網絡等方式收集信息,采取水樣,小組合作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進行污水凈化處理等。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形式,教好化學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同時,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相對寬松的環境,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保證。積極組織學有余力的學生參加選修課的學習,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參觀、講座、興趣小組、社會調查、閱讀科普讀物等。使課內外、校內外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全面發展教育與個性發展教育相結合,從多方面、多渠道開發學生潛能。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我們要努力學習黨和國家關于教育改革的方針政策,學習有關素質教育的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堅定改革步伐,以提高全民素質,振興中華為己任,在工作實踐中逐步開創出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