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胸罩賣給男生之后--招商不等于銷售
王子野
《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告訴我們,和尚可以將梳子作為“積善梳”送給前來燒香拜佛的香客。在這里,梳子由企業(yè)的產品到和尚手中的商品再到香客手中的消費品實現(xiàn)轉變,算是完成銷售過程。
《把胸罩賣給男生》的故事只告訴我們企業(yè)順利將產品轉手給男生,至于拿到產品的男生如何將其轉賣出去,則無言語。男生無法使用胸罩這個產品,胸罩在男生手中仍是扮演商品的角色,這個銷售過程尚未結束。由于這是一個典型的圈錢行為,并非正大光明的營銷操作。男生能否將胸罩賣出去是個很玄的問題,所以講故事的人點到為止。現(xiàn)見網(wǎng)上仍有人對此故事以訛傳訛,特撰此文說明之。
我與做代理的朋友探討時,曾提過一個觀點:看招商企業(yè)是否樂意做一錘子買賣,就知企業(yè)招商真實目的。若企業(yè)樂意做一錘子買賣,則圈錢可能性較大。正規(guī)經營的企業(yè)必有其市場長遠規(guī)劃,在招商期間會有所選擇。那種有奶便是娘給錢就上床的企業(yè),要么是為了圈一把錢就走,要么是自身無能,抱著撈一把是一把的心態(tài)。這樣的企業(yè)如何指望它扶持代理商成長?
招商只是銷售工作的一個階段,招商成功不等于市場成功。所以,做長線經營的老板在評判招商工作成敗時,不會單純看現(xiàn)場回款的多少,還要考慮后續(xù)持續(xù)進貨的多少。惟有客戶持續(xù)進貨,市場才算是正常運行。當然,轉嫁風險,圈錢為目的招商另說。
經銷商持續(xù)進貨,說明市場開始接納該產品。反之,產品從廠家的倉庫僅僅轉移到客戶的倉庫中,并不代表市場正常運行。所以在《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中,和尚知道梳子怎樣到達最終消費者手中,產品最終能夠轉變?yōu)橄M品,所以這個市場能夠持續(xù)運行,這個銷售是個完善的銷售。
而在《把胸罩賣給男生》的故事中,企業(yè)只是將產品從倉庫轉移到男生手中,至于男生如何將胸罩轉移到最終消費者——女生手中則不了了之。男生只是起到一個經銷商的作用,產品并未到達最終消費者手中——男生是無法消費胸罩這個產品的。如果拿到胸罩的男生不能順利將胸罩轉移到最終消費者手中,將胸罩轉變?yōu)橄M品,則企業(yè)的銷售目的并不能真正實現(xiàn),因此這樣的買賣是一次性買賣,沒有男生會繼續(xù)上這樣的當。(讓男生賣胸罩?不排除有個別人銷售成功的可能,但現(xiàn)實中這個營銷模式本身是個錯誤。)
在《把胸罩賣給男生》的故事中,企業(yè)的業(yè)務員通過隱藏銷售目的超額完成銷售任務,至于下家如何處理胸罩則不管不問,實是一種極端不負責的行為。對企業(yè)不負責,不考慮此行為會引起市場對企業(yè)的反應。對信賴企業(yè)的男生不負責,不考慮男生處理胸罩的困難。若企業(yè)熱衷于此類短期上銷量的業(yè)務人員,則企業(yè)的前途堪憂。飲鴆止渴,自尋死路。
銷售不是欺騙。招商要考慮經銷商利潤。在市場競爭日漸激烈的時代,有責任心的營銷人應該幫助新進營銷人樹立正確的現(xiàn)代市場營銷觀念,而不是將這種容易引起歧義的技巧宣揚出來誤人前程。《把胸罩賣給男生》這種故事,作為一種腦力激蕩的案例,倒不失為一個好素材。若要是作為銷售培訓的樣板,則大大不妥。
現(xiàn)代市場行為中,誠信的代價越來越大,這種自顧自己撈錢不顧他人利益的短視行為必將自掘墳墓,最終為市場淘汰。
附錄:
故事一
把梳子賣給和尚
有四個營銷員接受任務,到廟里推銷梳子,
第一個營銷員空手而回,說到了廟里,和尚說沒頭發(fā)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沒有銷掉。
第二個營銷員回來了,銷了十多把,他介紹經驗說,我告訴和尚,頭要經常梳梳,不僅止癢,頭不癢也要梳,要以活絡血脈,有益健康。念經念累了,梳梳頭,頭腦清醒。這樣就銷掉了十來把。
第三個營銷員銷了百十把。他說,我到廟里去,跟老和尚說,您看這些香客多虔誠呀,在那里燒香磕頭,磕了幾個頭起來頭發(fā)就亂了,香灰也落在他們頭上。您在每個廟堂的前堂放一些梳子,他們磕完頭可以梳梳頭,會感到這個廟關心香客,下次還會再來。這一來就銷掉百十把。
第四個營銷員說銷掉好幾千把,而且還有訂貨。他說我到廟里跟老和尚說,廟里經常接受人家的捐贈,得有回報給人家,買梳子送給他們是最便宜的禮品。您在梳子上寫上廟的名字,再寫上三個字“積善梳”,說可以保佑對方,這樣可以作為禮品儲備在那里,誰來了就送,保證廟里香火更旺。這一下就銷掉好幾千把。
最終最成功的是第四個營銷員,因為他在沒有市場的地方開發(fā)了廣闊的市場!當然,從這個故事中,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能夠得到不同的感悟和啟發(fā)。而賣梳子給和尚也成了一個產品營銷的一個典型的考題!
故事二:
有5個營銷專業(yè)的應屆大學生應聘到廣東一家女性內衣公司,或許受了網(wǎng)絡上流傳的“可以把梳子賣給和尚嗎”這個創(chuàng)意的啟發(fā),該公司對正式上崗前的業(yè)務員有這樣一項測試:把公司的某品牌胸罩推銷給在校的男生,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銷售任務。
第一個業(yè)務員,悄悄走訪了幾個熟悉的小師弟,都遭到了拒絕。后來靈機一動,自己掏錢買了10個胸罩,然后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回公司報到。
第二個業(yè)務員,拜訪了很多男生宿舍,并挨個問買不買胸罩,他的行為被很多男生斥責為“神經病!變態(tài)!”,但他仍然天天堅持,最后終于感動了一個也是讀營銷的男生,出于對校友就業(yè)艱難的同情,掏錢買了1個胸罩。
第三個業(yè)務員,反復思考了幾套推銷方案,最后決定發(fā)展一些小師弟成為銷售代表,向他們的女同學推銷產品。但因為是小師弟代銷,他們都缺乏必要的培訓,盡管小師弟們都很賣力,但總共只賣出了30個胸罩,而且大部分是賣給自己的女朋友.
第四個業(yè)務員,回到母校找到原來的班主任,說要和下幾屆學生開展一個銷售實踐的交流活動。他強調跟小師弟小師妹互動和交流可以拓寬在校生的視野,到時他還要以一個生動的推銷案例,在現(xiàn)場進行推銷示范。班主任覺得有道理,便默認并支持了這個小活動。由于事先安排了幾個“內線”,在幾個鐵哥們的踴躍帶領下,終于感動了很多小師弟小師妹,他們出于惺惺相惜的心理,每個人掏錢買了一個。當時一共80人在場,其中5個是“自己人”,所以該業(yè)務員一共賣出了75個胸罩。
第五個業(yè)務員,經過充分的分析之后,回到母校找到頗有商業(yè)意識的學院主任,以給在校生增加工作實踐為名,發(fā)起了一個頗有轟動效應的活動: “你能把胸罩賣給男生嗎?——暨面對就業(yè)形勢,某國際品牌營銷專家實戰(zhàn)訓練專題講座!”
活動內容是:
聘請某國際品牌營銷總經理來學校舉行營銷實戰(zhàn)專題講座,每個在校生都可以自愿參加,由于受訓場地限制,每個參加者需支付60元的活動組織費用。同時,作為培訓講座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一項非常有挑戰(zhàn)性的實戰(zhàn)演練:即每位參加者負責在一個星期之內向男生推銷2個胸罩(不再收費),推銷收入作為購買入場券的補償。活動之后還將在本院舉行總結交流活動。
由于就業(yè)形式嚴峻,對于這樣一個集理論、技能以及社會實踐于一體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項目,在學院主任的運籌帷幄下,在各班級引起了強烈反響。事后統(tǒng)計該活動共有600人參加,一共賣出了1000多個胸罩。公司營銷總經理也很重視這次樹立公司形象的公關事件,親自到場做了精彩演講,參加的學生對本次活動都感到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