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結合初探

佚名

內部審計職責說明書( 四、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 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的密切關系由來已久。在公司治理中,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檢查和評價顯得相當重要?!胺磳μ摷儇攧請蟾嫖瘑T會”所屬的發起機構委員會(簡稱COSO)強調,之所以要設置內部控制,就是促使企業在邁向獲利目標的路上,達成管理理念,并把路上的意外驚嚇減到最少。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在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系列銀行破產案例作了深入調查之后,得出結論認為:著名商業銀行失敗事件的原因,除了內部控制失效外,很難再找到其他因素,這進一步印證了內部控制對企業的意義。所以,要更好地實現內部控制,就要找到一種有效的審計方法,使內部控制更具有動態性和靈活性,更關注環境變化和風險的影響。 (一) 傳統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 傳統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測試所遵循的邏輯順序是“控制→風險→評價控制目的是否實現”,即直接測試內部控制,考慮內部控制是否充分有效,而風險的大小僅用于表明控制的薄弱與健全環節,從而實現防弊興利的目標。(見下圖) 由上圖可以看出,傳統內部審計首先著眼于實際的內部控制,其次評估其風險,考慮控制目標是否實現,然后再針對控制薄弱環節提出加強控制的建議,并在后續的審計中考察問題是否得到糾正,屬于一種事后的反饋機制。 這種模式使內部審計被埋葬于反映過去細節的怪圈之中,為了達到防弊與興利的審計目標,只有不斷地加強、補充、完善控制,導致控制層層疊加。依據成本——效益原則,控制環節越多,控制措施越復雜,相應的控制成本也就越高。同時,若是在內部控制過程中存在管理人員的管理越權及串通舞弊,也難以歸咎于直接責任人。這樣長期下來,會拖累企業前進的步伐。 除了以上的缺陷,傳統內部審計還有一個比較致命的弱點。內部控制一般是針對經常而重復發生的業務設置的,而且一旦設置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因此如果出現不經常發生的或未預計到的經濟業務,從比較大的范圍來說,就是廣義上的風險,原有的控制就可能不適用。根據傳統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測試所遵循的邏輯順序,內部控制的變化不能及時向內部審計反饋,從而造成內部審計提供的信息存在時滯,失去對內部控制的作用。 (二)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現代內部控制 20世紀末,現代公司治理中的管理控制系統有了新的發展,要求管理人員“向前看”,把控制系統建立在前饋而不是簡單的反饋基礎上。在此影響下,公司的內部控制也逐漸由強調事后的反饋控制變為更貼合內部控制目標的前饋以及同期控制,由整體架構階段發展到包含更大范圍而目的性卻更為明確的現代內部控制(又稱企業風險管理框架ERM),更關注環境變化的影響,更體現了系統的動態性和靈活性。 首先,ERM在目標方面增加了戰略目標,將對企業的風險關注重點引向了重大的、根本性的戰略問題;其次,在內部控制五要素(內控環境、風險評估、內控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的基礎上增加了目標設定、事件識別和風險評估三個要素,與原來的風險評估要素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風險管理的基本過程;最后,ERM強調將企業風險管理覆蓋所有層次,包括業務單元、子公司、分支機構和公司的整體層次,而業務單元、子公司、分支機構和公司的整體層次正是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涉及的全部領域??梢?,ERM是一個整合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它關注包括公司治理領域和內部控制環節的風險在內的一切風險。 因此,內部審計在現代內部控制中發揮的作用也有了相應的發展和變化。一、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應放在重要的風險上,審查貫穿組織范圍的風險管理;二、為風險管理提供確證服務;三、積極支持并參與風險管理程序;四、促進風險識別與評估,在內部控制領域教育所有的人員;五、幫助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等提供風險報告。[IRM AIRMIC ALARM.A Risk Management Standard[S].2002] 公司治理領域和包括內部控制環節的風險在內的所有風險正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對象。所以,企業風險管理框架就可以被視為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對象。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作用 風險管理的不同水平 五、 案例分析:武鋼國際化運作的內部審計 武漢鋼鐵集團是新中國成立后由國家投資建設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1955年10月破土動工,1958年9月13 日正式投產。武鋼地處“九省通衢”的武漢市東郊,長江南岸,主體廠區坐落在武漢市青山區,占地面積21.17平方公里,現有在崗職工近9萬人。所轄的4座鐵礦、2座輔助原料礦分布在鄂東、鄂南及河南焦作市,還有海南鋼鐵有限公司、襄樊鋼鐵長材公司。2005年,武鋼和鄂鋼、柳鋼實現了聯合重組,并開始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提出了“把武鋼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現代化鋼鐵企業和精品名牌生產基地”國際化戰略,花大力投入對國際化運作的研究與實踐,以應對各個領域出現的每一個變化。 在這一背景下,武鋼決策層注重內控、致力于控制環境建設,加強內部審計隊伍的實力儲備,為其國際化運作戰略提供了堅實的支持。武鋼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主要包括五大配套子系統:實施會計委派,以集中會計控制權;堅持制度建設,以規范內部會計控制活動;實施會計稽查,以促進內部會計控制有效執行;強化內部審計,以實現內部會計控制再監督;派駐子公司監事會,以強化子公司的會計控制。 武鋼以預算管理控制為主要手段,以成本費用控制、資金管理控制、對外投資控制為重點內容,將內部會計控制滲透于財務活動全過程之中,有效保證了資產的安全完整和經營效率、效益的提高。近年來,其資本保值增值率均在我國冶金行業名列前茅,各類資產損失壓縮到最低限度。在武鋼60多項經濟技術指標中,每年都有40多項創歷史最高水平。 從1999年開始,武鋼實行全面預算管理。集團公司要求各子公司和二級單位每月報送預算執行進度,同時借助健全的會計系統對其經濟業務處理進行跟蹤管理,既保證了預算控制的適時性,也卡住了會計信息失真的源頭。在每月召開的預算執行分析會上,預算管理委員會和各責任中心負責人認真分析預算執行中的各種差異原因,找出內部控制中的強項和弱項,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以下是武鋼在內部審計中推出的五項重點: 一、從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轉向為公司識別、防范風險服務 內部審計關注風險問題,標志著內審工作性質的轉折。由于內部審計資源是有限的,而企業各種管理決策、業務活動、內部控制都屬于內部審計的范圍,在一年之內,內部審計不可能涵蓋所有的方面。為了找準管理的重點和難點,2002年,武鋼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審計風險問卷調查。調查涉及公司產、供、銷、人、財、物等32類168項問題,調查面覆蓋了公司領導、管理者及職工代表各個層面。近千份問卷的統計分析,將企業的風險直指投資領域、采購領域、建設工程領域以及易被忽視的專項費用、福利費用的使用,形成了應對風 險的審計總體規劃,公司每年均以開年的1號文件下發各單位審計計劃,為規范審計行為提供依據。我們可以用一個圖來概括企業風險與審計戰略的融合: 二、法人治理結構中的經濟責任審計從事后評價向事中制約延伸 提升資本效率和防范經營風險已成為管理當局、職能部門及企業員工上下關注的焦點。法人治理結構被視為微觀的民主與法制框架,領導者經濟責任制度成為這一治理結構的核心。 武鋼的內部審計與時俱進,適應了這一轉折。早在2001年對全公司領導干部離任審計率就已經達到100%,監事會對子公司經營者現職評價率亦達到100%.(國家五部委要求離任審計的比例是30%),著力加大對現職領導干部的審計力度,提高了廣大領導干部增加全面履行職責、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自覺性。 三、拓展職業空間的專項審計滲透到深層領域 內部審計過程中,武鋼致力于發揮內部審計“經濟良醫”和“管理顧問”的服務作用,做出了幾點有益的嘗試。 “審計公示”是探索與被審計對象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性管理、以最簡捷的方法收到最大面積成效的一種嘗試。這種在被審單位的中層以上干部及職工代表中公布審計報告的做法,使得內部審計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培訓被審計者”,就是對廠礦長、高級管理人員等進行培訓,要他們了解也給武鋼高層管理層自身的管理帶來利益,減少了沖突,在共同目標下形成合力。 “審計獎勵制度”是對被審單位由硬約束轉為正面激勵的又一創新,也是內部審計在總經理授權下獨特具備的職權。 “審計服務”使管理層經常性地考慮降低基層監管成本的問題。根據成本效益原則,認真論證公司內部審計、監事會、會計委派三者之關系,明確各自的職責和范圍,減少了基層接受監管的負擔。在實踐中,做到與財務的認真溝通與配合。 四、內部審計在內控框架構建中的聯動效應。 流程再造是創新型企業的靈魂。但是,創新又不可避免地會與現行法規制度形成碰撞,與現行的利益格局形成沖突。在這種整合之中,唯有內部審計能夠憑借比其他部門聚集信息更多、管理范圍更大、內容更豐富的優勢,迅速形成一支創新型、反應快速的學習型團隊,對開放的、動態的復雜管理系統發表更具權威性的評價。 武鋼匯集了來自集團各管理崗位的力量,針對各類主題聯手攻關。這種無邊界的組織效應和新型的“借腦”運作,產生了很大的合力效應。審計力量投入的重點不再是各個管理環節的本身,而是管理的接口部位這一權利與責任的傳遞點。這樣就帶動了相關部門各自敲響警鐘,主動承擔責任的聯手管理,使審計線索的突破得以迅速切斷流向不明渠道的資金,審計建議的實施成為一筆實實在在的管理創效的源泉。 針對不同的經營環節,武鋼采取了各種適合的審計方法。 在投資環節實施的“信息真實性審計”,增強了大多數投資者對國有資產保全的責任感;在物資采購環節聯手實施“四大循環審計”,完善了“陽光采購”的內涵;在資產重組、資源利用的管理接口部位聯合實施“審計穿行試驗技術”,促進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通過評價內控制度,促進規范管理;評價營銷制度,促進開拓市場;評價采購制度,促進增收節支,評價市場風險,促進優化決策,評價部門職責,促進閉環運行。通過對已報告的審計發現進行后續審計,求根溯源逼出部門聯手管理,筑起控制企業利益流失的防線。 五、創新審計方法的精細化管理 內部審計在現代管理中與各個環節的專業管理協調日益緊密。審計的工具和技術、管理方法與這些部門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日益兼容并存,不少控制難點的突破往往是雙方管理技術共同借鑒和彌補的結晶。 近年來,武鋼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方法體系:致力于審計戰略研究,移植來自國際的控制理念及實務技術;在內部審計資源管理中建立了標準系統;在企業橫向管理中創建了跨部門的“多元循環法”;評價業務流程的“接口部位突破法”、“網絡比價法”、 “同級審計制”;同時,“雙向承諾制”、“審計備案法”、“穿行試驗”、“內部控制矩陣圖”、“多維分析表”等近百種審計的工具和技術的應用,更使得內部審計做到了精細化管理,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武鋼的內部審計,已經逐步由傳統的內部審計向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轉變。并與國際化運作的內部控制緊密結合。首先是內部審計的理念,借鑒了西方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技術,在進行內部審計時以風險為出發點,并以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作為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對象。這樣可以依據成本效益原則,將人力物力資源盡可能分配到風險大的事件上或環節上。而且,在設計內部控制措施是非常注意在嚴格的內部控制和經營效率間找到平衡點,因為太嚴格的內部控制往往要以犧牲效率為代價,“所控制的風險是否值得這樣控制”成為內部審計工作中常常考慮的問題。其次,內部審計的方式也發生了轉變,由事后監督評價轉向史前的預警防范,做到了審計關口前移,提高了內審工作的時效性,也解決了事后審計難處理的問題。 國際化運作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以及良好內部控制的結合,成果是顯而易見的。2004年,武鋼(集團)公司實現利潤總額超25億元。這個國有特大型企業已經連續三年實現利潤以10億元的速率增長,8年來,累計降低成本費用57億元,占同期利潤總額的86.6%。 六、結語 (一)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結合的優勢 從下圖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對ERM作用的邏輯框架可以看出,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對擴大范圍后的現代內部控制發揮了確證與咨詢的功能。確證職能是評價職能的延續,但更強調提供增值服務。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以企業風險為出發點規劃審計戰略,導致的是符合管理層需要的、緊密結合目標和風險的適當控制。咨詢職能則充分體現內部審計的能動性及增值目標,并將事后的反饋擴展到內部控制建立前以及實施時的協助與促進,幫助管理層對現代內部控制進行持續改進與完善。 現代內部控制(ERM)的過程 現代內部控制的功能是在公司管理活動各個方面都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根據已經制定的公司目標識別、控制以及管理風險,為公司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功能是以風險為出發點,通過確證和咨詢活動為內部控制提供能動的反饋,將反饋控制向事中實時反應以及事前前饋延伸。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和現代內部控制兩個要素以風險作為共同的語言,相互協同作用,其目標都在于增加企業價值,其功能實現了“1+1〉2”的整體大于部分和的效應。 除此之外,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還發展了許多新技術和新方法。如以企業風險為基礎的審計規劃、標桿比較法以及控制自我評估等。 (二)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對我國內部審計發展啟示 與國際內部審計的實踐相比,我國的內部審計實踐尚處于較初級的階段,這表現在我國現行的內部審計準則沒有要求內部審計涉足公司治理領域,從而對組織的風險管理活動進行評估與改善,而只要求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和監督。大致說來,我國當前的內部審計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 內部審計方法比較落后,內審人員理念未能及時轉變 內部審計方法模式仍以賬目基礎審計方法為主,風險觀念比較淡漠,較少考慮審計風險控制因素,更談不上風險基礎審計模式的運用;抽樣技術的運用更多地憑借內審人員的主觀判斷和經驗,統計抽樣技術的運用十分欠缺;缺乏對審計方法和經驗的總結和提煉。 二、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手段不全面 有效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手段應包括內審制度約束、內審督導復核、內審考核、內審責任追究等。但企業內部審計在這一環節上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質量控制制度建設比較薄弱,即使已經建立的某些制度也形同虛設。 2、未建立分級督導復核制,或督導復核具體職責內容不明確。 3、內部審計考核未能有效執行,表現為:缺乏質量考核;考核內容不全面,偏重于事后結果的考核而忽略對內部審計過程的控制;考核主觀性太強,缺乏客觀公證性;考核不與獎懲相結合等。 4、 內部審計責任追究不到位。有的根本沒有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有的責任追究形式化,沒有切實得到落實;有的責任主體不明確,責任劃分不清楚,使責任追究無法實施 三、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不明確 現行的內部審計規范體系建設明顯地偏重于內審法律、內審準則和內審職業道德規范的建設,而忽視了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的建設,結果是內審質量標準不明確,內審質量控制無章可循,各單位內審運行各行其是,質量狀況參差不齊。在審計方案編制中,對人員的組成缺乏科學的分配控制,使人員的經驗、知識結構與項目審計目標不相匹配,審計作用難以發揮。 我國目前在內部審計發展過程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產生與發展的現實背景同樣存在。因此,我國也應該逐步推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我國推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可以考慮從控制領域開始,以識別和評估組織風險作為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的目標,而把內部控制評價和監督作為風險管理的手段。只有這樣,我國內部審計才能為組織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從而提高其在組織中的地位,未雨綢繆,消除潛在的職業危機。 資料來源和 參考文獻 0、免費免費論文下載中心http://www.100paper.com 1、嚴暉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整合框架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 2、熊筱燕 聞佳鳳等《內部會計控制案例分析》,新華出版社,2004年 3、劉華《審計理論與案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4、王光遠 劉秋明《公司治理下的內部控制與審計》,《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2)》 5、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內部審計實務標準》,2001年 6、楊愛群《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探討》,《商場現代化》2007年2月163-165 7、David Mcnamee, Georges Selim. The Next Step in Risk Management[J].Internal Auditor.1999,(6):36-38. 8、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UK and Ireland. Position Statement 9、王曉霞,孫坤,張宜霞. 《論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理論與實務》[J].審計研究,2004,(2):86-88 10、謝榮,吳建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基本內涵分析》[J].審計研究,2004,(5):26-30. 11、董海軍. 《論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活動的主線》[A]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現代企業風險管理論文匯編(下冊) [C], 2005 12、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ing in 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IIA), September 29, 2004 審計論文 論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 回到頂部 論文首頁 法律論文 工學論文 管理論文 計算機文 教育論文 經濟論文 理學論文 文化論文 文學藝術 醫藥論文 應用論文 政治論文 工商管理 財務管理 會計審計 工作計劃 工作總結 新聞傳播 財政稅收 證券金融 公共管理 英語論文 哲學論文 英文論文 所有分類 電腦版 手機版 導航

風險管理的不同水平 五、 案例分析:武鋼國際化運作的內部審計 武漢鋼鐵集團是新中國成立后由國家投資建設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1955年10月破土動工,1958年9月13 日正式投產。武鋼地處“九省通衢”的武漢市東郊,長江南岸,主體廠區坐落在武漢市青山區,占地面積21.17平方公里,現有在崗職工近9萬人。所轄的4座鐵礦、2座輔助原料礦分布在鄂東、鄂南及河南焦作市,還有海南鋼鐵有限公司、襄樊鋼鐵長材公司。2005年,武鋼和鄂鋼、柳鋼實現了聯合重組,并開始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提出了“把武鋼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現代化鋼鐵企業和精品名牌生產基地”國際化戰略,花大力投入對國際化運作的研究與實踐,以應對各個領域出現的每一個變化。 在這一背景下,武鋼決策層注重內控、致力于控制環境建設,加強內部審計隊伍的實力儲備,為其國際化運作戰略提供了堅實的支持。武鋼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主要包括五大配套子系統:實施會計委派,以集中會計控制權;堅持制度建設,以規范內部會計控制活動;實施會計稽查,以促進內部會計控制有效執行;強化內部審計,以實現內部會計控制再監督;派駐子公司監事會,以強化子公司的會計控制。 武鋼以預算管理控制為主要手段,以成本費用控制、資金管理控制、對外投資控制為重點內容,將內部會計控制滲透于財務活動全過程之中,有效保證了資產的安全完整和經營效率、效益的提高。近年來,其資本保值增值率均在我國冶金行業名列前茅,各類資產損失壓縮到最低限度。在武鋼60多項經濟技術指標中,每年都有40多項創歷史最高水平。 從1999年開始,武鋼實行全面預算管理。集團公司要求各子公司和二級單位每月報送預算執行進度,同時借助健全的會計系統對其經濟業務處理進行跟蹤管理,既保證了預算控制的適時性,也卡住了會計信息失真的源頭。在每月召開的預算執行分析會上,預算管理委員會和各責任中心負責人認真分析預算執行中的各種差異原因,找出內部控制中的強項和弱項,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以下是武鋼在內部審計中推出的五項重點: 一、從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轉向為公司識別、防范風險服務 內部審計關注風險問題,標志著內審工作性質的轉折。由于內部審計資源是有限的,而企業各種管理決策、業務活動、內部控制都屬于內部審計的范圍,在一年之內,內部審計不可能涵蓋所有的方面。為了找準管理的重點和難點,2002年,武鋼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審計風險問卷調查。調查涉及公司產、供、銷、人、財、物等32類168項問題,調查面覆蓋了公司領導、管理者及職工代表各個層面。近千份問卷的統計分析,將企業的風險直指投資領域、采購領域、建設工程領域以及易被忽視的專項費用、福利費用的使用,形成了應對風 險的審計總體規劃,公司每年均以開年的1號文件下發各單位審計計劃,為規范審計行為提供依據。我們可以用一個圖來概括企業風險與審計戰略的融合: 二、法人治理結構中的經濟責任審計從事后評價向事中制約延伸 提升資本效率和防范經營風險已成為管理當局、職能部門及企業員工上下關注的焦點。法人治理結構被視為微觀的民主與法制框架,領導者經濟責任制度成為這一治理結構的核心。 武鋼的內部審計與時俱進,適應了這一轉折。早在2001年對全公司領導干部離任審計率就已經達到100%,監事會對子公司經營者現職評價率亦達到100%.(國家五部委要求離任審計的比例是30%),著力加大對現職領導干部的審計力度,提高了廣大領導干部增加全面履行職責、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自覺性。 三、拓展職業空間的專項審計滲透到深層領域 內部審計過程中,武鋼致力于發揮內部審計“經濟良醫”和“管理顧問”的服務作用,做出了幾點有益的嘗試。 “審計公示”是探索與被審計對象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性管理、以最簡捷的方法收到最大面積成效的一種嘗試。這種在被審單位的中層以上干部及職工代表中公布審計報告的做法,使得內部審計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培訓被審計者”,就是對廠礦長、高級管理人員等進行培訓,要他們了解也給武鋼高層管理層自身的管理帶來利益,減少了沖突,在共同目標下形成合力。 “審計獎勵制度”是對被審單位由硬約束轉為正面激勵的又一創新,也是內部審計在總經理授權下獨特具備的職權。 “審計服務”使管理層經常性地考慮降低基層監管成本的問題。根據成本效益原則,認真論證公司內部審計、監事會、會計委派三者之關系,明確各自的職責和范圍,減少了基層接受監管的負擔。在實踐中,做到與財務的認真溝通與配合。 四、內部審計在內控框架構建中的聯動效應。 流程再造是創新型企業的靈魂。但是,創新又不可避免地會與現行法規制度形成碰撞,與現行的利益格局形成沖突。在這種整合之中,唯有內部審計能夠憑借比其他部門聚集信息更多、管理范圍更大、內容更豐富的優勢,迅速形成一支創新型、反應快速的學習型團隊,對開放的、動態的復雜管理系統發表更具權威性的評價。 武鋼匯集了來自集團各管理崗位的力量,針對各類主題聯手攻關。這種無邊界的組織效應和新型的“借腦”運作,產生了很大的合力效應。審計力量投入的重點不再是各個管理環節的本身,而是管理的接口部位這一權利與責任的傳遞點。這樣就帶動了相關部門各自敲響警鐘,主動承擔責任的聯手管理,使審計線索的突破得以迅速切斷流向不明渠道的資金,審計建議的實施成為一筆實實在在的管理創效的源泉。 針對不同的經營環節,武鋼采取了各種適合的審計方法。 在投資環節實施的“信息真實性審計”,增強了大多數投資者對國有資產保全的責任感;在物資采購環節聯手實施“四大循環審計”,完善了“陽光采購”的內涵;在資產重組、資源利用的管理接口部位聯合實施“審計穿行試驗技術”,促進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通過評價內控制度,促進規范管理;評價營銷制度,促進開拓市場;評價采購制度,促進增收節支,評價市場風險,促進優化決策,評價部門職責,促進閉環運行。通過對已報告的審計發現進行后續審計,求根溯源逼出部門聯手管理,筑起控制企業利益流失的防線。 五、創新審計方法的精細化管理 內部審計在現代管理中與各個環節的專業管理協調日益緊密。審計的工具和技術、管理方法與這些部門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日益兼容并存,不少控制難點的突破往往是雙方管理技術共同借鑒和彌補的結晶。 近年來,武鋼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方法體系:致力于審計戰略研究,移植來自國際的控制理念及實務技術;在內部審計資源管理中建立了標準系統;在企業橫向管理中創建了跨部門的“多元循環法”;評價業務流程的“接口部位突破法”、“網絡比價法”、 “同級審計制”;同時,“雙向承諾制”、“審計備案法”、“穿行試驗”、“內部控制矩陣圖”、“多維分析表”等近百種審計的工具和技術的應用,更使得內部審計做到了精細化管理,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武鋼的內部審計,已經逐步由傳統的內部審計向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轉變。并與國際化運作的內部控制緊密結合。首先是內部審計的理念,借鑒了西方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技術,在進行內部審計時以風險為出發點,并以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作為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對象。這樣可以依據成本效益原則,將人力物力資源盡可能分配到風險大的事件上或環節上。而且,在設計內部控制措施是非常注意在嚴格的內部控制和經營效率間找到平衡點,因為太嚴格的內部控制往往要以犧牲效率為代價,“所控制的風險是否值得這樣控制”成為內部審計工作中常常考慮的問題。其次,內部審計的方式也發生了轉變,由事后監督評價轉向史前的預警防范,做到了審計關口前移,提高了內審工作的時效性,也解決了事后審計難處理的問題。 國際化運作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以及良好內部控制的結合,成果是顯而易見的。2004年,武鋼(集團)公司實現利潤總額超25億元。這個國有特大型企業已經連續三年實現利潤以10億元的速率增長,8年來,累計降低成本費用57億元,占同期利潤總額的86.6%。 六、結語 (一)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結合的優勢 從下圖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對ERM作用的邏輯框架可以看出,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對擴大范圍后的現代內部控制發揮了確證與咨詢的功能。確證職能是評價職能的延續,但更強調提供增值服務。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以企業風險為出發點規劃審計戰略,導致的是符合管理層需要的、緊密結合目標和風險的適當控制。咨詢職能則充分體現內部審計的能動性及增值目標,并將事后的反饋擴展到內部控制建立前以及實施時的協助與促進,幫助管理層對現代內部控制進行持續改進與完善。 現代內部控制(ERM)的過程 現代內部控制的功能是在公司管理活動各個方面都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根據已經制定的公司目標識別、控制以及管理風險,為公司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功能是以風險為出發點,通過確證和咨詢活動為內部控制提供能動的反饋,將反饋控制向事中實時反應以及事前前饋延伸。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和現代內部控制兩個要素以風險作為共同的語言,相互協同作用,其目標都在于增加企業價值,其功能實現了“1+1〉2”的整體大于部分和的效應。 除此之外,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還發展了許多新技術和新方法。如以企業風險為基礎的審計規劃、標桿比較法以及控制自我評估等。 (二)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對我國內部審計發展啟示 與國際內部審計的實踐相比,我國的內部審計實踐尚處于較初級的階段,這表現在我國現行的內部審計準則沒有要求內部審計涉足公司治理領域,從而對組織的風險管理活動進行評估與改善,而只要求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和監督。大致說來,我國當前的內部審計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 內部審計方法比較落后,內審人員理念未能及時轉變 內部審計方法模式仍以賬目基礎審計方法為主,風險觀念比較淡漠,較少考慮審計風險控制因素,更談不上風險基礎審計模式的運用;抽樣技術的運用更多地憑借內審人員的主觀判斷和經驗,統計抽樣技術的運用十分欠缺;缺乏對審計方法和經驗的總結和提煉。 二、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手段不全面 有效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手段應包括內審制度約束、內審督導復核、內審考核、內審責任追究等。但企業內部審計在這一環節上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質量控制制度建設比較薄弱,即使已經建立的某些制度也形同虛設。 2、未建立分級督導復核制,或督導復核具體職責內容不明確。 3、內部審計考核未能有效執行,表現為:缺乏質量考核;考核內容不全面,偏重于事后結果的考核而忽略對內部審計過程的控制;考核主觀性太強,缺乏客觀公證性;考核不與獎懲相結合等。 4、 內部審計責任追究不到位。有的根本沒有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有的責任追究形式化,沒有切實得到落實;有的責任主體不明確,責任劃分不清楚,使責任追究無法實施 三、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不明確 現行的內部審計規范體系建設明顯地偏重于內審法律、內審準則和內審職業道德規范的建設,而忽視了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的建設,結果是內審質量標準不明確,內審質量控制無章可循,各單位內審運行各行其是,質量狀況參差不齊。在審計方案編制中,對人員的組成缺乏科學的分配控制,使人員的經驗、知識結構與項目審計目標不相匹配,審計作用難以發揮。 我國目前在內部審計發展過程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產生與發展的現實背景同樣存在。因此,我國也應該逐步推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我國推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可以考慮從控制領域開始,以識別和評估組織風險作為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的目標,而把內部控制評價和監督作為風險管理的手段。只有這樣,我國內部審計才能為組織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從而提高其在組織中的地位,未雨綢繆,消除潛在的職業危機。 資料來源和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