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以人為本促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體會與建議
吳靜
近年來,我中心按照國家、省、市、區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相關精神的要求,大膽改革創新,切實改變觀念,主動適應西陵區“首善之區”建設目標,積極構建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標準化、服務惠民化、管理精細化新格局。中心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走“網絡化、多層次、全科型、全程制”的社區醫療衛生發展道路,為方便群眾就醫,保障城鄉居民身心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 學院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1999年,學院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初具稚形,建立了劉家大堰、果園路等一批社區衛生服務站,率先在全市實行以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工作平臺,分片劃區為轄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為其提供“六位一體”及全程、便捷的衛生服務。2000年,在探索實踐的基礎上,我中心研制開發出“社區衛生服務軟件”,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組織機制、服務質量、內涵建設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2002年,在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中心與周邊二、三級醫院建立了多渠道雙向轉診關系。自2005年始,中心大力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每年安排近20萬元資金用于房屋改造、設備更新,使中心(站)軟、硬件迅速提檔升級。2008年,中心將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的二樓建設成為康復醫療科,用以低廉的價格,便利的服務更好地服務轄區弱勢群體。并組建6支社區衛生服務責任醫師團隊,主動走進社區開展巡診、上門服務等工作。2009年,我中心根據轄區“老年人口生活質量有待提高”這一社區診斷,在中書街開設“老年關愛中心”,專為老年人提供養老生活服務、醫療護理服務,滿足老年人醫療、護理、養老直至臨終關懷的需要。讓老年人老了有人養,病了有地方醫,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健康安祥。
近幾年來,中心通過內培、外訓等方式培養了一批全科醫學衛生人員,一方面轉變其服務觀念,適應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另一方面苦練內功,積極圍繞開展社區衛生服務這個中心,完善規章制度,操作規范,為轄區居民提供“以人為本”的綜合服務。始終堅持把社區健康教育、健康促進貫穿在預防、醫療、康復、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等“六位一體”的各個階段;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指定專人開展傳染病監測、疫情報告等,按上級要求落實計劃免疫、兒童保健、婦女保健,并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加強慢性非傳染病防控工作,對轄區高血壓病、糖尿病等病人進行專案管理,并承接了國家級的兩個慢性病綜合防治項目,使醫院慢性病管理工作跨上了一個新臺階。2009年,中心所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收入為504.02萬元,創歷史最高紀錄。全中心建立家庭健康檔案37419戶,101831人,累計建檔率達85%,基本達到服務進家庭目標。通過多年努力,中心在社區居民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贏得了很好的聲譽,有力地推進了各項工作的發展。
二 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體會
(一)優化內部管理機制是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成功的基礎。社區衛生服務強調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整體健康的維護為方向。
因此,這也要求醫生要有“以人為本”的思想,具有強烈的醫學人文情感,有服務于社區公眾并互相交流、理解的強烈愿望,具有綜合醫療能力和預防保健能力,是開展社區保健工作的“能才”型人才。此外,還需要醫生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交流能力及管理協調能力,能與社區和家庭建立緊密和諧的人際關系。在社區衛生服務中,醫生是主力軍,應該給予他們以特別的關注與重視,因為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的優劣,社區衛生服務市場的寬窄,社區衛生服務效益的高低,都與醫生有密切的關系,所以開展社區衛生服務,首先要優化內部人才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全科醫生隊伍。因此,需要重視對全科醫生的教育培訓,進行長期的,持續的有針對性的培訓教育。 (二)廣泛開展社區動員是社區衛生服務成功的方法。長期以來,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認識僅停留在小診所的層面上,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認同程度還不夠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廣泛的社區動員,轉變社區工作人員、所服務區域的領導機構工作人員的觀念,積極參加轄區街道辦事處及居委會組織的活動,利用一切可能的時機密切聯系群眾。
(三)實施規范化管理是社區衛生服務成功的保障。我中心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布面廣,具有小而散的特點。如果疏于管理,勢必會造成五花八門的后果。為確保全中心工作一盤棋,我中心設置了醫務科,制訂下發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并加大質量考核力度,通過多方努力,中心及下屬各社區衛生服務站都能按照即定目標完成工作任務。
(四)優化服務是社區衛生服務持續發展的要求。改善服務,讓居民走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向走進自己的鄰家一樣。我們要求所有的醫護人員練好“三個勤”字,嘴勤、手勤、腿勤。每位病人走進社區站,醫護人員要主動起身接待,主動稱呼病人為“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等體味親情的名稱。醫生在接待每位病人時,必須在進行全面檢查,體征詢問后才能開藥。在老年專科門診,醫護人員還將與病人談心作為一份工作進行安排,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
三 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建議
(一)強化政府是舉辦社區衛生服務的主體。建立科學發展的發展觀,以方便社區居民健康為目的。科學規劃,建立定額和定項補助政策。加強政績考核體系。首先是考慮到業務用房、人員培訓、社區衛生服務的直接提供者的社會福利。
(二)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投入。中心基礎設施薄弱還制約了各項業務的發展。如老年關愛門診缺乏檢驗科、放射科、b超室等醫技科室,導致住院病人檢查診斷水平跟不上;缺乏急救通道、安全通道等,致使急、危重病人進出,上下樓梯極為不便。如部分社區站還是靠租用房屋發展業務,租金日漸增長,成為阻礙社區站持續發展的障礙。我中心歷史包袱較重,自身造血能力還不夠強,資金相對缺乏還無法完成投入,建議政府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的投入,實行定額和定項補助政策。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補助包括:按規定為社區居民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經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基本建設、房屋修繕、基本設備配置、人員培訓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前按國家規定離退休人員的費用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等。
(三)建立良性的用人留人機制。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要求從業人員既要專、又要精,還需具備一定的溝通協調能力。但優秀的人才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還不是特別青睞,因為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小而全,既煩瑣又無法做出巨大成績。建議出臺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才傾斜的保護政策,吸引優秀專業人才。進行人事管理改革,充分調動現有人員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