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中醫“治未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中的應用
許軍禮
: 【摘 要】 “治未病”是中醫學中最具影響的學說之一,代表著中醫學的特色和精髓。它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瘥后防復三個層面的指導思想和豐富內容。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是指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種社區衛生綜合服務功能。兩者在理論上和具體實施時有著不謀而合的相通點,開發和拓展中醫“治未病”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的應用,無論是對于人類的健康生存還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治未病;社區衛生服務;中醫
1 中醫“治未病”理論和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關系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來的防病養生謀略,是至今為止我國衛生界所遵守的“預防為主”戰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三個方面的內容。社區衛生服務是指由全科醫生為主體的衛生組織或機構所從事的一種社區定向衛生服務,是以全科醫生為骨干,合理使用社區資源和適宜技術,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導向的,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殘疾人等為重點,以解決社區主要衛生問題,滿足社區居民基本衛生保健需求為目的,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為六位一體的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
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特別強調“三級預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六位一體”工作職能中就體現著中醫“治未病”的思想理念。以醫療為載體,人民健康為最終目的,把人民健康建立在預防保健的基礎上,這就是“上工治未病”的精華所在。
2 中醫“治未病”理論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的應用
2.1 未病先防“治未病”通俗地說就是預防,預防尚未發生的疾病和預防在動態變化中可能出現的狀態。《黃帝內經》中“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論述歷代醫家都極為重視,并通過他們的醫學實踐加以運用和發揮,使其成為別具特色的預防醫學理論。只有強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視攝生才能強身。攝生是以調攝精神意志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閑清靜,沒有雜念。精與神守持于內,避免過度的情志變動,心胸開朗,樂觀愉快,這樣就能達到補養真氣的目的。對于外界不正常的氣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時避開,順從四時寒暑的變化,保持與外界環境的協調統一。要求人們飲食有節制,生活起居有規律,身體雖勞動但不使其過分疲倦,同時還要節欲保精。反對“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則,就會導致疾病、早衰。《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就是說要預防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襲,同時又強調注意人體內在預防疾病的能力。
接著又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可見它提示了中醫對預防疾病,即“治未病”是從考慮人體內在抗病能力的調動和對人體外界致病因素的防治。人們保健從體內、體外兩個方面著眼,增強正氣、調攝情志、健身鍛煉、調節生活、合理膳食、謹慎起居,并倡導八段錦、太極拳、氣功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同時強調可以運用針灸、推拿、藥物調養等方法調節機體的生理狀態,以達到保健和防病,應該可以提高人們的整體健康水平與生活質量。這不僅體現了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與中醫“治未病”的緊密關系,更突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2.2 既病防變
“既病防變”,即有病早治,防止病變。是指人體在患病之后,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截斷疾病的發展、傳變或復發,以防止惡性或不良性變化,防止傳播條件的產生。《素問?刺熱篇》說:“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處所謂“未發”,實際上是已經有先兆小疾存在,即疾病時期癥狀較少且又較輕的階段,類似于唐代孫思邈所說的“欲病”,《 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篇》說,“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是說已經得了病,不讓它加深加重,要采取措施。仲景曰:“適中經絡,為流傳臟腑,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說明有病宜早治。在這種情況下,及時發現,早期診斷治療無疑起著決定性作用
2.3 瘥后防復
即病愈后防止復發或病殘后積極康復。愈后防復發是指疾病初愈時,采取適當的調養方法及善后治療,防止疾病再度發生所采取的防治措施。疾病恢復期,人體正氣尚未復元,疾病癥狀雖已消失,但病根未除,若因調養不當或治療不徹底,受某種因素誘發,將使潛伏于體內的舊病復發。愈后防復發,是中醫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向來為歷代醫家所重視,一直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病殘后康復更是中醫能大有作為的領域,比如中風后遺癥偏癱的病人,是需要長期的治療和調養的。中風后,病人一般行動不方便,上醫院康復,運用先進的儀器設備,需要投入很多金錢和人力物力。而如果在社區衛生院應用中醫針灸推拿和中藥相結合的方法治療或者社區醫生進行家訪并在病人家里進行康復保健指導和相應的治療,不僅方便,而且省時省錢、療效好。隨著人口老齡化,慢性病和老年病成了社區醫學的主要問題,而這些也恰恰是中醫治療的特長。
社區衛生服務是現代中國醫療體系中最基層的醫療服務,理解好中醫“治未病”的思想精髓,并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地在“六位一體”的各項工作中運用好中醫“治未病”理論,這還有待于我們在具體實施時去進一步的探索研究和實踐創新。中醫“治未病”在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中的應用也必將越來越廣泛和深入,直至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