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張晨霞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行為習慣培養以及能力素質鍛煉方面還比較薄弱,他們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注意力往往很難一直集中,對于學習方法的掌握程度也不夠高,這就意味著我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會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對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另外,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是小學生進行其他一切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所進行的有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相關策略探索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我國社會未來人才的培養都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育;有效性
引言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大多沒有創新的改革教學標準,課堂的主體仍然是教師本身,學生只需要被動接受教師準備好的備課方案和教學設計,缺乏良好的溝通。即使是小學生,心理年齡尚不成熟,他們依然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方式,只有在課堂上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觀念,突破傳統,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思考學習,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語文教師應積極提升自己,用新的教學策略和理念推動有效教學的施行,讓語文課堂變得生動多彩,提供給學生良好的教學環境。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老師的教學方法過于死板,不少老師因為受到以往觀念的影響,將教學重點放在了提升學生的成績方面,所以在課堂上,把時間都用在了講授知識上,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也是照本宣科進行講授,缺乏比較新穎和先進的教學方案,所以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完全不相符合的,久而久之,學生很難對語文產生興趣。其次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見識短等因素影響,多數學生很難意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在語文課堂中總是出現精力不集中以及打瞌睡的問題,在課下對老師布置的作業并沒有用認真的態度對待,部分學生還會選擇抄別的同學的,還有的學生直接不做,所以使得他們所學的語文知識內容得不到很好的鞏固,因此也為老師的教學工作開展造成了阻礙。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意義
首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能夠很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的集中,對于學生知識的獲取和理解效率的提高有著最直接的幫助。另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也就意味著我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對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邏輯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也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營造開放、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
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從教學理念方面進行轉變。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發展特點和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目標,跟隨素質教育改革的步伐,深度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因材施教、鼓勵教育等教學理念,在此基礎上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與安排。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姓氏歌》一課的教學中,可以考慮到本文和學生姓名之間的聯系,利用此特點,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回憶班級學生姓氏的基礎上,用不同顏色的彩筆畫出與班級學生相對應的姓氏,并使學生感受不同姓氏被涉及的次數的不同。之后,教師還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些有關姓氏的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要注重開放、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要利用好口語交際的機會。比如在以“我說你做”為主題的口語交際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就可以將班級里的學生進行分組活動設計,增添課堂活力。
(二)、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為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就要靈活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使語文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崔巒老師說過:“語文教學要實現從課文分析的教學到教學策略導向的華麗轉身。”過去我們的語文課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講的多,學生說的少;重課文分析,輕學生的體驗和感悟。新課程改革把“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理念,因此,課堂上要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題”的教學原則。課堂上要建立良好、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自主、愉悅、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要求,讓其處于最佳的投入狀態,去達到這個目標。要根據學生的層次,選擇合理適度的教學策略,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體驗,做到因材施教。如《小蝌蚪找媽媽》,在教學策略的選擇上,我借助文本中的插圖,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創設不同的情境,采用分角色朗讀,課本劇表演等形式,讓孩子們扮演小蝌蚪進入角色,走進文本,從而去探究、感知小蝌蚪生長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在教學策略的選擇上,我始終把“為學生發展”落到實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把語文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有意識地強化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整體發展。
(三)、有趣味的課堂情境,時刻激發學習興趣
為學生增設文字相關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像文字情境,利用文字描述為學生創立可想象的情境,既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又能增強學生對文字的語感。除了文字情境外,還可以設置音樂情境,利用音樂渲染氣氛和烘托效果的感染力,為語文教學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學習不同的課文時,根據不同的情感基調選擇音樂播放,能讓學生在朗讀時的感情更加豐富。設問情境也是良好選擇,教師設置趣味性問題,吸引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并能做出相應解答,通過外部手段刺激學生的趣味感官,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在《海底世界》這一課的學習中,筆者先創立了設問情境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此類的問題多為“你見過大海嗎?”“描述一下大海的模樣”“你對海底世界好奇嗎”。學生一般都有去過海底樂園的經歷,也可以以此為出發點展開設問,學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幫助鍛煉表達能力。在學生通過講述自己的經歷對海底淺層世界有了一定知識共享后,可以為學生展示海底圖片或者視頻,與之相關的紀錄片,學生可以了解到真實的海底世界與他們在海洋館中所見的不同。在圖片或者視頻的選擇上,盡量按照課文內容,先展示有關海底環境的內容,再展示海底動物不同的活動方式和五彩斑斕的植物,引入有關海洋的小故事進一步抓取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告別無效教學實現有效教學的最終決定因素是教師的教學智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提升,不斷創新,積累經驗,勤于反思,需要我們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探索和創造有效課堂,讓孩子們真正從課堂上學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