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弗檔案》:電影對真實的創新探索
高云
[摘要]: 《科洛弗檔案》是一部用DV來呈現災難的影片,它采用DV這種技術手段來表現災難,更重要的是它通過對DV的道具設置,由它的代表真實的符號意義來形成觀眾的感知真實。同時,該片是將電影內容從屏幕解放,用多種手段將電影的虛構內容拿到互聯網上進行真實性轉化的獨創之作,也在操作層面和理論層面上對電影帶來了新的思考。
關鍵詞: 科洛弗檔案 DV 隱喻意義 電影表征
《科洛弗檔案》(Cloverfield)是派拉蒙公司于2008年1月18號上映的災難片,首映即創下了3411家影院首映,周末三天收獲票房4100萬美元的歷史性記錄,這也是有史以來北美票房一月份周末票房的最高紀錄。然而正如《綜藝》所評價的,這部影片雖然披上了代表著流行的新潮外衣,可是影片的本質和風格仍然是老舊的。因為它有著再老套不過的災難片劇情:Rob被公司派往日本工作,他的親友們為他準備了一個餞行派對,還特意準備了一臺DV由他的好友Hud來負責記錄下這場臨別的聚會,但突然房屋開始搖晃起來,當他們跑出大樓來到街上時,自由女神的頭顱被仍到了他們面前,一場災難已經來臨,一個龐然大物正在毀滅曼哈頓。Rob一行5人開始逃生,在逃跑途中Rob接到了前女友Beth的電話,得知她被困在自己家里,于是他們開始前去營救Beth,但最后,他們無一生還。Hud用DV記錄下了這一切,他自己也在最后為了揀起掉落的DV而被怪物一口吃掉。 雖然在劇情上,本片毫無新意,但是它的價值卻在另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本片用DV的紀實手段來表現災難,是災難片的一種嘗試和突破。在電影中,Hud用DV記錄著這場災難和他們逃生的過程,觀眾感覺影片完全是盤DV帶,卻忽視了畫面外的另一臺DV攝影機。Hud用的是一臺看不清楚牌子的普通民用DV,實際用來拍攝本片大部分場景的是一臺松下HVX200專業DV,拍攝視覺特效的攝影機則分別是一臺Thompson Grass Valley Viper Filmstream專業DV和一臺Sony F23專業DV。二是它的獨創性,它將電影本該呈現的完整事件從電影里獨立出來,用互聯網文字、圖像、視頻結合呈現的手段把事件真實化。這是一部不用電影來全部承載電影內容的影片,真正由電影院熒屏呈現的內容只是其故事的20%,其余的80%都被呈現在以假亂真的官方網站和博客里的新聞、圖片和視頻中。這兩個特點都有其深層的意義,體現出電影追求真實的新發展。 一、DV的隱喻意義 (一)、攝影師使用的專業DV的隱喻意義——拍攝手段和畫面真實的隱喻 災難片的目的在于觀眾通過對災難的震撼體驗來達到對人類、自然、宇宙的思考,近幾年尤其關注全球生態的問題,災難片往往通過前瞻性的對生態的思考,來對未來人類生活的圖景作出警示性的表征,引起觀眾的共鳴和思考。災難要震撼人心,必須樹立它的真實性。這部影片采用虛擬的動畫特效塑造了一個龐然怪物,無論怎樣分類,它也不屬于紀錄片的類型,然而它卻采取了一些手段來讓觀眾誤以為這是部紀錄片,首先是采用DV這種技術手段來表現災難,它的隱喻意義在于拍攝手段和畫面呈現的真實感。 導演馬特?里夫斯說:“這部影片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雖然擁有著如此震撼的影像,卻是通過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記錄的。當這些角色一個個邁進鏡頭,情感也隨即涌出,所以我面臨的真正挑戰就是找到一個方法,將一些非凡的元素用荒謬可笑的方式包裝起來,即怪獸的襲擊,而且要以一種完全真實的方法去處理整個故事的發展。”[1]因此他采用了DV拍攝的手法。美國學者雷蒙德?菲爾曾說道:“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作為一種交流手段、作為一種工業———始終主要取決于技術的革新。” [2] DV的出現帶來了一種技術對于影像呈現的影響和發展,是一種在操作層面上的突破。DV被認為是實現紀錄片“電影眼睛”對真實電影的追求的有力武器,因為“傳統電影是眼睛受制于機器, DV則將重心轉移到了機器背后的眼睛,是真正意義上的眼睛的延伸。”[3] “有創造精神的導演,在攝影機鏡頭這只眼睛里找到了另一只眼睛,這就是他自己的眼睛。于是認為這只眼睛是最公正無私的證人,并且把它當作探索的工具使用,激發我們細心觀察和勇于發現的欲望,迫使我們通過所有令人惴惴不安的道路。讓我們把這一切記錄下來,讓我們提出報告。” [4]在這個意義上,DV把攝影機對生活原生態的干預和侵入降到了最低限度,保留了現實粗糲而生動的質感。這部影片采用DV來拍攝,雖然是專業的攝影師,卻遵循了DV拍攝民間化、非專業化的表現形態,沒有刻意的切換鏡頭,沒有炫耀組接技巧的蒙太奇,沒有美學價值的藝術鏡頭,沒有配樂對劇情的起承轉合,影像是在個人在災難面前所處的距離和所能感受的范圍之中得以呈現,這是粗糙的卻是真實的影像表征,是由導演精心安排的,其認知的基礎在于,攝影師必須把自己當作手持DV,和災難面對面的Hud,由此完全體現出DV影像的語法規則。
[注釋] [1]水木秋寒:《百度百科科洛弗檔案》,來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369752.htm
[2] [美]路易斯.賈內梯:《認識電影》,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年,第304頁。
[3]姚爭,朱曉軍:《DV影像的傳播形態和美學價值分析》,《現代傳播》,2004年第5期。.
[4] [意]基多.阿里斯泰戈著,李正倫譯:《電影理論史》,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2年,第124頁。
[5]克里斯蒂安.麥茨,吉爾.德勒茲等,吳瓊編:《凝視的快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224-225頁。
[6]雪侍宵:《Cloverfield 深度劇情研究》來源: http://hi.baidu.com/%D1%A9%CA%CC%CF%FC/blog/item/1019abde3968e25dcdbf1a64.html
[7]馬永建:《后現代主義藝術20講》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第251頁。
[8]馬永建:《后現代主義藝術20講》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第2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