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地名檔案管理工作,為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黃雁
摘要:地名檔案是國家檔案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是從事地名調查,地名標準化管理,地名命名更名等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歷史記錄。地名檔案工作就是按照科學的原則和方法進行檔案管理,及時提供與地名有關的標準信息,為國家建設的各項事業服務。
關鍵詞:地名檔案;信息管理;政策法規
隨著全國地名事業的蓬勃發展,地名檔案工作也隨之建立和發展起來,它是一項新興的重要工作。地名檔案工作是整個地名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地名”這一多面體的信息集中載體,地名必須通過地名檔案的使用,才能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地名檔案的整理工作就是把地名工作中形成的地名文件材料進行分類,組成保管單位以及地名檔案的分類編目工作。過去,地名檔案處于分散,混亂,不規范的狀況,尤其是基層部門的地名檔案資料不齊全,整理不科學,書寫不規范的狀態,這直接影響了整個地名檔案材料的完整和地名檔案為社會提供服務的作用。根據當前實際與工作實踐相結合,作者對如何做好地名檔案管理工作,為社會發展保駕護航提出以下觀點,以與同行共商榷。
一、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必須改進地名檔案管理
地名管理是國家行政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地名管理的直接目的是達到國家地名標準化和譯寫規范化,進而實現地名國際標準化;最終目的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國際交往服務。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建設的日新月異,新增地名和更改地名的數量不斷增加,特別是城鄉地名增長更快,隨著城市空間的不斷擴大,舊地名被新地名替代,如何迅速地將這些變化了的地名信息向社會提供服務,是地名檔案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目前,我國正抓緊新型農村建設,通過城市化和工業化,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城市率的提高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在不久的將來,新疆城市人口將大量增加,城市建設面積也將不斷擴大,這樣就必然有一些新道路、巷、街道產生,因此對小城鎮中的地名規劃、命名更名和地名標志設置等方面必須進行系統的研究,盡快提出一些思路和方法。地名檔案工作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就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地名信息系統。要樹立服務意識,努力開發地名檔案信息資源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
二、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一是要加強農村地區對標準地名使用的推廣工作,以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公布和公開標準地名的申報程序,為標準地名的推廣提供方便快捷的政策指引和服務指南。二是要加強對建設單位使用標準地名的宣傳,做到建成一處,申報一處,不要漏報、錯用、遲報或者不報。三是要加強對批準使用的標準地名的公布,方便企業和居民及時申報門牌。四是要及時對批準使用的標準地名樹立路牌、交通指示牌、門牌等。不能產生有路無路牌,有戶無門牌,有建筑物而無建筑物名稱的現象。五是采取公眾參與命名的方式,發動企業和群眾征集路名、建筑物名稱,提高企業和群眾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了解標準地名的有關知識,提高對標準地名的認識。
三、完善機制,鞏固成果。
具體要求為,一是完善管理機制。地名管理工作牽涉部門多,需要政府加強協調。包括政府和企業的協調,部門與部門的協調,部門與居民的協調等。根據地名管理的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成立地名管理委員會,加強對地名工作的宏觀管理。因此我縣恢復地名管理委員會是加強地名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二是要建立地名管理網絡。主要是建立建設單位、地名義務督察、地名審批網絡。三是完善政策的落實機制。加強對非標準地名的排查和對未命名的道路和建筑物的登記,擴大標準地名的推廣和使用率。四是建立和健全培訓機制和獎勵機制。對地名工作人員,地名義務督察員進行業務培訓,對成績突出的地名義務督察員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據筆者所知,建立地名義務督察員制度,在國內應該屬于首創,可以嘗試運用。 四、提升品位、加強規劃。
一是要明確加強地名規劃的指導思想。隨著我國一些地區和城市的實踐和探索,地名規劃的理論也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地名規劃應該以對現狀地名的深入調研為基礎,找出地名產生、衍化和使用的內在規律,有限度地理性地為未來地名的產生和衍化作出適當的指引。地名規劃事涉城市形象,但不能把地名規劃搞成新時代的“形象工程”。同時,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有關地名規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內容要求也需要結合調研的成果進行認真整理,深入研究,明確指導思想和操作辦法。二是要把握好規劃要點。城市規劃是保證地名規劃實施的基礎,但地名規劃不需嚴格對應各層次的城市規劃。根據對我縣發展過程的分析判斷,大約可以把握到:在城市總體規劃層面,形成主干路網和主要城市地區的地名規劃,在分區規劃層面形成市政路和社區地名規劃,在詳細規劃層面形成市政支路和街坊地名規劃,而大量的小區路、小巷名稱可由社區內部組織命名方案,地名辦審批。。三是在加強地名審美、文化品位的同時,注重地名的社會功用。地名規劃研究的內容涉及到許多學科,包括城市美學、語言學、歷史學、地理學、規劃學、認知心理學等學科。一個城市的地名,應充分體現城市的歷史地理、風俗習慣和人民的要求,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保持城市地名的實用性、獨特性和多樣性,形成體現城市內在氣質和特點的地名體系。四是地名規劃要注重對歷史題材的挖掘 。在地名規劃研究工作中,對現狀名稱及相關歷史文化民俗典故的調研是重頭戲。從文化遺產的高度去認識地名規劃管理工作,地名的文化功能,是一種既有歷史的深厚積淀,又為大眾所用的、具有自身特點的文化現象,一個地方地名的形成與當地的民俗風情、自然地理、歷史人文有密切聯系。在城市化的建設過程中,需注重對歷史地理信息的挖掘,應盡量保持地名的歷史延續性,在滿足地名美學要求和相關管理法規的情況下,不隨意更改地名,尊重地名的歷史名稱。
五、進一步完善地名檔案管理政策和法規
為做好地名管理工作,除了應掌握檔案管理基本知識外,還要建立健全檔案管理的規章制度,這是地名檔案科學管理的依據和準繩。因此,要重視規章制度本身的科學性,這種科學性也是地名檔案工作客觀規律的反映,有了科學的規章制度,才能達到科學管理檔案的目的和要求。地名檔案是一種專業性檔案,除具有一般檔案的共性外,還有它自己的獨特個性,也是提高地名工作效率和質量的必要條件之一。
多年來,我縣廣大地名干部依照《全國地名管理暫行辦法》,《地名檔案分類編碼表》等政策、法規對地名調查,補查成果進行了分類,整理,歸檔,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整理歸檔的過程中,各市,縣地名檔案中大量的內容是地名調查和成果類,這是地名檔案的核心。但是通過實踐證明,還有些不足之處。
要做好地名管理工作,首先應有健全的政策法規。而法規又是貫徹國家方針、政策的保障。我們現有的政策法規,有的條條太粗,只是一個框架,不具體;有的規范還未制定;有的還不夠完善,因此要抓緊這方面的工作。地名政策法規的制定,不僅要體現出當代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即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而且要體現出有利于地名自身的發展規律;體現出有利于國家的主權、民族尊嚴、人民團結、友好交往以及我國的歷史、文化、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等各個方面的特點,任何超越現時和違背客觀實際的法規,都是行不通的。
六、切實做好地名檔案信息系統建設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新時代的不斷推進,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應用給檔案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隨著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尤其是電子計算機及其應用技術的普及,促使各級行政管理、計劃、經濟產業部門對地名信息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公安、旅游業等各個方面的需要,我們必須拓寬地名服務領域,進一步開發地名檔案信息資源,使地名信息為社會服務。
根據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科學技術的條件,建立國家、省、地區、縣市各級地名信息系統的條件已經具備。通過建立地名信息系統,可以把地名檔案及時的運用數據處理、漢字信息處理、網絡通訊、自動制圖等現代先進技術手段,傳入社會信息管理領域,不斷促進地名信息處理方法和技術手段的現代化。
地名檔案工作是一項默默無聞、細微而技術性強的工作,要做好地名工作,首先必須做好地名檔案工作,研究適合我縣實際情況的地名檔案工作管理內容和方法;不斷提高地名干部業務素質,使我縣地名事業跨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