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的載體——城市景觀規劃新探
祝海
關鍵詞:城市設計整體城市設計城市景觀規劃載體
New Exploration of Urban Design's Carrier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urban Planning,urban design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its whole progress.And therefore,in the stage of the urban master plan,corresponding urban design,that is integral urban design,should be conducted.The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is the main means to realize integral urban design.It's acarrier of the contents of the integral urban design.This article explores roughly how to create high quality urban space environment in the stage of the urban master plan,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Xiuyu city district's landscape planning in Putian city Keywords:Urban DesignIntegral Urban DesignUrban Landscape PlanningCarrier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城市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隨著大規模的城市開發建設,城市的空間環境質量問題越來越突出,許多城市面貌相互類同,空間形態單調呆板,缺乏鮮明的特色和個性。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工業化、建筑設計標準化帶來的影響和開發建設單位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造成城市環境品質下降等,然而關鍵的原因卻在于:當前,我國對現代城市設計的研究實踐,從理論到方法都未形成完整的體系,所以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沒有能夠對城市空間環境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控制。
二、對城市設計的基本認識
古都北京勘稱世界城市設計實踐的代表作,但是作為現代城市設計的理論研究,在我國還是近幾年才剛剛起步。所以,與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相比較,我國的城市設計研究還處于初始階段。這里有必要對城市設計的基本概念進行簡要的論述。
城市設計是一種關于城市空間品質的研究,具體講是對城市或城市中某地段的物質要素進行綜合設計,創造適用、舒適、宜人且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間環境,以滿足人們物質、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的多樣需求。此外,通過城市設計改善城市的空間環境質量,還可以達到吸引投資、購物、旅游、工作,進而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與繁榮。
城市科學的理論研究已經逐步弄清了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的本質區別。城市規劃對于城市建設起著一種宏觀指導作用,規定了城市發展的方向,為創造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間環境提供了基礎。但是,由于城市規劃關注的重點是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問題,還沒有深入到城市形象的創造這一層次上。因此,城市規劃對于城市整體空間布局的要求必須通過城市設計這一環節才能得到實現。
三、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的城市設計
我國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第一章第八條規定:在編制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都應當運用城市設計的方法,綜合考慮自然環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對城市空間環境作出統一規劃,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生活質量和城市景觀的藝術水平。可見,城市設計應該貫穿于城市規劃的全過程,城市規劃只能指導不能代替城市設計。
長期以來,我國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缺少城市設計這一環節,許多城市在制訂了規劃之后,就按照特定的功能布局和用地性質、直接進入建筑設計階段。這樣做很難把握城市空間環境的總體特征,容易產生城市形象的無序化和城市環境的非人化現象。所以,要建立長遠的城市可視形象,提高城市的可識別性,增強城市環境的整體美,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對于生存的城市空間環境質量的要求,必須從城市總體規劃階段起就對城市整體空間形態、城市景觀特色等作出統一規劃和精心設計,并進行有效的控制,引導各項開發建設,也就是說,必須把城市設計的思想融于城市總體規劃的過程中。
城市規劃的不同階段應該有相應層次的城市設計與之配合,根據我國具體情況、城市規劃設計管理體制和城市規劃編制方法,綜合協調城市規劃的階段劃分,把城市設計分成整體城市設計和局部城市設計兩個階段。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的城市設計應該是整體城市設計。整體城市設計主要是研究確定城市空間的總體布局,建立長遠的城市可視形象的總體目標,以形成良好的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間發展形態與人文活動框架。應該說,整體城市設計涉及的內容很多,從確定城市空間形態結構、構造城市景觀體系到布置城市人文活動空間、設計城市豎向輪廓,甚至提出城市色彩、照明、建筑風格、城市標志物與建筑小品等的整體設計構思等等。
城市景觀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中實現整體城市設計的主要手段,把它作為整體城市設計的載體不但可以容納城市設計的內容,而且可以根據不同城市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沿革,選擇不同的景觀側重點,合理取舍城市設計的內容。
四、城市景觀規劃方法與實踐
(一)城市景觀規劃方法初探我國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一般是把園林、綠地規劃作為總體規劃的一個專項規劃,這種做法往往只是停留在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平面表達上,也就是說僅僅對園林、綠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作出規定,并沒有對城市的空間形態提出相應的要求。城市景觀規劃則不同,它是研究三維物質空間形態的塑造。可見,隨著城市空間環境質量的普遍下降,傳統的園林綠地規劃已經顯得落后和保守,所以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引進景觀規劃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
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城市景觀規劃并不是對傳統的園林、綠地規劃的摒棄,而是對它的延伸和發展,兩者沒有矛盾,但也不能等同。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進行景觀規劃,首先要分析研究城市景觀資源結構,充分挖掘其中能反映城市特征的景觀要素,對其功能用地加以周密翔實的考慮,為城市景觀系統的形成創造條件。
城市景觀要素包括自然景觀要素和人工景觀要素。其中自然景觀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風景,如大小山丘、古樹名木、石頭、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觀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跡、文化遺址、園林綠化、藝術小品、商貿集市、建構筑物、廣場等。這些景觀要素為創造高質量的城市空間環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必須對各種景觀要素進行系統組織,才能形成完整的景觀體系,創造有序的空間形態。
(二)秀嶼市區景觀規劃實踐秀嶼半島是湄洲灣北岸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莆田市的七個城市組團之一。半島前端的秀嶼港是“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天然良港,有巨大的開發潛力,是莆田市最具活力的增長點之一。
這次秀嶼市區總體規劃除了對用地功能布局進行系統的研究外,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景觀規劃,注意把城市設計的思想融于總體規劃的全過程。秀嶼市區三面臨海,東西兩端有若干大小山丘,自然景觀豐富多樣,加上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人文景觀,為創造高質量的市區空間環境提供了眾多素材。
秀嶼半島位于福建省的沿海中段,市區的景觀構成必然受福建地域整體文化的影響和制約。福建是個多山的省份,它的地域文化不能不以青山為依托,同時福建有冗長的海岸線,海港及島嶼眾多,漁民們在同大海拼搏的過程中,孕育了海文化。所以以青山為依托,以大海為觀照,成為秀嶼市區景觀規劃的主要思路。以此為脈絡,對市區內的景觀資源進行有機組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景觀活躍元素
在城市景觀要素分析的基礎上,尋找最具地方特色,最具歷史意義的景觀風貌,作為組織市區景觀系統的主角。這也是創造高質量的城市空間環境的根本所在。
秀嶼半島西部中段的象山古名嵩山,具有半島內無可比擬的景觀特色。
(1)海拔最高:象山頂峰海拔79米,是秀嶼市區的制高點;
(2)自然植被最完好:象山不僅山頂綠樹成蔭,山麓也是綠樹環抱,現有一大片沿海岸線絕無僅有的荔枝、龍眼林;
(3)文物古跡眾多,人文景觀最豐富:屹立于山巔的嵩山護國寺,創建于宋代,她儒、道、釋為一家,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寺旁有宋丞相陸秀夫的衣冠冢,尚存“宋檀越陸公墓道”石碑。另有清代的象山書院。
這些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使象山理所當然地成為秀嶼市區城市景觀的活躍元素,使象山成為組織秀嶼市區景觀系統的龍頭。
2、劃分特色景觀區
依據城市各地段景觀特色及用地功能進行重點處理,逐步形成并強化其地方特色,以繼承和發揚城市歷史文化。
雙石半島是秀嶼半島的突出部,是半島的半島,它所面臨的是淺海灘涂,最前端的石頭鼻由礁石組成,是欣賞海景的好去處。規劃把雙石半島的端部分成兩部分,左側辟為海濱綠地,右側作為反映具有漁村面貌的高級別墅區,兩部分結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高級旅游渡假區。通過它還可以把市區北邊的淺海景觀引入城市。
西南角的秀嶼村具有蘊深的歷史積淀。追溯過去,它是與大陸分離開的島嶼,六七十年代由于圍海造地才使它與大陸連為一體。秀嶼港因秀嶼村而得名,秀嶼鎮因秀嶼港而得名,顯然秀嶼村是個有人文傳統的歷史地段。規劃把秀嶼村辟為海濱綠地,使市區向大海敞開,把南邊的深海景觀引入城市,從而可以避免整個市區被港區包圍而形成的那種單調封閉的感覺;同時也是對歷史地段的保護,可以使歷史文脈得以延續。從秀嶼村的山上向南邊眺望,正對著湄洲灣的主航道,大小船只來往非常頻繁,這種繁忙的景象與北邊雙石半島端部恬靜的漁村面貌形成強烈的反差,是對城市景觀的活化。
象山西邊是莆頭山,莆頭故名莆口,是莆田立縣前見于史書的第一個地名。現狀莆頭山地形比較破碎,植被不完整,應該大力進行綠化保護,形成一個獨具特色的景觀區。
市區東邊的效外山巒起伏,有秀嶼半島海拔最高的珠坑山,通過疏港大道上綠化帶把郊外起伏的綠色輪廓引進市區,實現市區與效區的融合。
3、組織軸線景觀
軸線景觀是通過城市主要干道及重要節點形成的。秀嶼市區組織了兩條景觀軸線:
(1)疏港路的橫向景觀軸線,起于西端現狀碼頭區,橫穿整個市區;
(2)縱向景觀軸線,起于雙石半島,止于南側規劃港區,縱貫整個市區。
4、控制景觀視廓
景觀視廓就是為了使各個景觀區處于良好的通視狀態而建立起的視覺走廓。秀嶼市區的景觀系統是通過象山來組織的,所以規劃中對象山與其他景觀區之間的視覺走廓作重點處理,使用它們相互之間都處于可視狀態。
5、勾勒城市天際線城市天際線是指由城市的自然景觀和人工建構筑物等形成的高低錯落的輪廓線。天際線輪廓應與景觀視廓相配合,相協調。
秀嶼市區的景觀規劃,是在對秀嶼的自身條件進行深入綜合研究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城市設計的手段,對市區自然風貌、歷史文化等城市特色因素進行綜合組織,最終構建起一個山、海兼備,港、城相融的現代化城市景觀體系,從而為秀嶼市區的城市空間環境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城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經濟、文化 、社會等有機聯系的環境。提高城市綜合環境質量,創造各具特色、富有情趣、豐富多彩的城市面貌是共同的呼聲和原望。為此,我們廣大規劃師、建筑師必須付出艱苦努力,關鍵是要增強城市設計觀念,強化城市設計工作,把城市設計思想有機地融進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
文中以秀嶼市區總體規劃中的景觀規劃為例證,對城市總體規劃階段通過城市景觀規劃來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保護城市的自然景觀,創造高質量城市空間環境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旨在拋磚引玉,就教于同行們。
①鄭正論城市設計的階段內容和編制城市規劃匯刊1995(2)
②王澤堅、何忠品淺議城市總體規劃中強化城市設計與地方特色規劃師1995(4)
③於賢德論城市特色美的創造建筑學報1995(7)
④孟建民城市設計概論建筑師31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收選日期:199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