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做好新時期工會工作
劉玉清
【摘 要】在企業改制過程中,如何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積極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營造新型的勞動關系,是目前各級工會組織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和重點。
【關鍵詞】和諧勞動 新時期 工會工作
勞動關系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勞動關系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和具體體現。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工會組織必須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建立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最大限度地保護、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組織引導廣大職工投身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之中。
一、當前國有企業勞動關系的變化及帶來的問題
我國改革開放近30年來,隨著勞動關系逐步向“企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國有企業職工與企業之間勞動關系日趨復雜,并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勞動關系機制從行政化到法制化,勞動關系主體從固定化到流動化,其突顯出的問題主要是:
1.勞動關系的確立和解除不規范。盡管多數用人單位都依法與勞動者簽訂了勞動合同,但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勞動合同條款上隨意變更,隨意終止以及在實際運行中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緊張了勞動關系,引發了勞動者與企業的沖突。
2.勞動力供求關系不平衡。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和經濟總量的不平衡,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勞動力競爭就業形成了勞動力市場中用人單位的買方市場,使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勞動者處于被隨意支配和處置的地位。
3.收入差距的非正常拉大。由于社會正處于轉軌變型期,收入分配體系正處于過渡調整,逐步規范完善過程之中,出現了行業與行業,企業與企業,企業內部收入不平衡現象明顯加劇,其利益分化,收差距拉大的趨向明顯。
4.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物價上漲幅度的增大,以及全社會對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群體的救助、幫扶力度不夠,使部份職工的承受力十分脆弱。
二、工會組織在構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業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企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工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團結動員職工支持、參與改革,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構建穩定和諧的新型勞動關系,實現企業職工的共同發展。企業工會直接面對職工群眾,處在促進企業發展,協調勞動關系的第一線,在動員職工、組織職工、依靠職工、服務職工,保護、調動、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推動企業改革,需要企業工會深入細致地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導職工正確對待利益關系的調整,識大體、顧大局,理解、支持和參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需要企業工會組織職工廣泛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為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獻計出力;維護穩定,需要企業工會積極參與協調勞動關系,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雙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和諧社會。 三、努力構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工會工作機制
工會是勞動關系矛盾的產物,也是調解勞動關系的主體,建立協調、穩定的勞動關系,構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是工會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當前有必要重點建立四個方面的機制:
1.教育引導凝聚機制。構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必須要把蘊藏在廣大職工中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工會組織一是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生產經營中心,廣泛引導組織職工開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勞動競賽活動、合理化建議活動等,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二是要教育職工樹立工人階級的先進思想,正確認識企業發展與個人發展、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開展職業道德、創建學習組織等活動,不斷提高職工綜合素質。三是在建設企業文化中,要以文化興會作為工會的指導方針之一,開展形式多樣的“爭創一流”的職工文娛體育活動,以凝聚職工力量,展示職工風采。
2.民主訴求表達機制。一是工會組織要重視源頭參與,通過政策出臺前的前期參與,力爭使工會和職工意見、要求在政策中體現出來,同時通過職代會對工廠的重大事項行使審議建議權和審議決定權來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從而使企業和職工的勞動關系行為在法律與制度中活動。二是大力推進廠務公開,只有實行廠務公開,把企業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原原本本、明明白白地告訴職工,上下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從而增強勞動關系的和諧。三是建設一個真正依靠職工的勤政廉潔的領導班子是企業健康、長久、高效、持續發展的關鍵。要建立職代會定期民主評議干部制度,使領導干部置身于職工群眾監督之中,才能有一個穩定、良好的勞動關系。
3.權益維護保障機制。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構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本質要求。一是建立平等協商機制、簽訂集體合同,逐步推行工資協商辦法,形成由勞動關系雙方依法平等協商、自主協調勞動關系的有效調節機制。二是要建立健全勞動法律監督的組織體系和制度,形成工會法律監督網絡和渠道。通過對勞動法律法規執行的監督,促進勞動法律法規的正確、有效實施,促進企業依法用工,減少在勞動用工管理中的不規范行為。三是建立法律援助機制和人民調解員機制,要宣傳、幫助職工群眾樹立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要及時發現問題,妥善協調解決,避免矛盾激化。四是,加強企業的安全生產知識教育,強化職工安全生產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要以“安康杯”競賽活動為載體,加強群眾監督,解決安全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杜絕違法指揮和野蠻操作。
總之,和諧企業必定其勞動關系是和諧的,和諧的勞動關系才能給職工創建一個和諧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才能讓職工有歸屬感,從而培養起對企業的責任感,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科學、健康和持續的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