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會到黨支部,沃爾瑪增長“中國智慧”
愛成
“反工會”的釘子戶
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曾經認為“工會是一股分裂的力量,會使公司喪失凝聚力”。基于這樣的信條,在創立的40多年歷史里,工會一直被沃爾瑪視為洪水猛獸。雖然沃爾瑪在日本和巴西收購過來的店鋪擁有工會組織,但是沃爾瑪一直把不建工會作為其企業“憲章”,沃爾瑪曾印發專門針對工會的小冊子,告誡員工保持與工會組織的距離。尤其在美國,沃爾瑪抵制了無數的壓力。
從2001年9月至今,沃爾瑪遭到過美國“國家勞動力關系委員會”28次投訴。該委員會認為,沃爾瑪從事了反工會活動,如解雇有接近工會嫌疑的員工。但是沃爾瑪至今沒有被告倒,它常用的手段就是對提起訴訟的工人施加壓力或者“軟化”他們的立場。
2004年,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家沃爾瑪店在食品與商業勞動聯盟的推動下成立了工會。隨后,因為擔心引發連鎖反應,沃爾瑪迅速關閉了該店,并對外宣稱關閉理由是“業績不佳”。
在中國,沃爾瑪同樣是讓工會組織頭疼的“釘子戶”。沃爾瑪深圳總部多次拒絕深圳總工會主席親自上門要求建會的請求;沃爾瑪南京總工會被沃爾瑪一連拒絕了26次……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設有沃爾瑪分店的長沙、泉州等地。2004年10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工會法執法調研情況匯總》中指出,“部分跨國公司在我國的企業無視我國法律,公開抵制組建工會”,公開點名批評了沃爾瑪、三星和柯達。后兩者很快做出積極回應,惟獨沃爾瑪一直以“不建工會是其全球慣例”對此采取回避態度。
當年11月初,沃爾瑪總裁李斯特為緩解中國“工會危機”,向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捐款100萬美元,資助成立“中國零售研究中心”。同時他表示,沃爾瑪與自己的2.1萬中國員工之間“有直接的溝通渠道,不需要第三方的工會來擔任代表”。而后,沃爾瑪在媒體上發表公開聲明,稱“如果員工要求成立工會,沃爾瑪會尊重他們的意見,并履行工會法所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沃爾瑪這種稱“未建立工會是由于沒有員工提出相關要求”的迂回戰術,使其與中國工會組織之間的拉鋸戰陷入停滯階段。
因為在工會問題上的強硬態度,沃爾瑪在中國政府面前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也使得其在開拓中國市場時屢屢碰壁。20世紀90年代初,在家樂福之前,沃爾瑪董事長曾親赴上海洽談開店事宜,但由于在成立工會等問題上不肯“遷就”上海政府,此事不了了之。直到2005年,上海大賣場基本飽和的情形下,沃爾瑪才姍姍來遲。但形勢已今非昔比,沃爾瑪錯過了最佳的發展時機,全球零售業老大不得不面對大約120家類似賣場的殘酷競爭,其中老對手家樂福的門店就達到10家。1∶10,這個差距不是沃爾瑪短時間能趕上來的。
以退為進是一種智慧
2006年7月底,糾纏了10年之久的組建工會問題突然峰回路轉。7月29日,在泉州市總工會的大力促動下,沃爾瑪零售店中編號“1035”晉江店由員工自發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沃爾瑪工會。多米諾骨牌就此倒下,隨后不到半個月時間里,又有5家沃爾瑪工會宣告成立,其中3家在沃爾瑪中國總部所在地深圳。
在這種形勢下,沃爾瑪的態度開始軟化。8月10日,沃爾瑪高層在北京與全國總工會談判結束。當天,沃爾瑪(中國)總部在沃爾瑪分店組建工會以后,首次通過媒體發表了一份名為《沃爾瑪支持中國政府創建和諧社會的努力》的聲明,稱將配合全國總工會推進在中國的所有沃爾瑪分店建立基層工會組織。這意味著,除已經建立工會的6家店鋪外,沃爾瑪在中國的其余54家店將陸續在沃爾瑪和全國總工會的組織下建立工會。
對于一向以忠誠文化著稱的沃爾瑪來說,允許第三方介入企業事務可謂一個歷史性的突破。當然,如果聯系沃爾瑪當前的境況及其發展戰略,也不難理解它為什么要作出這樣破天荒的舉動。
就在2006年5月22日,沃爾瑪因為在韓國無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而將其韓國分店作價8.82億美元轉讓給了韓國新世界集團,從而正式退出韓國市場。7月28日,沃爾瑪再次宣布,將向麥德龍出售其位于德國境內的85家百貨商店。短短三個月之內,沃爾瑪相繼退出了兩個成熟市場。而相關數據顯示,沃爾瑪在英國和日本的市場份額同樣不容樂觀。
在發達國家屢遭不順,使得沃爾瑪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專注于拉美、印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尤其是中國更被其當成全球最有希望的市場之一。沃爾瑪CEO李斯閣在訪問北京時曾經說過:“中國是唯一一個有可能復制沃爾瑪在美國的規模和成功的市場。”按照沃爾瑪的設想,2006年它計劃在中國新增18-20家連鎖店,這將創造它進入中國后的年開店新紀錄。
當然,要征服中國這樣的市場并不容易。張瑞敏曾在哈佛講壇上強調在中國做生意的精髓,“第一是關系,第二是關系,第三還是關系”。對于外企來說,這里面最關鍵、最微妙的又是與政府的關系。2006年3月,胡錦濤在《關于我國沿海地區外資企業中不穩定因素的情況分析和對策建議》上作出批示,提出“加強外資企業黨建和工會建設等方面做好工作。”沃爾瑪雖然號稱商業帝國,企業文化也非常強大,但在中國國情面前,如果它繼續在工會問題上一意孤行,很可能會惡化自己的生存環境,而且會給中國消費者留下傲慢的印象。這樣一來,它的中國發展戰略就會遭遇許多意想不到的阻力。
所以沃爾瑪對工會和黨支部問題的妥協,實際上是一種融入中國本土文化、以退為進的“商業智慧”。它所作的這個表率作用,不僅會給外企工會建設和黨建工作帶來不少影響,也將使沃爾瑪從中國政府那里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這對于在中國一直落后于家樂福的沃爾瑪來說,無疑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