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外交活動中的目標排序問題初探
楊莉
【摘要】在當今國際交往中,經濟利益成為國家利益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經濟外交愈來愈受到各國的重視。本文探討將經濟外交活動的目標作為一個復雜的大系統,在對這個復雜系統進行系統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對其活動目標進行排序。本文只給出了初步研究的整體框架。 【關鍵詞】經濟外交系統分析系統評價目標排序 經濟外交是指一個國家通過大力發展本國經濟與對外經濟貿易關系,運用經濟、貿易手段來實現其對外戰略的外交活動。經濟外交有兩種不同的含義:一種表示經濟是某一國家外交特別強調的側重面,另一種則表示經濟是某一國家外交所使用的特殊手段。其實質性內容包括:由一國政府或代表本國政府的機構或官員以經濟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的對外交往活動;以經濟力量為手段或依托、為實現和維護本國國家戰略目標而進行的對外交往活動。同時,經濟外交決不僅僅局限于外交活動,還包括指導經濟外交活動的政策,如一個國家通過外交活動促進進出口的政策也屬于經濟外交。在當今國際交往中,經濟利益成為國家利益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經濟上的聯系和交往,已經越來越成為各國之間最主要的交往和聯系,經濟外交愈來愈受到各國的重視。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使各國的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地區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穩定、協調與發展,而經濟外交正是各國追求上述目標的重要手段。 經濟外交是經濟與外交的辯證統一,與過去不同的是,中國已從“以經濟促外交”進入“以外交促經濟”的時代。目前中國政府和中國外交部門、地方的經貿部門、大型集團型企業、民間部門都在全力促進對外經濟合作,大力加強經濟外交工作。經濟外交的主體不同,其活動的目標也就不同。經濟外交不但要突出重點,還要兼顧其他,這就需要對其目標進行排序。 一、系統目標的設定 利用專家決策系統,采用系統因素分析法,對所研究問題構成系統的目標進行設定。為防止偏差過大,覆蓋不全面,可首先取定一個在系統中上下層關系較多的,或與其他元素聯系較多的元素Si,找出相應的關系集合:A(Si)沒有回路的上位集,指Si與A(Si)中的要素有關,而A(Si)中的要素與Si無關;B(Si)有回路的上位集,指Si與B(Si)中的要素相互有關系;C(Si)無關集,指Si與C(Si)中的要素完全無關;D(Si)下位集,指D(Si)中的要素與Si無關,反之不成立。 由于目標集合的取定必須涉及決策人的效用函數,不便進行具體的分析,但現實中對外經濟工作緊緊圍繞下述宏觀目標展開。 一是推進周邊外交,切實做好中國與周邊地區及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外交。中國是世界上擁有鄰國最多的國家,其國際利益主要集中于周邊地區。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超過50%集中于周邊地區,應加大周邊外交的力度。 二是參與多邊外交,大力發展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貿關系。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為國內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營造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 三是更好地發揮對外援助的政治效應和經濟效應,重點是擇優援建與發展中國家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標志性項目,提供緊急救災援助,派遣醫療隊,擴大人才培訓規模。 四是加強“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結合,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和優勢,與不同國家進行了科技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工農業生產等形式多樣的多、雙邊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為我國和平發展贏得充足的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供給,贏得有利的國際經濟環境。 五是處理好同東盟的關系,這將有利于減少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避免與美國的直接對抗,并有利于臺灣問題的最終解決。在東北亞加強合作,共同開發,可以實現中、俄、日、朝等各方利益的均衡,并維護朝鮮半島的穩定。 六是要鞏固和發展同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的經貿關系,建立和啟動救濟機制,充分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處理貿易糾紛,積極組織應對國外的反傾銷案件,切實保護好我國企業的利益。 由于我國的經濟外交范圍比較廣泛,包括金融外交、能源外交、發展援助外交、對外投資合作、區域合作、服務貿易等多個方面,經濟外交的主體不同,其活動的目標也就不同。當經濟外交的主體是具體的實體集團或部門時,其活動的目標就應更為細化和實際,如在如何利用境外資源、引進外國技術與資金、提升出口產品的檔次、開展服務貿易、擴大工程承包、擴大進出口貿易規模等目標集中進行排序和選擇。但所有目標的大前提是為國家利益服務,并且如何通過這種“經濟外交”使中國真正成為國際社會的“參與建設者”和“負責任的大國”。 國家的經濟外交的基本國策可以幾十年不改變,指導經濟外交活動的大宏觀政策可以不變,但具體實施經濟外交活動的目標的設定應該是不斷調整、不斷完善的過程,即目標的設定是動態過程。并且應該保證目標設定的動態一致性,即目標不僅在行動的初期選擇期是最優的,在行動的執行過程中也是最優的。正是因為如此,經濟外交活動目標的設定和排序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二、影響目標的因素分析 對每一個目標,應對影響目標的因素進行分析。在當今經濟社會,面對信息爆炸的局面,用傳統的層次分析法、模糊評價等方法進行系統分析已不可能,可嘗試直接從數據中學習并生成貝葉斯網絡的方法進行系統分析,這里的系統可以是經濟研究的大系統,也可以是處理模型的小系統。即需對上面提到的每一個目標的A(Si)、B(Si)、C(Si)、D(Si)集合進行影響因素分析。 由于經濟系統是個動態隨機系統,應采用動態貝葉斯網絡進行分析。動態貝葉斯網絡是復雜隨機過程的圖形表示形式,是動態系統建模和狀態估計的方便工具,也是進行預測、原因推理等的重要工具。它是為了解決動態的不確定性問題而將貝葉斯網絡擴展成帶有時間參數的網絡而形成的,可用于解決動態的不確定性問題。具有非線性、可解釋性、可擴充性強等優點,可通過進行因子分解來提高在統計和計算上的效率以及精確和易理解的概率語義等。和傳統的貝葉斯網絡一樣,動態貝葉斯網絡的聯合概率分布由變量的條件獨立性假設來確定。 從數據中學習動態貝葉斯網實際是尋找和訓練序列集匹配度最高的動態貝葉斯網。一個動態貝葉斯網可以展開成一個長的貝葉斯網,擴展貝葉斯網的學習算法處理動態貝葉斯網學習的做法是從訓練序列中學習到兩個貝葉斯網結構:初始網B1和轉換網B2。給定先驗和轉移網絡,可表示出一個任意長度的動態貝葉斯網絡。通過引入一個評分函數,評價初始網B1和轉換網B2定義的動態貝葉斯網反映訓練序列的準確度,然后由搜索算法尋找最好的動態貝葉斯網,即尋找最好的初始網B1和轉換網B2的組合。 另外,進行影響因素分析必須涉及評價指標體系的選擇,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具備完善的評價功能、監測功能、預測功能。問題不同,背景環境不同,評價指標體系的選擇也應不同。要根據國別情況有的放矢。一方面,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因而許多國際上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并不一定適用;另一方面,不同的國家及地區之間,在經濟發展、社會人文條件、自然資源稟賦及環境狀況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有必要針對不同區域的不同特點,建立不同的經濟發展指標體系,從而更好地為經濟外交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提供服務。 三、隸屬函數的確定 人腦作為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主體,對于自然現象的反映往往都是模糊的。這種模糊有來自于客體自身的模糊性,也有認識角度的模糊性,關于隸屬函數確定的研究不但需在模糊信息的處理上做工作,也需要涉及主體對隸屬度確定的影響方面的研究。目前大多數系統隸屬函數的確定確定方法還停留在經驗和實驗的基礎上。幾種常用的方法有模糊統計法、例證法、指派方法、二元對比排序法等,但各種方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