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檢察機關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
陳揚
論文摘要 為檢之要,以民為本。群眾工作既是檢察工作的根本,也是檢察事業得以蓬勃發展的動力源泉;群眾工作既是群眾路線在檢察工作中的體現,也是檢察機關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方式。如何做好檢察群眾工作意義重大。本文擬從做好群眾工作的意義、客觀形勢及工作舉措三個方面探討檢察機關如何加強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
論文關鍵詞 人民檢察 群眾工作 社會管理創新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社會法律關系不斷涌現。固有的、以政府為單一主體、以“守夜人”為主要職能的傳統社會管理模式已很難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在此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勢在必行。檢察機關作為社會管理主體之一,自然也面臨著如何加強和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難題。近幾年,全國檢察機關在參與和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其中,也不乏通過加強群眾工作推動檢察機關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成功先例。但是,要讓檢察群眾工作真正取得實效,實現科學發展、永續發展,我們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深認識、加大力度、加快建設。
一、踐行宗旨,認清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重要意義
要做好新形勢下的檢察群眾工作,首先應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群眾工作的重要意義。我們必須認識到,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是檢察機關踐行黨的宗旨、推動檢察工作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切實提高檢察機關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舉措。 1.加強群眾工作是由檢察機關自身性質決定的。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努力為人民服務”。檢察機關是國家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這就決定了檢察機關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群眾作為檢察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做到立檢為公、執法為民。 2、加強群眾工作是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客觀要求。新時期以官民矛盾為代表的社會矛盾凸顯,群眾之間的各種民事、刑事糾紛也是屢見不鮮。而化解社會糾紛、滿足群眾需求正是檢察機關群眾工作的主要內容。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困難和挑戰,將群眾工作當作日益迫切的重大任務,做好做實,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 3.加強群眾工作是提高執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當前,少數檢察干警存在著群眾意識淡薄、群眾工作能力不高的問題:有的不能做到文明執法,執法態度惡劣;有的就案辦案,對案件一查了之,忽視案后回訪工作;有的對求助群眾漠不關心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加強群眾工作,堅持群眾路線,為群眾辦事實、辦好事,讓廣大人民群眾更深刻地認識我們的檢察工作并從中受益,從而提高我們檢察機關的公信力。 可以說,通過群眾工作,檢察機關既可以延伸檢察監督觸角,也可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既可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又可以密切檢民關系,既能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又能增強執法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因此,做好群眾工作,對于檢察機關來說意義重大。
二、把握形勢,客觀和正確分析當下群眾工作
做好檢察機關的群眾工作,認清形勢、把握機遇是基本前提。當前,我們已踏入“十二五”規劃的歷史新發展階段,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各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逐步確立,人民群眾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普遍增強。這些為加強和改進檢察機關群眾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但是,在看到有利形勢和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新時期檢察機關群眾工作仍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 1.檢察隊伍的素質亟待提高。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發展進步,全社會的法律意識日益增強,人民群眾不僅要求檢察機關自身做到公正廉潔執法,而且要求檢察機關切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這就對檢察人員的法律素養、專業技能與職業操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 2.應對群眾司法需求多樣化的能力面臨考驗。隨著“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通過司法途徑保護個人財產權、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的需求必將進一步增強,這就對檢察機關如何加強對案件當事人權利的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 3.社會信息化給檢察機關群眾工作帶來的挑戰。在社會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我們的檢察工作變得更加透明,網民可以通過網絡監督檢察機關的重要工作,檢察機關也可以通過網絡直接和網民溝通,網絡輿情由此成為檢察機關必須面對的社會輿論之一。而如何合理引導和應對網絡輿情,如何有效利用網絡信息平臺為廣大群眾提供更為有效的司法服務,自然也成為了檢察機關群眾工作面臨的全新課題。
三、多措并舉,探索做好檢察群眾工作的新路徑
如今,各地檢察機關在拓展群眾工作平臺上已初見成效,“群眾工作中心”、“檢察聯絡室”、“群眾工作站”等稱謂已逐漸深入人心。但要讓檢察機關群眾工作真正發揮實效,并形成一種長期機制,筆者認為還需要在拓展廣度、延伸深度和增強力度上下功夫: 1.延伸平臺,優化職能,拓展群眾工作的廣度。檢察機關可在轄區范圍內選擇群眾司法訴求相對較多的村居、社區,設立新的群眾工作平臺,配置群眾工作流動服務車,進一步拓展工作平臺,細化服務舉措,優化工作模式,構建“廣覆蓋、零拒絕、全方位”的立體化檢察服務。 (1)優化模式。加強服務群眾的裝備和力量,配備服務群眾流動專用車輛和專職檢察人員,積極探索服務群眾工作的新模式。一是優化工作人員的結構。可探索建立“退二線檢察官+年輕干警”的群眾工作隊伍,采用“固定值守+巡回服務”的方式。二是規范服務群眾的方式方法。開展流動巡回與駐點值守相結合的模式,統一制定群眾工作值守人員的工作職責、群眾工作平臺的日常工作制度、開展群眾工作的服務流程等。三是合理布局站點的地理位置。檢察機關應合理布局服務群眾的地理位置,統籌區域發展,按需分配群眾工作平臺,進一步將群眾工作向邊緣村居、社區、街道延伸,全方位開展群眾工作。
(2)強化職能。群眾工作是檢察機關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延伸法律監督觸角的重要創新舉措,是夯實基層、服務群眾的有益探索和實踐。通過“檢察聯絡室”、“群眾工作站”等平臺,積極推進檢察職能向基層延伸。一是結合基層特點開展群眾工作。加強與基層組織的溝通協調,進一步了解群眾工作站所在轄區的基本情況,尋找基層所需、檢察所為之間的結合點,讓檢察群眾工作真正做出實效。二是結合辦案開展群眾工作。通過查辦職務犯罪與刑事犯罪,加強犯罪調查分析研究,為基層加強社會管理提供依據,對矛盾比較突出的地方,適時開展犯罪預防。三是結合檢察監督開展群眾工作。檢察機關各相關部門積極利用群眾工作站這一平臺開展檢察監督工作,如監所部門對社區矯正對象的執行監督、偵監部門對派出所的偵查監督、公訴部門對巡回法庭等基層審判形式的監督等。四是結合法律宣傳開展群眾工作。通過舉報宣傳周活動、法制講座等形式,豐富群眾工作內容,讓群眾更加了解檢察職能,更加知曉檢察群眾工作,更加信任檢察機關,讓檢察工作得到更大范圍內的群眾支持。 (3)開拓路徑。檢察機關針對互聯網的普及和廣泛運用,涉檢網絡輿情增多的現象,應創新社會管理的方式方法,找準切入點??商剿鹘⒕W上群眾工作平臺,積極打造范圍更廣、覆蓋面更寬的群眾工作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及時回應網民的需求,架起網民與檢察機關之間的橋梁,拉近網民與檢察機關之間的距離,零距離收集影響當前檢察工作的相關信息、聽取網民對檢察機關的評議,從而進一步推動檢察機關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機制的建設。 (4)打造品牌。培育、指導和宣傳檢察機關的群眾工作品牌,并借助已創立的品牌,帶動檢察群眾工作跨越發展。以江蘇省靖江市檢察院為例,該院以“江蘇省十佳女檢察官”丁明霞同志為典型,創立了以其姓名命名的檢察群眾工作品牌——“明霞窗口”。該窗口的服務宗旨是“讓公正的霞光灑在每個的心上”,工作方針是“溫情執法、細心解憂、能動服務”。現今,靖江市檢察院“明霞窗口”已經融控申舉報、法律宣傳、案件受理、訴訟服務、檢調對接、積案化解、檢務公開和形象展示為一體。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法治在線”欄目對靖江市檢察院“明霞窗口”進行了深度報道?!稒z察日報》也以《到“明霞窗口”坐一坐聊一聊—江蘇靖江創新完善控申接待工作機制》為題,報道了“明霞窗口”的經驗做法。 2.提升理念,突出主題,延伸群眾工作的深度。檢察機關應立足檢察職能,提升服務理念,積極倡導辦案的陽光工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著力維護民生民利。 (1)圍繞中心工作開展群眾工作。檢察機關群眾工作可以積極響應中央服務中小企業的號召,組織干警走進小微企業,結合案例積極宣講守法經營、誠信經營的理念,提出諸如加強職工素質培養,發揮“小而活”的優勢;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增強整體抗風險能力等意見和建議。 (2)立足檢察職能開展群眾工作。一是強化立案監督。進一步打造陽光執法平臺,可以利用群眾工作平臺,協同駐所檢察官辦公室,加強與基層派出所的聯系,配合偵監部門認真履行立案監督、引導偵查等職責,促進既快又準地打擊犯罪,并有效緩解基層矛盾,化解社會矛盾。二是參與社區矯正監督。通過檢察群眾工作平臺,聯合監所部門設立社區矯正中心檢務工作站,加強對社區矯正工作的管理與監督,使矯正對象切實得到教育,促使其改過自新。三是加強預防工作。探索檢察機關加強外來務工人員管理的新途徑,做到教育在先、預防在先、警示在先。通過組織村官專項預防、舉辦群眾工作專題檢察開放日等活動,在加強溝通交流中推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的深入。 (3)突出法制宣傳開展群眾工作。針對群眾對身邊的腐敗現象深惡痛絕卻不舉報亂舉報現象,對檢察機關不批捕、不起訴做法不理解發生上訪鬧訟現象,群眾對自己及親人的合法權益收到國家權力的侵害滋生仇視過激行為現象等,檢察群眾工作平臺可利用舉報宣傳周集中宣傳、走村入戶定點宣傳等多種形式宣傳法律政策,提高群眾學法用法的能力和熱情。 3.貼近基層,為民解憂,增強群眾工作的力度。檢察機關群眾工作應貼近基層,體察民情,深入群眾,為民解憂,樹立檢察機關良好形象。 (1)參與社區管理,提升檢察形象。檢察機關可將群眾工作平臺設立在社區中,通過接受群眾的咨詢、舉報以及深入社區進行的調研,獲取第一手關于社區治安、社區管理制度等問題的資料,幫助社區建章立制、填缺漏洞,構架完整的社會管理制度,維護社區的和諧穩定。此外,還可以通過組織黨員、青年干警“一對一”幫扶社區困難戶的活動,助推社區保障體系建設,提升檢察機關的整體形象。 (3)助推矛盾化解,維護和諧穩定。檢察工作的難點在基層、重點在基層,基層是社會關系最為脆弱、最復雜的地方。檢察機關可依托已建立的群眾工作平臺,利用最貼近群眾、最靠近基層獨特的地緣優勢,充分發揮其親民優勢,修復社會關系,化解矛盾糾紛,切實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3)扶貧幫困,撫助特殊群體。已建立的群眾工作平臺應深入居民、村民摸實情,積極開展扶貧幫困、扶貧幫醫、扶貧幫學活動。以未成年人這個特殊對象為例:檢察院機關可針對未成年人的性格特點,安排未成年人檢察處的部門負責人給社區內的孩子上心理健康輔導課,組織青年干警對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進行一對一跟蹤輔導,并可探索在社區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 綜上所述,做好群眾工作不僅是檢察機關加強社會管理和創新的重要內容,也是做好檢察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這歷史發展新階段,我們應該以更強的力度,以更新的方式,緊握群眾工作這個重要抓手,履行好檢察職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