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的形成
錢風華 閻治才
[論文摘要]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經歷了一個逐步形成的過程。這一思想在黨的創立時期和國民革命時期萌芽,在土地革命戰爭前期形成。毛澤東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是這一思想初步形成的標志,毛澤東寫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是這一思想正式形成的標志。分析這個過程,對于進一步研究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和今天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都是不無必要的。
[論文關鍵詞]毛澤東;馬克思主義;教育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歷史過程中,一貫重視對共產黨員、黨的干部以及人民群眾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問題作過一系列論述,形成和發展了他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思想。分析這一思想的形成過程,對于進一步研究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對于進一步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對于在今天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都有一定的意義。
一
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時期和國民革命時期,是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的萌芽時期。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毛澤東在探討建黨問題時,就初步地認識到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教育的重要性。工人階級政黨是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在中國建立工人階級政黨共產黨,必須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教育。1920年9月16日,留法勤工儉學的蔡和森寫信給毛澤東,信中說:“現在世界顯然為兩個敵對階級的世界,學說亦顯然劃了鴻溝?!薄榜R克思的唯物史觀,顯然為無產階級的思想。以唯物史觀為人生哲學和社會哲學的出發點。”信中說:在中國也應當組織像俄國布爾塞維克黨那樣的共產黨,主張“階級戰爭”和“無產階級專政”,而要組織這樣的黨,首先要“結合極有此種了解及主張的人,組織一個研究宣傳的團體及出版物”,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宣傳各國革命的情形以及中國的情形?!胺灿我撇欢ǖ恼撜f及與主義矛盾的東西,皆不登載”。1921年1月21日,正在湖南進行建黨相關工作的毛澤東給蔡和森回信,信中說:“你這一封信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薄拔ㄎ锸酚^是吾黨哲學的根據。”并告訴蔡和森,“黨一層陳仲甫先生(即陳獨秀——筆者注)等已在進行組織”,出版物已有“上海出的《共產黨》”,“詳情后報”。在此之前,毛澤東于1920年11月25日在給羅章龍的信中說:要改造中國,“固然要有一班刻苦勵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種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義’。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毛澤東這里所說的“主義”,當然是指馬克思主義。可見,毛澤東在參加建黨準備工作的過程中,已經產生和提出了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初步思想。
1921年7月,毛澤東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后,回到湖南。8月,他與何叔衡等創辦了湖南自修大學,組織學員學習文、法知識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此同時,毛澤東以主要精力在湖南建立黨組織,開展工人運動。1923年4月,毛澤東離開湖南,到上海參加黨的中央機關的工作。
1924年1月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后,毛澤東參加了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的工作。1925年10月,毛澤東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12月,他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名義創辦了《政治周報》。在《政治周報》的發刊詞中,毛澤東提出要用革命的宣傳打破反革命的宣傳,教育全國民眾。他指出:反革命勢力不但有強大的力量,還有廣大的宣傳機關,“凡所以咒詛誣蔑中傷我們者,無所不用其極”?!墩沃軋蟆返呢熑危褪恰跋蚍锤锩尚麄鞣垂?,以打破反革命派宣傳”。他說:我們主要是通過“忠實地報告我們革命工作的事實”來打破反革命的宣傳,因此《政治周報》內容的“十分之九是實際事實之敘述,只有十分之一是對于反革命派宣傳的辯論”。在這個發刊詞的最后號召:“接受我們對于革命工作的忠實報告,全國革命的民眾起來!”毛澤東對創辦《政治周報》的這些說明,以及此前他創辦湖南自修大學,表明了他對宣傳教育問題的重視。湖南自修大學把馬克思主義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政治周報》的內容特別是毛澤東在這個刊物上發表的《國民黨右派分離的原因及其對于革命前途的影響》等一系列文章,也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的宣傳。因此,毛澤東當時對宣傳教育的重視,也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教育的重視。
1926年1月國民黨二大之后,毛澤東參加了新成立的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3月,接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職務。毛澤東不但親自講授《中國農民問題》和《農村教育》等課程,還組織編印了一套《農民問題叢刊》,供從事農民運動的干部參考。他在這個《叢刊》第一輯的序言中指出:要有大批的同志到鄉村去做農民的工作,“引導他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向土豪劣紳爭斗,引導他們與城市的工人、學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聯合戰線,引導他們參與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國民革命運動”。毛澤東這里所說的“引導”,就是對農民進行政治教育。1926年l0月,毛澤東開始擔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1927年初,毛澤東到湖南做了32天的實際調查工作。3月,寫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這個《報告》中,毛澤東除闡述了其他許多問題外,還特別肯定了黨對農民的政治教育。他指出:“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普及政治教育于窮鄉僻壤”,“全是共產黨和農民協會的功績”,“使得農民如同每個都進過一下子政治學校一樣,收效非常之廣而速”。他還指出:今后要把對農民的政治教育,“內容漸漸充實,意義漸漸明了起來”。顯然,毛澤東不但肯定了黨對農民的政治教育,而且要求加強對農民的政治教育。而對農民的政治教育,其中包含了馬克思主義觀點的教育。因此,毛澤東關于對農民進行政治教育的論述,也體現了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視。
總之,在黨的創立時期和國民革命時期,毛澤東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并提出了一些相關的思想,但是,在這個時期,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專門論述還較少,還未能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思想體系。因此,這一時期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相關論述,只能看作是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
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進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在領導農村根據地斗爭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問題的認識。他于1929年l2月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表明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初步形成。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始了創建農村根據地的斗爭。1928年4月,朱德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湖南農軍到達井岡山,會師后兩支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第四軍(6月接中央指示改稱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11月,根據中央指示,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前敵委員會,毛澤東為書記,統一領導井岡山根據地和紅四軍。同月,毛澤東在寫給中央的報告(即《井岡山的斗爭》)中說:“紅軍成分,一部是工人、農民,一部是游民無產者”,“能找到游民補充已屬不易。在此種情形下,只有加緊政治訓練的一法”。他還說:“我們感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黨,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泵珴蓶|這里所說的“政治訓練”特別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顯然包括了馬克思主義觀點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相繼開辟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在開辟和發展贛南、閩西根據地的斗爭中,毛澤東進一步加深了對黨和紅軍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問題的認識。1929年12月底,在福建上杭縣的古田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在這個決議案中,毛澤東進一步說明了黨和紅軍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其中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問題。
毛澤東說明了黨內教育的重要性,規定了黨內教育的內容。他指出:“紅軍第四軍的共產黨內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這對于執行黨的正確路線,妨礙極大。若不徹底糾正,則中國偉大革命斗爭給予紅軍第四軍的任務,是必然擔負不起來的?!盻4J8因此,“紅軍黨內最迫切的問題,要算是教育的問題。為了紅軍的健全與擴大,為了斗爭任務之能夠負荷,都要從黨內教育做起。不提高黨內政治水平,不弄清黨內各種偏向,便決然不能健全并擴大紅軍,更不能負擔重大的斗爭任務。因此,有計劃地進行黨內教育,糾正過去之無計劃的聽其自然的狀態,是黨的重要任務之一。”對于黨內教育的內容,毛澤東指出有10個方面:“(一)政治分析;(二)上級指導機關的通告的討論;(三)組織常識;(四)紅軍黨內八個錯誤思想(見下文——筆者注)的糾正;(五)反機會主義托洛茨基主義反對派(即陳獨秀等人組織的、采取托落茨基主義反動立場的小團體——筆者注)問題的討論;(六)群眾工作的策略和技術;(七)游擊區域社會經濟的調查研究;(八)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研究;(九)社會經濟科學的研究;(十)革命的目前階段和它的前途問題?!泵珴蓶|說:“以上十項除一部分(如社會經濟科學的研究)事實上限于適用在干部分子外,其余都適用于一般黨員。”毛澤東在這里不但明確地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黨內教育的一個內容,而且所規定的其他內容也都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相關。這個決議案中所規定的“士兵政治訓練”的許多內容,如“革命的目前階段和它的前途”、“怎樣做群眾工作”、“蘇俄紅軍”、“共產黨國民黨比較”、“社會進化故事”等,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要求。
毛澤東說明了黨內教育的方法。決議案中指出,黨內教育的方法有18項:“(一)黨報;(二)政治簡報;(三)編輯各種教育同志的小冊子;(四)訓練班;(五)有組織地分配看書;(六)對不認字黨員讀書報;(七)個別談話;(八)批評;(九)小組會;(十)支部大會;(十一)支部委、組聯席會;(十--)縱隊為單位組長以上活動分子會議;(十三)全軍支書以上活動分子大會;(十四)縱隊為單位黨員大會;(十五)縱隊為單位各級書、宣、組聯席會議;(十六)全軍支隊以上書、宣、組聯席會議;(十七)政治討論會;(十八)適當地分配黨員參加實際工作。”。關于“士兵政治訓練”的方法,主要有“上政治課”、“集合講話”、“個別談話”等。毛澤東這里所指出的黨內教育的方法以及士兵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通過學習各種相關材料進行教育,二是通過各種會議包括訓練班來進行教育,三是通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來進行教育,四是通過參加實際工作來進行教育。這里所說的參加實際工作,主要是指群眾工作和調查研究工作,從中可以看出毛澤東對黨員和干部在實際工作中受教育問題的重視,也初步地體現了毛澤東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問題的認識。毛澤東這里所說的黨內教育以及士兵教育的方法,也是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方法。
毛澤東還指出了紅四軍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表現,提出了糾正這些錯誤思想的方法。他在決議案中指出:紅四軍黨內的非無產階級思想有8個方面,即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點、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個人主義、流寇思想、盲動主義殘余。毛澤東分別地分析了這些錯誤思想的來源、表現和危害,提出了糾正的方法。在糾正這些錯誤思想的方法中,毛澤東提出要“從教育上提高黨內的政治水平”,“加緊官兵的政治訓練”,“從理論上鏟除極端民主化的根苗”,“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教育黨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勢的分析和階級勢力的估量”,進行“實際情況的調查”,開展黨內批評和群眾對黨的批評,等等。毛澤東所指出的各種錯誤思想,也包括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問題上所應糾正的錯誤思想。他所提出的這些糾正黨內錯誤思想的方法,也體現了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方法。
可見,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毛澤東實際上說明了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性,說明了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方法,說明了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所要糾正的錯誤思想。這表明,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已經具有了初步的體系性,已經初步形成了。但是,毛澤東的這些說明,主要還不是從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角度來說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基本原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還沒有明確地提出來。因此,毛澤東的這一思想還未完全形成。
三 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問題作了明確的、比較全面的論述。這篇文章表明,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已經形成。
古田會議后,紅四軍回師贛南,發展和鞏固贛南根據地。1930年5月,紅四軍攻克尋烏縣城,并在這里停留了一個月。毛澤東利用這個比較穩定的時機,在尋烏縣進行了十多天的社會調查,并把調查的結果整理成《尋烏調查》,共5章39節,8萬余字。同月,毛澤東寫成了《調查工作》一文(1964年公開發表時改成《反對本本主義》)。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主要論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性。毛澤東指出:“我們的斗爭需要馬克思主義”,“我們需要‘本本”’,“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這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革命的理論,是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我們必須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著作來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以指導我們正確地進行革命斗爭,取得革命的勝利。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就是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我們的斗爭需要馬克思主義”,精辟地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指導意義和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性。毛澤東還指出:“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對的,決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眱骸珴蓶|的這個論述,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已經為中國革命的實踐所證明,從而進一步指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性。
關于反對本本主義即教條主義。自20年代后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內盛行著“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這種錯誤傾向,在紅軍中和根據地工作中也存在。當時還沒有用“教條主義”這個名稱,而叫做“本本主義”。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指出:“以為上了書的就是對的,文化落后的中國農民至今還存在著這種心理?!薄肮伯a黨內討論問題,也還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彼f:對于上級領導機關的指示,“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和審察,一味盲目執行,這種單純建立在‘上級’觀念上的形式主義的態度是很不對的。為什么黨的策略路線總是不能深人群眾,就是這種形式主義在那里作怪”。毛澤東所說的形式主義,就是本本主義、教條主義。他指出: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泵珴蓶|還指出:本本主義“是空洞的唯心的”,即唯心主義的,因此“必須洗刷唯心精神”。糾正這種本本主義,“只有向實際情況作調查”,“必須努力作實際調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
關于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理論同實際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基本原則。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不只是要求被教育者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更重要的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于分析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就是要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分析中國的實際情況,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即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边@個論斷,明確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毛澤東不但提出了這個原則,而且論述了怎樣才能實現這個原則,即怎樣做才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他指出:“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策略,決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里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因此,我們需要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他還指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毛澤東的這個論斷,實際上是說符合中國實際的斗爭策略,即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會產生于共產國際和外國黨,只能產生于中國,產生于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結合。那么,怎樣才能制定出正確的斗爭策略呢?毛澤東指出:要通過實際調查,“明了社會各階級的政治經濟情況”,“明了各種階級的相互關系,得到正確的階級估量,然后定出我們正確的斗爭策略”。他說:這就是“共產黨人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毛澤東的這些論述,闡明了要在實際調查的基礎上,研究各階級的情況和相互關系,得出正確的結論,據此定出正確的斗爭策略。毛澤東的這個思想,用后來的話來說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毛澤東所說的“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就是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開辟中國革命新局面的思想路線,就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因此,毛澤東的這些論述,指出了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就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分析中國的實際情況,得出正確的斗爭策略,用來指導中國革命。
總之,從《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和此前的古田會議決議中我們可以看出,毛澤東已經比較全面地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性,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基本原則,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方法,論述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問題上所應反對的錯誤傾向。這表明,毛澤東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思想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因此,《反對本本主義》一文可以看作是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正式形成的標志。
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的形成,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雖然毛澤東的這一思想在當時還不可能為全黨所接受,但無疑在當時對紅四軍黨組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后來,隨著紅四軍的經驗在全黨全軍的推廣,隨著毛澤東在黨內地位的提高,特別是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核心地位之后,這一思想逐漸為全黨所接受,對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毛澤東的這一思想也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了解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的形成,對于我們在今天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性,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基本原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過程中采取正確的方法,克服這一問題上的錯誤傾向,也有相當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