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的軟化營銷方式
佚名
:近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將投資1億美元推廣其新推出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com)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敦煌網此前已率先推出類似服務,近年來成長迅速,日前已獲得美國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 Pincus)等私募投資2億元人民幣。
借助互聯網贏得市場的不僅是馬云為代表的新媒體應用領軍人物,事實上,更為眾多的傳統的制造商、經銷商、服務商正享受著互聯網帶給他們的便捷與利潤。
新媒體改變消費者行為
新媒體的發展正在越來越強力地影響著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進而改變他們消費的特征與方式。
2009年7月,互聯網監測研究權威機構DCCI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達到3.5億,2009年上半年人均月度網絡消費194.2元。互聯網消費影響力遠超其他媒體,在IT數碼、旅游、房產、餐飲、求職等16個主要消費領域影響力均遠遠領先于其他媒體。作為主流媒介,互聯網每天的黃金時段比電視長9個小時。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網絡廣告效果被低估幅度超過20%,對用戶跟蹤的結果發現:其實有一部分看到廣告沒有點擊的用戶事后去了其他相關網站、媒體、店面了解相關品牌和產品,甚至產生了線下或者線上的購買。本文發表于博銳管理在線| www.elulumail.com/darticle3/list.asp?id=140829|14以汽車消費為例,根據央視市場研究公司(CTR)2010年第一季度《受眾新聞接觸習慣調查》報告顯示,高達88%的汽車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關注汽車新聞資訊,以男性、高學歷、高收入的人群為代表。而在當今媒體選擇多樣化的環境下,網絡媒體自主、快速和全面的特點已越來越顯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在汽車消費者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根據CTR媒介智訊調查,門戶網站的汽車頻道是汽車消費者心目中最好的汽車信息平臺,他們不僅習慣性接觸該途徑,還最信任它發布的信息。除此之外,汽車消費者還經常使用汽車專業網站、品牌官網等網絡媒體搜尋所關注的資訊及互動交流。相比女性而言,男性對互聯網的青睞程度更高。
“寧信素不相識的網友,不信權威媒體的廣告。”電子商務刺激的“省錢消費”時代的來臨,使得傳統營銷方式很難深入消費者內心。
做出購買決策之前,先在網絡上搜索產品、品牌、價格、口碑等信息,成為網民消費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據艾瑞iUserTracker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網頁搜索請求量規模為2033.8億次,年同比增長35.7%,2009年百度及谷歌網頁搜索請求量份額之和達94.9%。巨大的數字背后,反映出中國網民越來越偏好于使用搜索引擎尋找信息、滿足需要的上網習慣。
這種變化迫使企業在營銷傳播上,更加注重口碑營銷和企業形象維護,將傳播力量從線上、銷售點等原來的重點環節,向公眾輿論、客戶體驗等細微、廣泛、軟性的范疇轉化。
傳播軟化:
口碑與注意力成為營銷重點
網民對網頁搜索的巨大需求,促使企業對品牌信息在搜索引擎的結果排名順序更加重視,只有在搜索關鍵字的頁面排序靠前,才能最大化地展示品牌信息,吸引消費者關注。以帖子等形式出現的口碑營銷雖然能顯著優化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但因為槍手及水軍惡意炒作的弊端,逐漸引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反感。網民是聰明的,靠輿論代理終究會被網民識破并拋棄。鑒于此,軟性傳播的主要利器——新聞公關逐漸又重新受到重視。客觀、平和的企業軟文信息在主流網站的廣泛發布和轉載,不僅能夠最快地被百度和谷歌等搜索引擎收錄,并在關鍵字搜索結果中有良好的排名,而且由于新聞稿比帖子和博文有較高的權威性,能引起網民的充分信任,并被網友轉載、引用至各大論壇及博客中,起到二次傳播、多次傳播的效果。
正面宣傳網絡發稿、網絡輿情監控、危機公關等軟性傳播手段,都成為企業通過網絡媒體維護企業正面形象、正確傳達企業意圖與信息的常用手段。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延攬專業人才策劃企業軟文、制定網絡媒體傳播方案,以達到企業的品牌信息在網絡上產生無處不在的正面宣傳效果,占領輿論制高點。
同時,面對媒體碎片化的環境,特別是大眾媒體高昂的宣傳成本不斷提升,企業只有充分利用小眾媒體的長尾宣傳優勢,才能低成本高效率地開展營銷活動。
“事件營銷”在新媒體時代成為新聞營銷的重要動力之一。事件營銷以對話題興趣的吸引和把握,激發網民自媒體的力量,發揮跨媒體、集聚輿論的效能,備增傳播效果。“喝光王老吉”即是典型的事件營銷成功之例。
當然,龐大的網民基數和不可低估的網民素質,也對企業軟性營銷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肯德基秒殺事件就似乎緣于企業對網民力量的評估有誤,使得本來一個普通的促銷活動,最終卻釀成了整個企業的一次重大品牌危機。
渠道軟化:扁平化與品牌化趨勢
一般人認為網上購物的樂趣還是比不上逛街的樂趣,但是已有20%的人說網上購物樂趣已大于逛街的樂趣。這是個讓業界人士既意外又驚喜,但終歸合情合理的現象。
互聯網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渠道的扁平化。(來源:《中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