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系統營銷模式與OTC代表終端管理
楊澤
另一方面,目前許多OTC企業在一個省區的OTC終端代表動則40、50人的規模,有的企業甚至高達70、80人之多。當與這些企業高層管理者溝通中,沒有人能確定我的OTC代表在工作時間內是否在都在走訪終端?我們的OTC代表現在在干什么?我們的管理者不是很清楚,或不能確定。眾多OTC代表的工作成效在目前零售終端經營模式下,又很難體現出來,好像減掉部分OTC代表,對目前的銷售也影響不大。但人員還不能減,當銷售旺季或臨時市場促銷活動開展時,這些人員還不夠用……我們能否深思一下,OTC終端代表的管理和市場布局是否有問題,是否能夠真正適應目前已經變化了的零售終端經營模式?在與許多OTC企業管理者交談中,我很驚訝他們依然在用傳統的OTC營銷管理模式思想指導OTC營銷工作。
問題:成本高 效果差
你愿意增加成本嗎?
這里先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傳統OTC營銷團隊的管理模式。
首先確定我們OTC營銷團隊終端工作準備覆蓋的藥店終端,我們稱為目標終端,目前我們營銷團隊暫時還不能工作覆蓋到的終端稱為非目標終端。其次,將目標終端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管理,傳統終端藥店的分級管理模式是以藥店營業額、營業面積、營業員人數、地理位置等綜合因素將區域內的藥店終端劃分為A、B、C三級(有的分得更細還有D級終端),分類的重要指標是藥店終端的銷售量。其分類的目的主要是將藥店終端按A、B、C三級劃分出重點、次重點和非重點藥店終端,按照終端產出量的重要性來對OTC代表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內容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最后,依據以上指導思想和原則對OTC代表工作進行區域定編管理,其管理的精髓是針對OTC代表不同重點終端工作時間的不同,按照區域位置規劃OTC代表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內容。對OTC代表工作時間管理主要表現在針對不同級別的藥店終端拜訪時耗時長短的規定和指導。一般要求OTC代表針對A級終端要進行高頻次的拜訪,如一周一巡回,每次拜訪耗時最長,如時間要求在20-30分鐘之間;對B級藥店終端進行一定頻次的拜訪,如兩周一巡回,拜訪耗時中等,如停留時間在10-20分鐘之間;對C級藥店終端進行一個低頻次的拜訪,如一月一巡回,每次拜訪時間也較短,如5-10分鐘。 并由此計算出OTC代表管理終端藥店的數量,例如,按每天工作時間確定每天拜訪終端數量。例如公司上班時間為8:30AM-12:00AM,2:00PM-5:30PM。每日有效工作時間為7個小時,按車程和拜訪時間為30分鐘/一個零售終端計算,每天有效拜訪14家。 每月按4周工作日,每周拜訪工作日為4.5天(周末下午例會)。合計每位OTC代表月拜訪頻次不能低于252次。設定拜訪頻次標準(根據不同的城市的具體情況確定):按A級藥店拜訪頻次為a=2次/周,B級藥店拜訪頻次為b=1次/周,C級藥店拜訪頻次為c=1/2次/周;設定A、B、C藥店比例標準(根據不同的城市的具體情況確定):A級藥店占目標藥店的A=10%,B級藥店占目標藥店的B=40%,C級藥店占目標藥店的C=50%。綜合以上兩個因素計算公式:目標藥店數量(X)=252/(4×a×A+4×b×B+2×c×C) =74。OTC代表的工作內容根據企業終端工作要求來設定,如終端鋪貨上架情況、產品陳列情況、產品批號、產品安全庫存、零售價格管理、產品知識宣教工作、店員客情維護、終端產品宣傳等等。OTC代表終端拜訪還進行了嚴格的拜訪步驟的規定,并將日常工作內容融進了終端拜訪步驟中去……
在目前醫藥零售企業經營模式變革的今天,這樣的終端營銷管理還有實效嗎?零售藥店的價格戰、零售藥店盈利模式危機、品牌產品的終端攔截、終端藥店駐店店員的廣泛使用、零售藥店代理產品的出現、貼牌產品等高毛利產品的進入、藥店店員的管理日趨規范、連鎖藥店總部掌控各門店能力的不斷提升等等現象的出現,OTC代表的日常終端工作內容的成效在哪里?店員憑什么為你查庫存?費了很大的精力拿到了產品庫存又有多大的意義?銷售量的提升重點工作在哪里?店員能否被你所左右?店員的推薦工作究竟有多大可實施的可能性?我們的投入代價是否值得?……OTC代表的每一次終端拜訪所能達到的工作目的有多少?OTC代表終端工作的成效性在哪里?沒有目標達成的終端拜訪能激發人員的工作激情和積極性嗎?
這里本人提出OTC營銷團隊的終端管理應該從區域性人員定編向營銷系統性管理演變,OTC終端推廣模式更加注重區域化、差異化的營銷理念,終端管理更加注重終端項目的有效性管理,依據不同終端零售業態,進行更加適合目前醫藥零售市場環境的系統分類,按照工作項目和內容進行人員配置和管理,人員工作目標達成為最終的考核標準。營銷系統化管理模式在零售終端推廣上的思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零售終端屬性層級分類:
按照目前醫藥零售市場的業態,依據終端推廣營銷模式的不同,將終端進行更加細致的分類。隨著醫藥零售行業的發展,連鎖藥店越來越成為我們零售終端的主流,目前各地級甚至縣級城市都出現了區域性的主流連鎖,以中心城市為主全省或跨省的大型主流連鎖也在逐步形成,全國性的大型連鎖也在不斷發展和壯大,因此,首先我們需要將所轄區域中各地主流連鎖藥店分為一類,其他社會藥店為一類。其次,按照地理位置,我們OTC終端營銷團隊可以經濟地、合理地跑到的終端設定為我們工作的目標終端,他包括連鎖藥店的部分門店和社會藥店(含連鎖藥店松散性管理的加盟店),其他營銷團隊無法直接工作到的藥店為非目標終端。最后,按照終端性質進行目標終端屬性分類,如平價超市型藥店、區域中銷售量巨大的KA終端、多元化經營的藥店、藥妝店、鬧市區藥店、社區藥店(分為高檔社區和普通社區)、社會小藥店、部分城市中的診所、社區醫院等。將目標終端進行層級屬性附注,利用系統篩選功能(最簡單的就是excel表格篩選和透視功能)進行終端藥店的層級分級和分類管理。
二、 根據營銷模式不同進行合理人員配置:
1、 組織人員進行非目標終端的開發:
利用商務功能組織人員進行非目標終端的開發。
針對非目標終端,主要是指大部分第三終端市場,我們營銷采取得方式主要是依托商業資源來拓展和推進市場。開拓非目標終端市場,首先需要針對終端客戶群進行細分,其次是按照區域化、差異化的營銷原則總結出區域中主要的營銷模式。最后針對第三終端客戶群進行重點篩選,工作突出重點。開發非目標終端客戶群的主要營銷模式的核心是依托醫藥商業平臺進行一對多的產品銷售模式,特點是依托醫藥商業渠道開拓非目標終端,主要營銷模式是醫藥推廣分銷會議。營銷模式主要包括:1、醫藥渠道組織的第三終端會議營銷;2、單一和多個企業聯合組織第三終端推廣會議,依托一個商業公司配送。3、利用專業第三終端推廣公司完成產品銷售。4、其他:商業賣場促銷,商業業務人員激勵促銷工作,商業開票員促銷工作等等。
2、 配備專業人員跟進服務項目:
利用企業與連鎖藥店終端推廣合作項目,配備專業推廣人員跟進和服務項目。
認真研究和分析零售連鎖藥店的經營模式,換位思考,從零售藥店經營管理角度入手,尋求與連鎖藥店可以合作共贏之處。廠商與零售連鎖公司的整體合作主要還是體現在產品的終端推廣方面,根據雙方合作項目內容,進行人員終端工作的安排,使OTC代表終端工作的目的性更強,工作內容和成效更加明確,避免含糊其詞的工作內容和目標。這些OTC代表的主要工作內容是隨著合作項目的不同進行著不同重點內容的工作,階段性和實效性工作內容突現。OTC代表工作肩負著更多的商業分銷職能,以及充分利用連鎖公司優勢資源服務于與連鎖藥店合作的終端項目。
3、 根據階段性重點進行人員配置:
企業產品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終端市場工作內容和重點要求是不一樣的。例如,新產品上市,產品終端鋪貨率就是首要的終端工作內容之一;新產品開始媒體投放宣傳,終端與之相配合的終端拉動就是當前終端工作的重點內容,如KA終端的促銷活動、終端藥店產品宣傳發布、為建立客情關系的店員活動等等。我們根據產品市場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市場終端推廣策略,根據不同時期的終端工作重心不同進行人員的合理安排。使終端推廣人員能夠高效運轉,并充分調配人員布局,發揮現有人員的最大市場潛力,最終實現高效低成本運作。
以上營銷系統化管理模式在終端推廣方面的核心思想就是,盤活目前終端市場的OTC代表資源,讓每一位終端OTC代表都能動起來,能夠有效性地進行工作。OTC終端代表不能按照區域終端數量進行固定式的配置,應該按照終端屬性不同、零售連鎖經營狀況不同和廠商合作狀態、企業和產品發展不同階段性的需求,根據終端營銷模式的不同進行OTC終端代表有針對性的人員配置。
結論:切入點+合作
從表面上看,OTC代表的終端推廣工作內容所受影響因素較多而復雜,如何理順?其關鍵點在于兩點,一是要求我們的營銷管理者對醫藥零售市場及連鎖藥店經營發展現狀要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能夠從中找出我們有效切入市場的切入點。尋找到市場工作的切入點就是我們終端人員工作的內容和方向。二是具有有效整合資源的意識。加強與醫藥商業渠道的合作,開發和拓展非目標終端是有效整合商業渠道資源的形式;加強與連鎖藥店進行終端項目的整體合作,是有效整合終端資源的形式;根據終端項目和重點程度的不同合理地、有效地安排OTC人員的工作配置,是有效整合人力資源的形式。整合所有外部資源和市場推進力量,需要我們的OTC代表進行合作資源的服務和促進。以上兩點能夠得到充分認識,自然會輕松面對OTC代表的工作配置。OTC代表的工作職責就是配合這項整體營銷活動,他們既是營銷活動的推進者和服務者,又是營銷活動的監督者和市場信息反饋者。
OTC營銷團隊的終端管理已經開始從區域性人員定編向營銷系統性管理演變,勢必是今后OTC營銷模式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