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會議營銷模式
初建忠
就在會議營銷、體驗營銷、旅游營銷這些非傳統營銷模式,走著“曲徑通 幽” 路線“悄無聲息”的賺錢時,依靠“天上飛廣告,地上鋪通道”的傳統營銷模式的經營者們卻在經歷著媒體權威性、信譽度一路下滑、信息分流現象日益嚴重,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而倍受煎熬。
到底什么模式、渠道既能提高效益又能控制成本呢?是讓傳統營銷模式的老板們最為頭痛的事,苦苦思索之后希望的目光自然靜止在非傳統營銷模式上。非傳統營銷一對一的溝通,效率高、成本低,怎不讓人心動?然而,在今天以競爭者滿為患的市場背景下,又迎來了大批參戰部隊加入,無疑預示著未來的競賽會更加慘烈。“山雨欲來風滿樓”嘗到甜頭的沒嘗到甜頭的、專業的不專業的、有實力的沒實力的、廠家的經銷商的、兜售模式的、玩弄技巧的,該研究的研究、該策劃的策劃,蓄勢待發只待一聲令下千軍萬馬即刻奔赴“戰場”。
熟知并非真知,新一輪競賽還繼續按著老套路出招?還是按改了頭換了面的老套路出招?
目前市場現實是發一百張單子,來不了幾個做體驗的顧客,來了的還沒等促銷的鑼聲響起,就跑了一半,剩下一半做體驗的顧客是為了領你的贈品咬著后槽牙陪著你。你從一開始做活動起顧客就知道你要干什么,你面對的顧客可是久經沙場的老同志,他們參加的會可能比你都多,多的參會史十幾年,參加過近千場會,他只要在背后發布一個“好消息”,你可能就要“砸鍋”了。現在,每天有多少個會場在都同時上演著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老板面紅赤耳、講師氣喘吁吁、員工死皮賴臉,消費者則是面帶微笑、氣定神閑。顧客的戰略“緊捂腰包不放松,任你東南西北風”,臨走時所贈禮品還要一并帶上。不死心的老板讓員工拎著產品大包小裹的產品,直接送到顧客家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甚至潸然淚下,施展出百般功夫,可惜“黃鶴一去不復返”頹勢難挽。
心情愉悅的會有之,老板滿意、高興,時而夸講師有水平,時而夸員工會說話,時而夸這批顧客質量好,也不免被暫時的勝利蒙蔽了雙眼,試問一年能開幾次這樣的“好會”呢?可否持續性發展?
幾年來,我竭力反思為什么顧客不上會、為什么上會不出貨?剝繭抽絲、逐一解惑,革新會銷不僅涉及諸多因素又關系深度性質。絕非靠著一招一式的變化,就能使其脫胎換骨、破繭成蝶。但有一個桎梏前進的因素不容忽視,那就是我們的戰術過時了,顧客太熟悉這些戰術了,過去是“敵”在暗、我在明,得心應手,現在是我在暗、“敵”在明,只有動就挨打。我方一切動向已是“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故戰術革新乃當務之急。
一隱為先、一隱再隱、一隱到底
《孫子兵法—勢篇》中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如江河。”意為成功的戰斗,總是以“正”兵迎敵,以“奇”兵取勝。善于用奇兵的將帥,他的變化就好像是天地的運行一樣,無窮無盡。像江河一樣永不枯竭。
孫子又比喻說:“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同樣在會議營銷中配合變化形成的戰術打法也是無窮無盡的。勢篇又說:“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環之無端,孰能窮之?”也就是說,戰術的基本形態不過是一般與特殊兩種,一般和特殊相互交叉組合就形成了無窮無盡的戰術打法,就像圓環找不到的它的始終一樣,怎會窮盡?
《孫子兵法》論述的“奇正”是用兵打仗的一對基本矛盾:正面作戰是正,側面或后面進攻是奇;明攻是正,暗來是奇;先發是正,后發是奇;常規戰術是正,非常規或超常規戰術是奇。出奇一定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在“奇正”思想指導下,或內或外,或左或右,或快或慢,或來或往,往往使對手琢磨不透進攻從何而來。
用“正”是為了隱蔽進攻意圖,麻痹對手,表面攻實,用“奇”是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伺機擊虛。那么這“正”自然轉化為“奇”,“奇”又能自然轉化為“正”, “奇正”任意玩弄于掌股之間,靠什么?一個字——隱。隱就像魔術師手中的黑布,“奇正”的變幻皆在黑布之下靈活進行。假設,魔術師手中沒有這塊黑布呢?“奇正”還可以互為變換嗎?魔術還能博得喝彩嗎?戰爭還能取得勝利嗎?
以隱為本以顯為要
會銷實際中是絕對的一隱為先、一隱再隱、一隱到底?當然不是,還要有巧妙的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這樣寫道:“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意思再三呼喚,好不容易她才肯走出船艙,還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龐。只是撥彈了兩三下,還沒有彈完一首完整的曲子,就已經把演奏者所有表達的感情充分的表現了出來了。這種美妙的感覺不恰恰就是會銷的神奇之處嗎?
如何做會銷中這個難能可貴的琵琶女?大隱下中出小顯、出巧顯,經營者首先要刻意制造不賣的大背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乃小顯,拋給顧客似賣又似不賣 ,似不賣又似賣的模糊信息。 這樣,顧客即有買的心理準備,進入促銷時自然有狀態,經銷者又不會落下賣的口實和嫌疑。會議小顯容易把握,小顯一則能為下一步的促銷做鋪墊,二則能通過顧客反應,從中尋出有意向的顧客,以便重點攻克。必要之時“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乃巧顯,巧顯有“畫龍點睛”作用,但難較把握一些。關鍵之處是抓住首先是你的強烈尋求,然后才有了我的有效供給。這種的大隱與小顯、巧顯結合運用,才能使經營者處于進而能攻、退而能守游刃有余的理想境地。
孫子兵法上也有示意。孫子說“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之示不用,近而形之遠,遠而示之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能打而裝作不能打,要打而裝作不要打,要向近處行動而裝作向遠處行動,要向遠處行動而裝作向近處行動。在敵意想不到之時突然出戰,這些都充滿了“兵者詭道”之術。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之示不用,近而形之遠,遠而示之近”中的能、用、近、遠的巧用是因,而“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中出奇兵致奇勝則是果,那么,“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就是經營的秘密了。
“絕對的光明,如同絕對的黑暗”“絕對的光黑暗又如同絕對的光明”只有隱蔽才能使你深藏于暗處,相應敵人則暴露于明處。世界上所有的軍事史都無數的證明了這個即淺顯又深奧的道理——“明處的永遠主動,暗處的則永遠被動;主動的成功,被動的失敗”。
在本人的反會議營銷模式中隱蔽戰術不是最重要的,但隱蔽戰術卻是最首要的,貫穿整個運作流程始終的。
這里所指的“會銷”和“非傳統營銷”包括會議營銷、體驗營銷、旅游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