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田的管理方法
王文生
一、整地與施基肥
一般先旱整后水整,在犁地前每667m2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5噸、磷酸二銨20~25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鋅2千克。
二、插秧
秧齡達到30~35天即可插秧,行距30厘米,穴距13~15厘米,每穴插4~6根苗,插秧深度0.5~1厘米,插秧時要保持地表水5厘米左右。
三、水層管理
插秧后立即加深水層護苗(深度5~6厘米),有利于返青;返青6~7天后水層可適當淺些,有利于分蘗,返青至拔節前實行3~5厘米淺水層與干濕交替,孕穗至開花期水層深度可達6~8厘米,灌漿至成熟期淺水活干干濕濕,地表不可裂口。
四、追肥
第1次于插秧后每7天每667m2追施尿素4~5千克;第2次在追肥15天后,每667m2施6~8千克尿素;第3次再間隔15~20天,看苗情每667m2施尿素10~15千克。
五、病蟲草防治
病害主要是稻瘟病,若前期(6月下旬至7月)用藥能控制稻瘟病,后期節稻瘟與穗頸稻瘟就不會大面積發生。發病后隔7天噴1次農藥,連續2~3次即可控制蔓延,使用農藥為4%的春露霉素100克/667m2、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克/667m2,30%的稻瘟靈乳油70克/667m2等,兌水15千克,交替噴霧。
蟲害極少,未造成災害,無需防治。
草害主要是稗草與三棱草,在插秧后7~10天施除草劑,亦可結合插秧后第1次追肥進行,使用農藥為94%的禾大壯乳油200~250克/667m2,或者60%的丁草胺乳油85~100毫升/667m2,或者15%的草克星可濕性粉劑15克/667m2等防治。用毒土法施入,稻田要保持3~5厘米水層,關住進排水口,不待滲完再灌進新水,第2次根據田間情況使用除草劑。
六、收獲
進入完全黃熟期應及時收獲,不宜長期暴曬,防止碎米率增加和品質下降,影響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