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輿情引領熱點?探索網絡管理新方法
佚名
()隨著科技進步,特別是新興媒體的異軍突起,大眾傳媒和輿論形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變。從現實情況看,媒體輿論能夠改變事件進程、左右事件走向、異化事件性質、影響司法判決、誘發社會動蕩。從技術上看,互聯網是一個高度自由、開放的虛擬空間。所以,面對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興媒體,必須更加注重運用科學的管理策略,才能實現有效管理的意圖。
用法制手段置換行政手段。新興媒體是繼口耳相傳、圖文表述、廣播電視之后,人類傳播史上又一次偉大的傳播科學創舉,是典型的先進生產力,任何行政手段都不可能長期制約新興媒體的飛速發展;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手段,才能對其進行理性調整和有效規范。為此,我們應切實落實網絡后臺實名制,盡快建立健全有關法規,依法嚴厲打擊造謠傳謠、謾罵誹謗、制造事端、敲詐勒索、網絡水軍、網上詐騙等違法行為,有效凈化新興媒體。
用技術手段置換人工手段。新興媒體是高新技術的結晶,要想有效管理,必須更加重視運用技術手段。目前對網上海量信息網絡的監管,主要是依靠百度、搜狗等主要搜索引擎進行有限的人工瀏覽。現有的搜索引擎,只能搜索識別文字信息,如果把不良信息制成圖片、音頻、視頻等,就很難及時發現。另外,對于一些與國際社會存在爭議的內容和問題,運用技術手段實施管理,可以多做少說、甚至只做不說,能夠更加直接、更加便利地實現管理意圖。特別值得重視的是,保障虛擬社會和新興媒體安全的技術手段,與捍衛國家主權的撒手锏一樣,可以不用,但決不能沒有。所以,各級政府要更加重視技術手段建設,以適應互聯網及新興媒體管理的新要求。
用疏導手段置換封堵手段。新興媒體輿論場對于特別事件,存在明顯的洼地效應、匯聚效應、放大效應、擴展效應、共振效應、潰壩效應。面對一些備受關注的特別事件,有關部門要堅持“快報事實、重報態度、多報措施、慎報原因”的原則,積極介入,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填充輿論洼地,有效避免引發群體圍觀、猜測和謠言。面對網民對于某些人和事的關注、質疑,有關部門要主動回應、盡快處置,及時引導社會輿論。平時可在官方網站上主動建立帖文專區,形成意見、建議平臺;指派專人,收集意見、解決問題,巧妙地把網民吸引到官方網站上來。面對新興媒體,過多、過重地使用行政手段實施封堵查刪,很容易引發嚴重的問題或弊病。
用柔性手段置換剛性手段。新興媒體,實質上是傳播方式的返璞歸真,是原始的“口口相傳”傳播模式借助現代高科技的延伸、拓展和升級,具有明顯的“草根性”。同時,其圖、文、聲、光、影等多媒體傳播形式,具有直觀性、通俗性、大眾化的特點,對公眾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新興媒體的這些獨有特點,模糊了媒體與社會、記者與受眾的界限,使媒體泛化,使記者大眾化,使管理對象具有明顯不確定性。運用剛性手段管理新興媒體,不但常常無從發力、無處著力,而且容易引發大面積反彈。所以,要有效管理新興媒體,應該剛柔相濟、軟硬結合,多用、巧用柔性手段,少用、慎用剛性手段。
用現實手段置換理想手段。新興媒體輿論場萬眾嘈雜,各種信息真假難辨。此時,傳統主流媒體必須承擔起釋疑解惑、去偽存真、扶正祛邪、弘善笞惡的時代職責和歷史使命,對新興媒體實施有效的影響和制約,促進其健康發展。在新興輿論場,用重復和灌輸的形式宣傳黨的主張、展示政府政績,試圖立竿見影、事半功倍地直接實現傳播意圖的理想手段,常常難以產生理想的效果、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而調整傳播策略,適應當前受眾的接受心理,采取更加現實的手段,通過新聞的形式,用事實說話,會更好實現傳播目的。比如,一些中央媒體先后曝光了“網絡水軍”“網絡公關”“網絡推手”等不良行為,傳播效益、社會效果都很好。(來源:《中國記者》雜志;編選:免費論文下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