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葸小慧 王中偉
摘 要: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如何改變旅游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使之與現在的市場需求相吻合已勢在必行了。大力培養基礎教育和提高專業能力,推出新型的教學模式,以達到更適應社會的需要。通過實踐和感悟,談談對如何改革旅游酒管專業的教學模式的認識,以期與同行交流。
關鍵詞:旅游酒店管理;市場需求;基礎教育;能力;教學模式
隨著旅游業在全球的蓬勃發展,新疆作為中國的一個旅游資源極其豐富的省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旅游業的發展將帶動全疆經濟的再次騰飛。
就目前而言,如何運用有效的教學模式,帶動學生的學習和能力的提高,培養出市場所需要的真正旅游酒管專業的人才,成為一個迫切而現實的問題。借此,筆者通過自身的實踐,談談如何改革高職類旅游酒館專業的教學模式,以達到適應社會的需求。
1 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渠道很多,學科教育中最常用的是“基礎+專業+實踐”的先理論后實踐的模式,對學習旅游與酒店管理的高職學生一樣適用。在教學實踐中體現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目標的職教理念,加強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在了解各門知識的基礎上,有所專長,尤其是本專業所涉及到的知識,使之完全適應市場的發展。現在,企業需要對所有知識都有所了解的“雜家”,僅對相關專業的了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學模式應本著這樣的信念,使之“術業有專攻”,突出專業的精神,使之專業與基礎互不荒廢,相互促進。如何在教學模式中突出這一點呢?就高職類本專業學生現狀,應逐漸地形成理論——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理論——獨立實踐——定崗就業的符合職教理念和行業運行規律的貼切的教學模式。說它貼切是因為實行的是個性化的專業教育,對旅游經營者而言,人才培養方案側重于適應旅游企業內部各部門人才的能力培養;對酒店類的企業,人才培養方案側重于服務與管理等能力的培養。在時間上,按照企業的運行規律來進行調整,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學技能,用實踐補理論;在內容上,融入企業文化與職業標準;說它實用是因為在每個階段的培養目標都具體實在,都不脫離以市場這一導向、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目標的理念,都符合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說它有效是因為教育是為了能夠讓每個人走出校門,為社會服務,最終實現自己的價值所在。
2 立足基礎,把握專業特色,強化職業素質教育
旅游與酒店管理人才具有較強的復合型和實務型,既要具有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相關理論,又要具有管理、營銷、策劃、溝通、應變等的實務技能。針對專業實踐性要求較高的特點,本專業通過“創新教學實踐”——“實務實踐”——“崗前專門化訓練” 三個層次的教學實踐體系,強調學生綜合素質和知識整合、創新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地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接受力(對知識與信息的學習、吸收與內化)、判斷力(對事理的思考與邏輯分析)、表現力(跨學科的整合、溝通、表達和現場執行能力)、創造力(創作與分析管理能力)、應變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初步具備創業和創新能力與素養。
第一學期通過開設大學語文、法律基礎、鄧小平理論、英語、計算機技術等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素質,同時,通過開設高職思想品德、德育活動課、軍訓、參觀企業、請企業家講企業文化等,并結合到企業崗位的體驗與社會實踐、職業生涯設計講座,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及敬業精神。
第二學期開設經濟類公共專業基礎課,如管理學原理、西方經濟學、網絡技術、經濟法、財政金融、應用文寫作、基礎會計,同時結合到企業基礎崗位的實習,參加職業技能大賽,進行社會實踐與專業講座,初步培養學生市場競爭、顧客至上的職業意識,責任意識,團隊精神,拓展信息處理能力,加深對職業崗位的了解與認識,激發其對職業崗位的熱愛,培養其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
第三、四學期開設專業及專業核心課程,如客房服務與管理、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酒店管理、導游基礎,旅行社管理,旅游消費心理等,結合酒店和旅行社的淡旺季安排教學實習與實訓,實行邊實踐邊學習,安排學生從事企業最基層服務崗位的實習、實訓工作,按照體驗式、問題探究式教學,使學生逐步由淺入深、由點到面掌握本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加深對自己專業的了解。全過程全方位地鍛煉和培養學生,使學生的人際交往與團隊合作精神,表達自我、推銷自我的能力,以及與人溝通、交流及應變的能力得以全面提升,為就業選擇與創業奠定基礎。
第五、六學期,針對用人單位和學生個性特點,根據學生、企業雙向選擇情況,依托所選擇的職業崗位,集中進行企業文化與崗位技能的專項培訓,使學生能盡快融入企業團隊,掌握崗位技能、技巧,通過頂崗實訓,強化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質,實現零距離就業。
積極鼓勵和要求每一位本專業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此外,多鼓勵參加相關職業技能大賽,開設專題講座、演講口才、商務談判、人際溝通、創新思維等拓展性課程,提高全面素質,培養多方能力,體現職業素質。 3 校企合作,強化實踐,體現專業
本專業始終堅持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為指導思想,以學校為主體,以行業、企業發展為依托,以專業精神為精髓,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本專業教學模式。通過把企業專家請進校園、學生深入生產第一線頂崗實習等有效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技能,而且大大拓寬了他們知識面。另外,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聘請企業、行業人士擔任實訓課程、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邀請業內專家作各種講座、報告,定期安排學生頂崗實習等,大大拓寬了人才培養方式。
為配合教學模式的改革,塑造與培養具有專業精神的人才的目標,實現“寬基礎、高能力、針對性”的教育理念,本專業提出以下五條人才培養的途徑來加以補充:
(1)強化實踐環節,培養動手能力。旅游酒店專業主要是應用學科,要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力度,讓學生在真情實景中去學活知識,縮短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的距離,在實踐中培養動手能力,使內在素質轉化為外現技能。本專業課堂教學中實踐與理論比例達到2:8,專業總體設計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基本達到1 ∶1。
(2)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綜合素質。扎實的理論知識與較強的動手能力,只有在理論聯系實際的活動中,才能內化為較為穩定的內在素質,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質、文化道德素質、業務專業素質、心理身體素質等。只有具備這些方面的優良素質,才能成為社會需要的高層次、實用型人才。 因此強調以“雙師型”素質的教師任教,注重教學實習,有組織地開展酒店、旅行社服務實踐。
(3)職業崗位專門化訓練,實現零距離就業。高職教育,就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為實現高職教育目標,針對學生個性化特點,第三學年,大力開展訂單教育,通過學生與企業的雙向選擇,結合學生所選就業崗位,采取校企業結合的教育方式,按崗位要求和企業要求,強化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形成,在企業中培養職業人,實現零距離就業。
(4)創業教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一年級進行創業意識的培養,二年級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從事創業實踐,三年級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全方位進行創業實踐。
(5)任用和培養“雙師型”素質的教師任教:雙師型素質的教師是實施高等教育必不可缺的條件。為培養職業性的高層次人才,骨干專業課程一律選用酒店旅游行業中的專家、高級技師、專業人士及具備雙師素質有實踐經驗的教師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