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建設項目文件管理辦法的編制
盧華
隨著國家整體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政府加大了鐵路基本建設的投資規模,其中修建行車速度200-350公里/小時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線)項目占較大比例。為實現鐵路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目標,鐵道部在工程施工質量控制上,建立了以施工單位為工程施工質量控制主體,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勘察設計單位和咨詢單位等各方按規定分工負責的質量保證體系,對工程施工質量進行全過程控制。建設項目文件是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手段之一,既是有關參建單位實施過程控制的憑證,也是有關政府部門實施監督的依據。上至鐵路建設主管部門,下到建設項目各參建單位,應把建設項目文件管理工作視為整個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偏廢。
一、目前鐵路建設項目文件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現狀
1、據了解,目前各在建項目的建設項目文件管理工作仍以《鐵路建設項目竣工驗收辦法》(鐵建設[2001]117號)及《鐵路建設項目竣工文件編制移交辦法》(辦檔[2002]8號)有關規定為主要參考性依據(而117號文件已于2008年3月1日廢止)。原因是鐵道部修訂后的《鐵路建設項目竣工驗收辦法》(鐵建設[2008]23號)中取消了“竣工驗收附表”和“鐵路建設項目竣工文件及移交資料目錄”,而文件中提到的“竣工文件內容及提交份數執行鐵道部相關規定”卻未明確是哪些規定。由此,項目文件管理工作出現了無“依據”的“空白期”,導致參建各方的無所適從。
2、隨著鐵路建設管理模式的變化,技術標準的提高,管理規章的修改及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采用等,曾經有統一要求的各種既有文件資料處在不斷地補充、修改、更替中,有關主管部門又沒有及時理順,導致其雜亂無章。突出表現在一方面各種文件資料間出現交叉、重復,而同時一些關鍵文件資料又有不少缺項、遺漏,造成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混亂。如“程檢表”的使用問題,2003年前鐵道行業的施工規范和驗標同屬強制性標準,對于保證工程施工質量而言,施工規范面向過程控制,驗標側重于最終檢驗。所以,僅有驗標資料不能反映過程控制的內容,就有了配套的“程檢表”。從2004年起,新的鐵路工程建設標準強化了過程控制要求,驗標變成了一個既有過程控制,又有最終檢驗的綜合標準。施工規范逐步弱化為施工技術指南。“程檢表”的內容在驗標規定的文件資料中已經體現,按驗標填寫有關表格后,再填寫“程檢表”存在一定的重復,必要性不大。但一些關鍵工序的具體操作對實體質量有重要影響,驗收標準的內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沒有關于工序的具體要求。目前,各建設項目對“程檢表”是否填寫做法不一。
3、有些建設單位參考、借鑒其他項目的做法和文件格式,研究編制適合本項目的文件資料管理模式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系統性。但因與鐵路行業既有管理要求不一致,缺乏權威性,某些情況下并不被認可。有的建設單位則要求參建單位按鐵道部不同時期的規定分別做出多套文件資料,造成大量重復性工作。
4、2008年7月,鐵道部編制了《鐵路建設項目資料管理規程》(征求意見稿),目的是提高鐵路工程資料管理水平,使工程資料的形成、收集和整理工作有所遵循,從而實現標準化;保證工程資料的系統性、完整性、真實性和可追溯性,規范建設過程中參建各方的操作;明確建設過程中工程資料的內容、范圍和管理要求,適應和滿足不同方面的需求;節省和充分利用資源,清理、整合交叉、重復的相近資料;做好與現行其他標準規范、建設管理規章及信息管理系統等的協調和對接。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還遠沒有達到上述目的。
二、鐵路建設項目文件管理辦法的編制
要編制一套既科學實用、便于操作又滿足各項工作需要的建設項目文件管理辦法,應處理好以下問題。
1、建立鐵路建設項目文件資料及項目檔案管理大概念。隨著項目檔案管理工作的逐步成熟,項目檔案的重點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對接收的文件材料進行排序、編號、裝訂等整理工作,而側重于對接收范圍的把握。即在建設全過程中有保存價值的文件材料歸齊了沒有,歸的內容是不是有效文件,這才是項目檔案管理的精髓。鐵路建設項目檔案是鐵路建設項目文件資料的直接轉化物,在建設項目立項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全過程中,所有文件資料的形成均應符合歸檔的要求。因此,《鐵路建設項目資料管理規程》應與鐵路建設項目檔案的要求相一致、相銜接,而不能出現脫節,甚至矛盾。同時,應以整個建設項目為管理對象,糾正只重視施工竣工階段文件資料管理,忽視建設前期、工程管理等方面文件資料管理的傾向。 2、以滿足“項目檔案四個作用”為落腳點,吸納多方意見。基于鐵路建設項目建設環節多,涉及專業多,參與管理者多,形成文件資料種類多、數量多等特點,建設項目文件資料和檔案管理是一項繁雜的工作。為此,鐵道部主管部門應根據建設項目歸檔文件資料要滿足原始憑證作用、原始科技與生產信息存儲作用、技術管理作用、認識與參考作用等要求,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專家組成編制小組,在廣泛征詢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編制一部包括立項、審批、招投標、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竣工驗收、養護維修等活動的“鐵路建設項目文件資料及檔案管理標準”。
3、準確把握編制“標準”的原則。一是要根據國家、鐵道行業有關法律、法規,結合鐵路建設管理特點,全面反映參建各方的過程控制、節點要素、目標管理等基本內容;二是“標準”應與現行鐵路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配套,并體現鐵路建設與發展的新要求,特別應把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建設的有關技術特點、質量要求、保證措施等內容體現出來;三是要明確鐵路建設程序中各階段、各專業必須形成文件資料的內容和歸檔的范圍,力求做到內容詳細具體、信息全面系統、格式規范實用,同時應具有較強的操作性,便于實現過程控制,滿足各方面的需要;四是要適應鐵路建設項目管理模式的變化,注意“標準”內容的開放性。
4、統一一套完整的工程資料用表,涵蓋過程控制與質量管理的重要施工資料用表。結合高速鐵路的建設特點和各專業、各施工過程的整體需要,保障落實質量責任制。按照項目類型、專業種類,對應不同的表格,給予編號,并以標準的格式固定下來,方便檔案管理人員對項目檔案歸檔范圍、表格填寫、法律簽署等進行指導,真正做到標準性、權威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5、明確檔案館在項目竣工前對項目檔案進行預驗收的要求。明確向各級檔案館報送項目檔案的內容和組卷表。
三、京津城際鐵路建設項目的文件管理
1、京津城際鐵路建設項目文件資料管理情況
由于高速鐵路在整個鐵路行業是新事物,建設項目文件資料歸檔范圍的確定也在摸索期。在鐵路行業項目檔案管理標準發布實施前,京津城際鐵路建設項目采取了“粒粒歸倉”、“寧多勿缺”的歸檔原則。具體實施中,項目建設單位主要是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文件歸檔要求與檔案整理規范》(DA/T28—2002)及鐵建設[2001]117號、辦檔[2002]8號文件為基本框架,增加客運專線工程施工質量條件下的新內容(特別對路基、橋梁、通信、信號、電力、電力牽引供電、涉外等方面)加大收集力度。某些有特殊要求的專業則執行地方標準,如北京南站、天津站等房建工程均按當地城建部門地方標準的要求辦理。
2、京津城際鐵路建設項目檔案管理新模式
按照鐵道部指示,京津城際鐵路管理模式為京津城際鐵路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產權單位,委托北京鐵路局代其運營、維修。根據國家檔案管理相關規定,京津城際鐵路建設項目檔案原件應由公司管理,但因公司的客觀條件所限,也采取了由北京鐵路局代其保管的形式。為分清責任,公司與北京鐵路局簽訂了該建設項目檔案代保管協議。協議主要條款規定,公司對檔案內在質量及其完整、準確、系統性負責,北京鐵路局按鐵道行業檔案管理要求進行整理上架,并對檔案實體安全負責。京津城際項目檔案管理的這一新模式,是個例還是今后客運專線檔案的管理方向,還需要隨著鐵路改革的不斷深入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