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促進河南省國家級旅游資源持續發展的探討
荊懷芳 楊文棋
論文關鍵詞:河南省國家級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
論文摘要:分析了河南省國家級旅游資源的種類、數量和分布情況,討論了河南省國家級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價值、成效和意義。提出了促進河南省國家級旅游資源持續發展的若干建議。
一、河南省國家級旅游資源綜述
國家級旅游資源指的是國務院及中央、國家有關部門同意(批準、核定、評定、確定)公布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游業開發利用,并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旅游資源。
河南省現有15種國家級旅游資源,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漢族地區道教全國重點宮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其數量共計203處(含一處多種的國家級旅游資源)。
上述203處國家級旅游資源中,有l7處為一處多種的。如龍門石窟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白馬寺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風穴寺及塔林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國家森林公園,中岳廟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漢族地區道教全國重點宮觀,殷墟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雞公山既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又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紅旗渠既是國家水利風景區又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鄂豫皖蘇區烈士陵園既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又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嵩山既是國家地質公園又是國家森林公園還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云臺山既是國家地質公園又是國家森林公園還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水利風景區。
河南省國家級旅游資源以歷史文化遺產為主,這類資源的數量最多,影響最大,而這些資源又主要集中在鄭州、洛陽、開封等城市,這也是河南省旅游資源的特色和優勢所在。一處多種的國家級旅游資源,更能夠說明此處旅游資源的多重價值和重要性,在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應該著重予以宣傳,提高其知名度,在旅游市場中樹立起“品牌資源”的形象。同時,對于這些多重的國家級旅游資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更應該加大投資力度,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旅游產品優勢,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體現資源本身的特色,真正把“品牌資源”轉化為“品牌旅游產品”。
二、河南省國家級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
首先,當地政府重視是首要條件。早在199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就做出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決定,指出,要把旅游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列入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2001年7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更是在《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方案》中指出,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以及旅游業發展的工作重點是在“十五”期間,集中力量重點開發一條以鄭州、開封、洛陽三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核心的黃金旅游線路;在規劃建設的四個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旅游景區中,有三個是國家級旅游資源,即嵩山、伏牛山和太行山。同時,在培育的18個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旅游精品景點中,也有13個是國家級旅游資源:龍門石窟、少林寺、白馬寺、河南博物院、紅旗渠、殷墟、虢國墓、太吳陵、石人山、王屋山、云臺山、喳岈山、雞公山。由此可見,河南省政府在開發利用省內國家級旅游資源方面給予了高度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做出了相應的規劃,以發揮其作用和優勢,促進旅游業更好的發展。
其次,旅游企業需要調整好自己的營銷策略,打好“古都”、“黃河”、“功夫”、“尋根”、“賞花”的旅游品牌,積極提高服務質量,圍繞在國家級旅游資源基礎上開發起來的拳頭產品,針對市場進行不同的產品重組和深層次開發,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內涵,使旅游資源得以真正有效地利用。其中,旅游線路的設計就是旅游企業進行營銷的核心部分,針對河南省國家級旅游資源的特點,可以圍繞三條主線進行開發,即歷史文化遺產線路、宗教文化旅游線路和紅色旅游線路。一方面,河南省有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9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集中在鄭州、洛陽、開封、安陽等幾座城市及其周邊,可以以歷史文化遺產游為主題,充分發揮河南作為一個文化遺產大省的資源優勢。另一方面。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嵩山少林寺等國家級旅游資源,作為以佛教為主題的景區、景點,可使河南省的佛教文化旅游大放異彩。同時,河南省共有5個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9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新縣被國家旅游局定為“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建設重點縣,確立了它在武漢、鄭州及周邊地區客源市場的地位,在北京、鄭州、武漢等大中城市組織紅色旅游推介活動,先后參加在武漢舉行的鄂豫皖紅色旅游研討會和大型推介活動,促成“挺進大別山——鄂豫皖紅色之旅首發式”,舉辦了河南省百萬青少年“紅色之旅”文化節啟動儀式。一系列的推介活動使武漢、鄭州主客源市場增長穩定,周邊游客絡繹不絕。以新縣為中心,聯合其他有關國家級旅游資源進行紅色旅游線路的開發,也是一條利用國家級旅游資源,實現其效益的途徑。
自1995年以來,河南省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積極響應國家旅游局開展的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號召,在當地黨委、政府和城市有關部門的共同參與下,按照《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檢查標準(試行)(修76訂本)》以及《附加項目檢查標準》,投入到創優活動中來,在名城旅游業的發展史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鄭州、開封、安陽、濮陽和洛陽經過努力,已先后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由國家旅游局制定,國家技術質量監督局(現為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分別于1999年、2003年發布的《旅游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是我國在旅游標準化建設方面的一個創舉,自1999年以來,河南省國家級旅游資源的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積極投入到國家等級旅游區(點)的創建活動中,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據統計,現有34處國家級旅游資源已創建成為國家等級的旅游區(點),其中,2A級有8處,即偃師縣商代尸鄉溝商城遺址、禹縣均臺均窯遺址、焦作市群英湖風景名勝區、濟源市濟瀆廟、輝縣市百泉、新鄉縣京華園、新鄉潞簡王陵、鶴壁三興康樂村。3A級有4處,即洛陽邙山陵墓群、洛陽千唐志齋石刻、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三門峽甘山森林公園。4A級有22處,即洛陽龍門石窟、洛陽白馬寺、嵩山地層構造國家地質公園、紅旗渠、北宋東京城遺址、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三門峽虢國墓地、云臺山國家森林公園、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石人山風景名勝區、焦作博愛青天河風景名勝區、安陽殷墟、崦岈山國家地質公園、嵩山風景名勝區、濮陽戚城遺址、南陽內鄉縣衙博物館、開封鐵塔公園、新鄉京華園景區、信陽南灣湖風景名勝區、信陽雞公山風景名勝區、洛陽嵩縣白云山國家森林公園、鞏義康百萬莊園。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特別是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河南省國家旅游資源的種類和數量將越來越多,我們應繼續貫徹落實有關政策法規,依法增強大旅游的發展意識,一處多種的國家級旅游資源由于分屬多個部門,在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上要協調好各種關系,避免矛盾沖突。
三、促進持續發展的若干建議
第一,要使河南省的國家級旅游資源發揮其自身的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就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其進行有步驟的重點開發,而開發必須在保護的基礎上和可行性分析論證的基礎上進行,使之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的發展相協調。開發不能以生態環境破壞為代價,因為旅游業早就不是人們原以為的“無煙工業”了,旅游業的發展不僅會帶來工業排放和工業垃圾,而且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也會給目的地的環境帶來不可估量的破壞,因此,尋找開發與保護的平衡點是河南以及所有旅游目的地所要解決的問題。焦作的成功
經驗值得借鑒,由于實施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焦作實現了從“黑色印象”到“綠色主題”的轉變,2004年,焦作云臺山景區黃金周期間的游客人數達到全國第8名,門票收入達到全國第5名,超過了故宮,焦作旅游業異軍突起,由此產生的“焦作現象”更是引起了全行業的關注。
第二,盡管河南省8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已經有5座成為了全國優秀旅游城市,但是,南陽、商丘、浚縣三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仍需要繼續努力,爭取早日成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另外,河南省雖已有了27處國家級旅游區(點),但還有170處尚未創建,這些尚未創建的國家級旅游資源應積極努力,爭取早日成為國家級旅游區(點)。
第三,認真貫徹落實2005年l2月通過評審的《河南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并在發展中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規劃確定的嵩山文化旅游區、南太行山山水生態旅游區、伏牛山休閑度假旅游區、桐柏一大別山紅色旅游區、豫東平原文化旅游區。五大旅游區涵蓋了多處河南省國家級旅游資源,如嵩山風景名勝區、焦作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
進一步實施“主打少林、帶動中岳、整合資源、同步培育”的品牌帶動戰略,通過整合培育,中遠期逐步打響“至尊中岳”品牌,形成以少林寺為核心的強勢旅游產品。加強品牌運作策劃、總體規劃,整治老景區,開辟新景區。
第四,河南省國家級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對當地乃至我國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陣地和窗口的需要,因此,要通過這些國家級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向中外游客介紹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介紹河南地方特色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展示良好形象,促進國內外文化交流。導游員、講解員要認真學習和執行國務院及國家旅游局新修訂的《旅行社管理條例》、《導游人員管理條例》、《導游人員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及相關部門的法規性文件,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第五,2005年11月26日至27日,首屆河南文化遺產日期間,鄭州、洛陽、開封、安陽、三門峽、商丘6座城市7處文化歷史景點免費對公眾開放。此次活動帶來的巨大經濟聯動效益是門票收益無法比擬的,因此,把這種免費門票制度在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繼續實施,既有利于河南省國家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又有利于塑造河南幾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良好形象,最終能夠帶動河南旅游經濟的整體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