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以張家界市為例
未知
摘 要:旅游是張家界立市之本。自開發旅游以來,已打下了相當好的基礎,旅游業的支柱地位已初見端倪。本文針對張家界市旅游業發展現狀,探討了該市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張家界市;旅游法制化 Abstract: The traveling is Zhangjiajie sets up foundation of the city. Since the development traveling, has built the quite good foundation, tourism prop status already beginning to appear.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Zhangjiajie tourism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has discussed this city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ic strategy.
key word: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hangjiajie; Traveling legalization
前言 張家界以旅游建市、興市。1988年設市至今,大力發展旅游業,已經打下了相當好的基礎。1999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327.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1%,其中境外游客15.15萬人次,增長3.99倍,實現旅游收入9.46億元,增長44.3%。12年來,累計接待游客已達21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累計已達27億元。全市擁有旅行社50家,大小旅館400多家,其中涉外星級賓館31家,床位2.78 萬張,旅游直接、間接從業人員已達8萬余人,第一、二、三產業的排序已實現三、二、一,以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增加值已占全市GDP將近50%,已顯示出旅游在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體現出旅游帶動戰略的巨大效應,旅游業的支柱地位已初見端倪。作為一個初具規模的旅游城市,張家界的經濟建設已經步入了“第二次創業”的快車道。要“把張家界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加快經濟建設步伐,以旅游為龍頭,促進其持續發展,是張家界的必然選擇。
1 張家界市旅游業持續發展障礙因子
1.1 發展旅游經濟觀念模糊
張家界建市的目的就是為了發展旅游經濟。目前,張家界市全民辦旅游的氣氛還不濃,合力還不夠,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統一,許多政策和管理措施還不到位,旅游規劃不嚴格,旅游投入不足,旅游企業體制不完善。所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三個不適應”,即世界級的風景與相對落后的基礎設施不適應,世界級的風景區與相對落后的管理不適應,飛速發展的旅游經濟與相對落后的市民素質不相適應。
1.2 旅游行業管理不規范,服務質量差
張家界市旅游行業管理不規范,“政出多門,各自為陣”。旅行社審批不嚴,尚有“一間房子、一張桌子、一部電話就是一個旅行社”的狀況存在;旅行社旅游報價偏低,旅游商品
價格混亂,游客意見大,投訴多;導游隊伍魚龍混雜,正規導游人才匿乏,野馬導游泛濫,“亂講、亂導、亂爭、亂要”現象十分普遍;酒店賓館行政管理不到位,旅游部門只管星級賓館,大量的非星級賓館還沒有納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管理范疇,對其經營旅游服務業的質量問題,沒有相應的部門進行行政管理;旅游車輛車況較差,宰客狠,安全事故屢有發生,管理失控。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旅游服務質量和企業效益的提高,嚴重損害了張家界市的旅游形象。
1.3 旅游環境容量有限
張家界市目前游客一般都云集于十分集中的、經過豪華包裝的核心景區。對外宣傳可逗留十天的線路,實際上只能把游客留住3-5天。游客專門來一次張家界,旅游消費都不大。旅游是一次性消費,雖可以通過有力的促銷手段為核心景區增加旅游人數,但短期內再次來游覽的可能性相當小。張家界市旅游業發展到當前的水平,已到了考慮擴大游客消費量的時候了。張家界核心景區范圍有限,大量游客云集,既限制了游客的活動空間,又增加了景點的承載力,管理不善極易引起環境質量下降。據專家測定,張家界核心景區的日環境容量為10017人,依據核心景區各景點之間的距離及游道狀況,測定張家界的游客日容量為5885人。眼下張家界主景區無論環境容量與游客容量均已突破了這道警界線。武陵源的過度開發已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公署的“黃牌”警告。
1.4 旅游產品單一,旅游文化品位不高
張家界因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而立市。長期以來,著力開發以武陵源為主體的山、水、洞、林自然旅源,形成了高品位的國際知名品牌,是湖南的旅游極品項目。但由于過度倚仗武陵源,對人文旅游資源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開發力度,致使旅游產品單一,文化特色不濃,文化品味不高,影響了張家界旅游業的持續發展。
1.5 旅游環境破壞嚴重
在過去的旅游發展中,張家界市重開發輕保護,出現了一些掠奪性經營,在風景區亂搭亂建現象嚴重,并且逐步擠占核心景區。武陵源各生活接待區的空氣質量部分超過國家一級標準,大氣中的SO2、總懸浮顆粒物都呈上升趨勢,酸雨頻率大52%。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斷增加,金鞭溪和索溪正遭受嚴重污染。旅游資源已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壞,武陵源核心景區的保護問題已經顯得非常重要了。朱镕基總理對此有重要批示:“世界自然遺產中心公署提出,武陵源的自然環境已經變成像個被圍困的孤島,局限于精耕細作和迅速發展的旅游產業范圍內,武陵源景區的旅游設施已超越限度,對景區的美學價值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提請中國政府對景區內及其周圍地區的旅游事業發展給予關注,使其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边@無疑是亮出了面臨從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中刪除的黃牌警告。
2 張家界市旅游業持續發展策略
2.1 強化旅游規范開發,制訂旅游產業總體規劃
堅持大旅游、高起點、優布局、功能全、可持續的原則,制訂出張家界市旅游產業的總體規劃,把張家界規劃建設成為獨具湘西風格和旅游城市特色的湘鄂渝的交通樞紐和旅游中心,爭取2010年城市人口規模達50萬左右,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突破1000萬人次。總體規劃中應包括:①基礎設施規劃—含航空、鐵路、高速公路同張家界旅游市場相適應、相對接的規劃和風景區、市區道路通訊電力供水設施規劃;②景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張家界、袁家界、天門山、九天洞等景區納入生態環境保護規劃;③老景區的適度完善開發和新景區的建設規劃;④城市總體建設規劃—包括市區群眾生活區,武陵源行政生活區,以及進入張家界道路兩側附近村鎮、農村居民點的住房設計規劃。總體規劃要體現權威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2.2 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設,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2.2.1加強對現有旅游法規的執法檢查
加強對國家現有旅游法規的宣傳,強化對旅游市場的監管執法檢查,對未經批準擅自進行旅游業務、無證導游、宰客等違法行為,加大查處力度,凈化旅游市場,切實保障游客利益。
2.2.2 嚴格執行技術標準,規范服務行為
技術法規是旅游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旅游企業要嚴格執行國家和旅游部門頒發的技術標準,按照標準的要求來規范服務行為。當前,在旅游企業中要加大iso9000服務認證和iso14000環境質量認證的宣傳和實施力度,使企業獲得國家認可的“免檢”證書,與國際接軌,提高企業的服務質量。
2.2.3 加強地方旅游立法工作
在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旅游法規的同時,要針對旅游全行業特別是旅游市場出現的問題,制定出臺相應的法制規章,從大旅游、建支柱的角度,對旅游資源開發、旅游設施建設、旅游市場經營、旅游教育培訓等各方面實行全面依法監督管理。大力倡導依法治旅,依法辦旅,加快法制化進程,為張家界旅游業健康、持續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3 強化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機制
要促進張家界旅游產業的持續發展,必須徹底改革現行旅游管理體制,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機制。對景區的所有權、經營權和管理權實施徹底的三權分離是景區旅游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所謂三權分離就是要使景區的所有權、經營權和管理權分屬于三個不同法人主體,且三個不同的法人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相互獨立。只有使這三權做到了真正分離,使景區經營單位逐步成為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才能促使旅游企業效益不斷地提高。在改革中,要以市場經濟要求為目標,以建立現代旅游業制度為目的,以帶動旅游企業發展為重點,使景區旅游企業成為一個開放式的主體,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
2.4 強化旅游資源保護意識,確保旅游業持續發展
要十分明確“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發展方針。要堅決拆除景區內違章建筑,鏟除那些毫無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沒有文化內涵的建筑垃圾。對不符合自然遺產保護標準的建筑物,即使有合法手續,也要堅決拆遷。對景區內的常住居民要逐步妥善遷移到景區外圍地帶。對景區內的武陵源區政府和區直機關單位也要考慮遷移到市城區。嚴禁破壞景區內一草一木,禁止砍伐樹木,對枯倒樹也要保護好,不得動一枝一丫。抓緊實施治理污染的生態工程,景區內實行環保車輛運營,嚴禁社會車輛入內。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游客在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積極支持和鼓勵、指導社會公眾自覺參與旅游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加強旅游環境保護的輿論宣傳,增強旅游者和公眾的環境意識,樹立良好的環境道德,養成良好的旅游習慣。
2.5 強化旅游西線開發,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
西線地區旅游景觀多精品,是對核心景區與東部游線的重要補充。強化旅游西線開發,能夠有效地分流客流,削壓旅游峰值人數,減輕核心景區的環境壓力,緩解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