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發展與目的地社會變化關系的實證研究
王妙 朱穎
[摘要]本文以天津薊縣盤山周邊為例,用當地居民有關旅游發展對其生活影響的感知作為旅游業對其社會影響的衡量指標,以社會滿意度作為目的地社會的衡量指標,結合相關理論和模型,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研究了旅游發展與目的地社會變化的關系。研究發現,目的地居民的社會滿意度與其對旅游發展的積極或消極影響的感知有較緊密的關系,同時,旅游發展帶來的積極或消極影響也會影響居民對進一步發展旅游業的態度。 [關鍵詞]旅游影響;居民感知;社會滿意度 一、理論依據 隨著全球旅游業的迅速發展,以及旅游業在各國GDP中所占比例的提升,旅游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正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關注,尤其體現在旅游發展對目的地社會文化的影響方面。本文將致力于旅游發展對目的地社會變化的影響研究。
Nunez(1963)首先在此領域進行了探索,Nunez通過對一個墨西哥山村開展周末旅游的分析,認為旅游會使居民生活方式、社會關系等發生變化。此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旅游目的地社會文化的變遷。G.Young(1973)認為旅游能改變當地居民的認識,促進文化的交融,推動目的地的現代化進程。G.Doxey(1975)提出了目的地居民激怒指數模型,強調不同目的地的居民反應有所差別,但居民的反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一系列可預測的變化——由愉悅到對抗。De Kadt(1979)則分析了旅游發展給目的地居民帶來消極影響的各種可控原因,并指出如果適當干預,可使目的地居民獲益。G.Doxey(1980)的生命周期模型認為,在旅游地停滯階段,游客數量達到或超過許多變量的容納水平時,各種社會問題便會出現。Huang和Stewart(1996)指出,旅游發展可能改變居民之間和居民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盡管許多研究都已證明了旅游對目的地居民的影響,但實證檢驗當地居民對旅游社會影響感知與當地居民對其社會變化態度關系的研究成果卻較少。相關研究的匱乏制約了對當地居民受旅游影響所表現行為的理解,而這又是使旅游業持續帶動當地經濟所必須的。當地居民對旅游發展的認同與支持,取決于旅游發展對當地社會、環境、經濟帶來的影響與改變。因為當地居民的態度、認識等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旅游交易的成功與否。所以,應持續評估居民對旅游的態度及居民對旅游社會文化影響的感知狀況(Allen,Long,Perdue等,1988)。Perdue、Long和Allen(1990)在對科羅拉多(colorado)地區16個鄉村居民對旅游動機的認知及對旅游發展的態度研究中發現,居民個人從旅游發展中獲利因素對其認知具有影響性,此外,居民對旅游動機認知與對旅游發展的態度存在相關性。2005年Andereek等四位學者在亞利桑那州進行了調查,應用社會交換理論研究“居民對社區旅游影響的感知”,分析結果顯示居民識別出了多數正面和負面的旅游影響。